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简牍和帛书是我国古代的书籍形式

(2025-05-02 08:11:11)
标签:

文化

  在纸张未发明前,简牍和帛书是古代的一种书籍形式,也是一种记载历史信息的技术,帛书是用白色丝织品作为书写材料的书体,简牍和绢帛是中华先民独特的记载方式,记录和传播了华夏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简牍中国古代用于书写的竹片和木片,是古代常见的一种书写载体,是一种简洁明了文字记录和传递信息的方法,是一种记载历史信息的技术,简牍也是竹简、木简、竹牍和木牍的总称,古代的简牍只有简单的文字,却记录下了历史上重要的时间和人物,简牍对汉字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它把人们的思想体系记录了下来,让古代的历史文献得以保存,也推动了我国汉字的发展。简牍的出现让历史学家能清晰地了解历史事件,极大地改善了对古代历史的研究。在纸张未发明前,简牍是一种书籍的主要形式,它对后世的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简和牍二者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制作的材料、尺寸和形状和使用场景三个方面:

简是由竹子或木材制作而成的, 把竹子或木头劈成狭长的小片,再将表面刮削打磨平滑竹质的还要在火上烤干,这样有利于着墨和防蠹(du)这种用来写字的竹片或木条就叫竹简或木简,简的宽度一般为0.51厘米,厚数毫米,简的长度有3尺、2.4尺、1.2尺、0.8尺等,每枚简上书写一行直书的文字,也有少数简加宽约一倍,书写两行,简是中国古代书籍的基本单位,相当于现在的一页,字数比较多的可写在数枚简上,并将这些简用麻绳或丝绳连结起来,称之为,长篇的文字内容可成为一个单位叫作,一中可含数简册的存放方式,以最后一简为轴心,将有字的一面向里卷起来,为了不打开便可知该卷内容,在首简的背面从右到左题有篇名和篇次,简适合书写长篇内容或日常传递信息,竹简起源于商代,主要在春秋战国时期使用,是我国最早的书籍形式。

牍大多为木质的,较宽的竹片或木板叫竹牍或木牍,与简不同的是牍加宽了好几倍,有的宽6厘米左右,个别15厘米以上,呈长方形,故又叫做"""",主要用来书写契约、医方、历谱、过所(通行证)、书信等。写在木版上的大多数是官方的文书、户籍、告示、信札、遣册等,写信用的木版通常一尺长,所以人们将书信称之为"尺牍"皇帝的诏书也用尺牍,木牍也用来画地图,这就是后世称一国的疆域为"版图"的由来,更多的木牍用作书写随葬品的名目(清单),也称为"赗方"书写简牍的工具有笔、墨、刀。简牍上的文字都是用墨书写,刀的主要用途是修改错字,并非用于刻字,先秦时期的简牍多用古文、篆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通行隶书,字体由圆变方,于是公文信函等多用隶书。

在简牍盛行的同时,帛书也开始传播于世,帛书的出现是从简牍到纸书的过渡阶段,用竹木制作的简牍作为书写材料,虽然易于制作且成本低廉,但由于体积过大比较笨重,使用时不太方便,所以人们寻找一种比较轻便的替代品,在长期生活中发现丝织品可替代简牍,帛的质地柔软,便于携带保存,也有利于书写,还能长久保存,作为书写的材料远胜竹木。帛是一种质地为白色的丝织品即本色的初级丝织物,帛书是一种用白色丝织品(帛)作为书写材料的书体,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写在帛上的文书又名缣书、素书,帛书也叫做缯书,在纸张未发明前,帛书和筒牍同时使用,帛书是将文字图像等写绘于丝织品上的一种书籍形式,一幅帛书能容纳很多简的内容,帛书的内容极其丰富,涵盖了哲学、医学、天文、军事等不同的领域,在文字记录、艺术表现、文化传播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逐渐成为了贵族和官方记录重要文书的载体,帛书的出现为后世书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帛的原料为桑蚕丝,纺织成平滑细密的丝织物,经脱胶、染色、砑光等多道工序的处理,形成平整细腻的书写材料,其特点是质地柔软轻盈、吸墨性强,适合毛笔书写,书写时使用矿物质颜料与植物颜料调制成墨汁,用特制的毛笔书写,线条粗细变化明显,字体多保留篆书遗韵,部分还会绘制彩色图案,为了延长保存的时间,高级的帛书常夹衬麻布或涂刷用于防虫的药剂,部分重要文献装入漆奁密封存放。那由于丝织技术的进步,为社会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绢帛,用于各种重要典籍文书信件的书写。在春秋战国时期,绢帛的用途已经相当广泛了,作为书写的材料有许多优点,但由于帛的成本比较高,价格比竹简昂贵的多,保存条件也比较苛刻,不如竹木简来得容易,作为普通人很少用于书写,只有上层社会和达官贵人们,才用帛作为书写著作或公文的材料。帛书的书法艺术、装帧形式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审美与技术发展,帛书最大的特点是可大可小、可宽可窄,可一反一正折叠存放,也可以卷起来存放,为了更好地保护帛书,人们还采取了装盒的方式,将面积相同的长方形帛书,按顺序排列好装入长方形盒中,这种方法在书籍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后世书籍的保护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因绢帛比简牍更容易腐朽,不利于长期保存,所以在历来考古发掘中,发现的帛书远比简牍少得多,今天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帛书实物是战国时期的楚帛书。

  帛画是指中国传统绢本画以前,以白色的丝织品为材料的绘画,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画种,它不同于一般的绢画或其他的织物画,采用的是百分之百的头道桑蚕丝,不浆、不矾、不托,经纺织成为帛用于绘画,运用工笔重彩的技法绘制而成,帛画的色彩用的是朱砂、石青、石绿等矿物质颜料,丰富而鲜艳,用笔墨和不同的色彩,描绘出人物、走兽、飞鸟及神灵、异兽等形象的图画,在帛和纸尚未发明使用前,人们往往将字画刻在木板、石版、器物或丝织物上,帛画起源于战国中期的楚国,西汉初期为帛画的鼎盛期,后消失于东汉,中国现存最早的帛画20世纪30年代在长沙的楚墓中发现的,如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帛画,有用墨兼用白粉绘制的,分别描绘的是天堂、人间和地狱,以表现茫茫天国中神人共处的神话世界。后来随着纸张的发明,帛书也被纸抄本所代替,帛书这一古老而又神秘的书写形式,以其轻盈的质地,绚烂的色彩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这也是中华先民独特的记载方式,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所以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帛书,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