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 07

(2016-03-07 20:17:48)
标签:

华夏

山海经

上古

文明

远古

分类: 山海经
  南次二山

  杻阳之山

  【原文】:又東三百七十里,曰杻陽之山,其陽多赤金,其陰多白金。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怪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憲翼之水。其中多玄龜,其狀如龜而鳥首虺尾,其名曰旋龜,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聾,可以為底。

  【解读】:又向东370里,就到了"杻阳之山"。因为这条线路前面的丢失了,而且地形复杂,所以从哪里走370里我是不知道的。但这座"杻阳之山"我还是知道的。这是哪座山呢?它就是现在湖南长沙宁乡县境内的山,坐标地点在地图上标注为天鹅山处:

http://s4/bmiddle/006lwrVqzy6ZVRDKf4v73&69007" TITLE="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 07" />
  【其中,标注的地点大约是测量的坐标点。】

  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

  "怪"字何意?

  "怪"字不是第一次在这里出现,原《山海经》上,"杻阳之山"前面还有座"猨翼之山",里面是这样写的:

  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怪蛇,多怪木

  这段话一连用了四个"怪"字,两千年来,所有人都被这"怪"字搞昏了头。不但其《山海经》描述中出现三头六臂的怪物,连文字中都出现"怪兽"、"怪鱼"之类的词,所以司马迁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司马迁是个老实人,他不懂就直说不懂,也没有不懂装懂。

  有不少人望文生义,以为真的有什么"怪兽",找不到"怪兽",就去新闻里找什么畸形、变异的物种来"印证",这是不妥当的。别说这种畸形的动物不多,很难遇上,即便偶尔遇到,换成你是勘测小队的人,你会记录上去吗?所以,这种方法是不行的。

  我也曾经为难了好久,总觉得这么多怪物似乎是不可能,所以,我改变方法,从字形上入手,去查了"象形字典"。截图如下:

http://s1/mw690/006lwrVqzy6ZVRUP1rqb0&69007" TITLE="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 07" />
  搞了半天,原来夏禹时代的"怪"是标示神圣、神奇的意思。其中"忄"是表示从心底发出惊叹:Oh,My Girl,真是太神奇了!

  确实,当我们走进原始大森林,看到那么神迷心醉的原始风景,看到眼花缭乱的飞禽走兽,你怎么会不发出由衷的赞叹:这一切太"怪"了!,

  真相真是太有意思了,误解两千多年的"怪"字其实不过是对大自然的赞叹。

  "怪"字,上面已经说了是神奇的意思,放到这里一说,自然就应该标识为"圣水"了。这条河就是发源于宁乡县天鹅山的河--涓水了。而"宪翼之水"自然也就是现在的湘江了。

http://s1/mw690/006lwrVqzy6ZVS5BnQQ50&69007" TITLE="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 07" />
  涓水的资料网上查不到,但湘江的资料就很容易找了:

  湘江

  湘江,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是湖南省最大河流。湘江,其源头有4种说法:一是传统的正源(俗称东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白石乡的石梯,河源为海洋河,北流至兴安县分水塘与灵渠汇合称湘江;二是南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海洋乡龙门界;三是广西兴安县南部白石乡境内海洋山脉的近峰岭,河源称上桂河(白石河),往东流至西波江口称湘江;四是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紫良瑶族乡蓝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野狗岭,河源为潇水,在永州市的萍岛汇合广西来水称湘江。学界较流行的说法是白石河源。流经湖南省永州市、衡阳市、株洲市、湘潭市、长沙市,至岳阳市的湘阴县注入长江水系的洞庭湖。如海洋河为源,湘江干流全长844公里, 流域面积94660平方公里

  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

  这个所谓"鹿蜀"的怪兽是什么玩意呢?看了前面那些地画的人应该开始有心理准备了。当然,这只怪兽就是一幅地画了:

http://s3/mw690/006lwrVqzy6ZVScK8euf2&69007" TITLE="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 07" />
http://s2/mw690/006lwrVqzy6ZVScNSpP51&69007" TITLE="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 07" />
  很明显,这只"马"因为地形的缘故,不可能按相应的比例画出来,所以做了艺术手法处理,身子很小,头很大。单独剪切出来就发现其实很丑的。

  其文如虎而赤尾

  谷歌截图还看不出,这张截图就可以看得出,这一大块平地是黄土地,确实是"赤尾"。

http://s3/bmiddle/006lwrVqzy6ZVSeYnPIe2&69007" TITLE="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 07" />
  其音如謠

  在《山海经》中,这种"其音如×"的情况很多,这里且截取一小部分如下:

