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四种病
(2024-12-13 09:34:58)
标签:
健康 |
第一是忧郁症: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的逐渐下降,被各种慢性疾病困扰,生活自理能力逐步下降,自觉风烛残年了,已经无用或没有任何价值了,尤其是看到一些好友相继离世后,这种心理更加明显了,老人感到寂寞、孤独、失落、焦虑、无助等,这些心理疾病可能诱发抑郁症,其表现为情绪低落、意志力减退、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等,抑郁情绪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
第二是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症通常被称为老年痴呆症,由于老人大脑功能逐渐衰退,导致记忆力越来越差,经常出现失忆健忘的现象,这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表现为记忆力明显减退,经常忘记近期发生的事情或常用物品的存放位置,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表达能力下降,书写困难、常用的词汇遗忘、性格改变,变得冷漠猜忌对事物不感兴趣,伴有神经衰弱、睡眠不足、情绪异常等,容易产生疲劳焦虑和负面情绪,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老年人开始出现认知障碍,有的人出现长期记忆丧失,忘记很久以前的事情或老朋友等。
第三是焦虑恐惧症:少数性格比较内向的老人,由于身患各种慢性疾病,担心自己的疾病会给家人带来负担,可能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对未来的生活感到莫名的担忧,感到伤心孤单没有人陪伴,造成一定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进而诱发焦虑和恐惧的情绪,这种担忧长期积累,就容易形成焦虑和恐惧情绪,特别是患有重大疾病或者死亡威胁的老人,他们的焦虑恐惧感会越来越严重。
第四是孤独症:老人们身体机能逐渐衰退,难以独立完成日常生活,如办事、看病、烹饪、家务等,子女们因为工作比较忙,无法经常陪伴在身边,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在心理上造成了比较大的压力,加上社交圈子比较狭窄,长期一人在家独处,不愿意接触同龄人,也不愿与他人交往,导致老人们变得孤僻寂寞情绪低落,尤其是经常独居的空巢老人,很容易产生孤独感,长期的孤独容易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既关乎他们的生活品质,也牵动着每一个家庭的心弦,所以要重视和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帮助解决老年人正常的心理需求,这对于稳定老年人的思想情绪,使他们心情愉悦健康长寿有重要意义。
第一、老年人要扩大社交圈子,多与人交流互动。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衰老和慢性病缠身,生活的圈子越来小,与人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年龄越大越不爱说话,久居在家很少与外界联系,越发感到寂寞、孤独、抑郁、焦虑,患心理障碍的几率大大增加。语言是沟通的工具和桥梁,多说话会活跃大脑,保持大脑思维敏捷,尤其快速说话时,锻炼思維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也能增强记忆力。多说话能锻炼脸部的肌肉,同时还锻炼咽喉器官甚至肺活量,减缓眼耳功能的衰退,减轻眼花耳聋等隐患,说话需要经过逻辑思考和语言组织,这也是对大脑反应能力的锻炼,多说话可以刺激大脑细胞的活跃,并保持一定的兴奋度,能有效推迟大脑的衰老进程,对预防老年痴呆有一定作用。不爱说话的老人,语言功能衰退的比较快,当语言表达能力下降,与人交流出现困难时,大脑功能加速退化,所以老年人要扩大社交圈子,多与人进行交流互动,这样可以激活自己的大脑。老年人要多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多跟自己愉悦的人在一起,多跟正能量的人在一起,与这样的人在一起相互之间有信任感,可以倾诉自己的思想情感,分享各自的生活情况与感悟,有利于调节情绪、化解忧愁、消除烦恼,缓解生活当中的各种心理压力,使自己的情绪得以宣泄和疏导,有助于放松自己的心情,使郁闷的心情舒畅起来,还可以防止老年抑郁症、痴呆症、孤独症等心理疾病的出现。
第二、老年人要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要给自己找点事做。老年人退休以后不能经常闲着,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给自己找点事做,找到自己生活中的乐趣和兴趣点,使自己的日常生活既丰富又充实,从而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可根据老人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如动笔动脑看书看报,到野外去散步观赏风景,练练书法或绘画,听听音乐玩玩乐器,唱唱歌跳跳舞,下棋或打扑克等。喜欢看书的老人可以多看看书,在文字里面寻觅自己的精神家园,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即丰富又宁静,读书不仅可以开阔人的视野,还能修身养性,提高自己的生活品位,这也是老年人打发时间消磨时光的好办法。倘若你一天二十四小时无所事事,只有三顿饭一躺平,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心里经常烦躁不安,这样长期下去抑郁症、失忆症、痴呆症等精神疾病,就会不知不觉地降临到你的身上,老年人都已经这把年纪了,物质上的吃穿用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还要重视修养自己心情,使自己保持一个好的心态,这是老年人最终的愿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