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诵读经典感悟美韵--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情趣培养

(2018-12-16 19:09:33)
分类: 优秀论文

诵读经典  感悟美韵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情趣培养

王小健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感受和鉴赏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使学生学会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来表现美和创造美。通过诵读经典,使小学生从小亲近经典、感受经典、喜爱经典、传承经典,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关键词】诵读经典   审美情趣

“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是《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的语文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启发小学生发现美,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审美情趣,引导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观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

国学经典像是一个巨大的宝藏,不仅蕴含了人文的智慧,更蕴含了丰富的审美观。从古典辞、赋、诗词、散文等经典国学著作中,我们领略到的不只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其中的经典华章不仅能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儒、释、道以及诸子百家不同思想流派,还能让学生多角度认识、认知传统文化。对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有的放矢,培养学生的经典诵读兴趣

古诗词语言精练,音韵和谐,包含着丰富、健康的诸多美的因素,且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符合青少年阶段的认知特征。通过吟诵,使之体味一诗一词之美、古诗词的音韵美,而不断地诵读,增加古诗词的不断积累,深切地感受古诗词的那种节奏感,韵律感。通过朗读和诠释古代诗文,让它更多地体现美,同时让学生知道美、了解美、接近美,体验美。

为了提高学生诵读经典的主动性,平时我有针对性的向学生布置课外阅读内容,从蒙学经典、诸子散文、古代诗词以及学校配置的课外读物《中华经典诵读》读本,编排了适合一至六年级学生阅读的古诗文,慢慢提高学生对经典文学的认识和了解;并借助班会、文艺活动等载体,通过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发挥示范带动效应;特别是组织让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让家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大氛围,形成家庭崇尚诵读的小氛围,引导学生向主持人董卿、小选手们“看齐”的念头,提高全体学生的诵读积极性。

二、方式多样,引导诵读经典的灵活性

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经典美文诵读小组,优差搭配,发挥“帮带”作用。每小组自定诵读主题,诵读篇目可从课本、课外书和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中挑选,把时间还给学生,变讲堂为学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课堂中以学生诵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积累优美的句子。如《优秀古诗词》中明朝于谦的《石灰吟》教人做人要清白的名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儿》教人爱国的名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唐朝李绅的《悯农》教人珍惜粮食的名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朝孟郊的《游子吟》中教人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教师有针对性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通过小组读、男女生轮读、领读、配乐读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表现欲。使学生在读中感悟美、展现美、表达美。

    三、以课程意识,强化诵读实效性

经典诵读是语文课程的延伸,要使其教育功能最大化,就需要明确其作为独立校本课程的定位。有了课程意识,师生的参与行为才能更规范,更有方向,更有热情,否则师生行为就会带着一定的随意性,影响诵读的效果。

结合课堂教学进度,有针对性的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对巩固课堂学习成果大有裨益。通过让学生阅读名家名篇,使他们根据自身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艺术素养等来理解作品的用字遣词,立意构境。经典诵读要变课堂教学以学为主的学习方式为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扩大诵读量。体会诗人、作家的感情和用词之精、立意之妙,使其从崇美-爱美-品美。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现脑海中诗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启发想象,训练学生表达美、创造美。

四、集体诵读,提升学生审美获得

小学生的最大特点是有丰富的想象力,喜爱协作,充分调动和利用这种天性,既有助于巩固经典诵读的学习效果,又助于学生在集体诵读中感受韵律,增强记性。在组织的各种的诵读展示活动中,形成了交流的氛围,既展示学生集体诵读水平能力和参与性,又通过活动扩大诵读的影响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家庭、社会的积极参与,通过展示活动,着力营造读美、悟美、崇美的良好氛围。

我多次组织学生集体诵读荀子的《劝学》,整体着以汉服,配以古典音乐《渔舟唱晚》,通过多次的校内外比赛,参加诵读的学生越来越多,增加了班集体凝聚力,使学生能熟练通篇背诵,积累了丰富的词句,并对文言文之语言美有了更多的认识,使学生的审美获得从单一达到整体,从文字词句之美升华至汉字、传统文化美的认同获得。

经典古诗词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通过诵读、品味,把古诗词中的深邃思想、美好的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自觉,激发学生文化自信和美学认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曹明海主编:《语文教育美学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12月。

2、周施清:小学语文审美化教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师》,2002年第9期。

3、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J].教育世纪,190356.

4、肖忠材.语文的魅力来自“审美”[J].小学教学研究,20056.

5、霍沛宜.渗透美育,陶冶情操[J].小学教学参考,2006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