  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
  其音如判木
  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鲑
  其音如婴儿。
  其音若呵,名曰灌灌
  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
  其音如痹,其名曰鸱
  其音如吟
  其音如斫木
  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
  其音如婴儿之音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怪兽"之谜已经揭开,实际上,一直让人们迷惑不解且吸引无数人注意的"怪兽"现在大家都知道是地画了,也不那么奇怪了。不过,这里问题来。既然以前被人们误认为的"怪兽"并不是怪兽,那么这上面所说的"其音如×"的情况自然就不是指这种"怪兽"的叫声,但这些描写总得有个交代是不。那么,这些声音的摹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也不知道,不过我初步估计,可能是此地埋葬了一个上古帝王,然后地图上标注这个帝王的名讳。有些帝王标注比较明显,所以就知道了。比如帝舜葬地、后稷葬地、颛顼葬地等等。但有些标注的方式可能不太通俗,导致后来翻译书的人不知道什么意思,以为是地图上这些"怪兽"的叫声,所以给添加上"其音如×"。

  其名曰鹿蜀

  还是跟上面一起的问题,既然这只"怪兽"是地画而不是真的动物,那么这个"鹿蜀"就不是动物名称而肯定是地名了。然后,我们就要涉及到一个很古老的历史事件了:涿鹿之战。

  涿鹿之战,在网上查得词条如下:

  涿鹿之战,是说距今约50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跟来自南方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涿鹿之战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关于涿鹿之战的史料,这里搜集一点给大家瞧瞧:

  《帝王世纪》:"黄帝使力牧、神皇直讨蚩尤氏,擒之于涿鹿。使应龙杀之于凶黎之邱。"
  《云笈七签》卷七十九:黄帝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之,诸侯咸宗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云笈七签》:黃帝都于涿鹿城上穀郡涿州,地名獨鹿,又曰濁鹿,聲傳記誤也。
  《逸周书o尝麦篇》:"昔天之初,诞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宇于少昊,以临四方,司□□上天未成之庆,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 。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于大帝,用名之曰绝辔之野。"
  《通鉴外纪o卷一黄帝》: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弗能征。轩辕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蚩尤为最暴,莫能伐。……蚩尤作乱不用命,轩辕征师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为大雾,军士昏迷。轩辕作指南车,以示四方,遂擒蚩尤,戮于中冀,名其地曰绝辔之野。
  《稽古录o有熊氏》:炎帝既没,子孙德衰,蚩尤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奸宄,夺攘矫虔。黄帝乃治五兵以征之,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禽而杀之。诸侯皆去神农氏而归黄帝。
  《盐铁论o结和》:轩辕战涿鹿,杀两皞、蚩尤而为帝。
  《太平御览》卷15引《志林》:"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人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擒蚩尤。"

  那么,涿鹿跟"鹿蜀"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史记集解》服虔曰:"涿鹿,山名,在涿郡。"張晏曰:"涿鹿在上穀。"索隱或作"濁鹿",古今字異耳。"

  清沈涛《瑟榭丛谈》卷上:"《隶续·帝尧碑》'然后尧乃受命蜀鹿'。案蜀鹿,獨鹿之省,即涿鹿也。古涿、獨通字。"

  从上面引用的资料来看,蜀鹿、獨鹿、濁鹿、涿鹿皆为同名异写而已。

  而"蜀鹿"跟"鹿蜀"仅仅只是次序排列方向不同。实际上,在古代是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书写方向。现在彝族还有跟汉族在某些名词上反过来读的现象,这种方式称之为"左读"。所以,这里的"鹿蜀"实际上就是"蜀鹿",也就是蚩尤跟黄帝大战之后,兵败被擒杀的地方是没有疑问的。

http://s3/mw690/006lwrVqzy6ZVSqqp6Gd2&69007" TITLE="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 07" />
  从地图上来看,这个"蜀鹿"很有可能就是现在的长沙。如果不是长沙,那就有可能是湘潭、株洲,或者这三地兼而有之也说不定。无论何种可能,总总不会超出图中这块白色之地。

  几千年来,一直盛传黄帝蚩尤的"涿鹿之战"发生在河北省涿鹿县,谁料想当《山海经》破译之后,这才发现,其实这场战争的真实发生地点在湖南。一直以来,谁都没有料想过湖南会成为上古帝王之间角逐的战场,是不是让很多人一时之间很难接受呢?
  这种难以接受的感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历史毕竟就是历史,他早已发生,没办法因你个人的意愿而改变。只不过,以前的历史真相被各种原因所掩盖,而今,当这个历史真相重建天日,我希望各位朋友以平常心来对待这个真相。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请放手让真相飞扬吧

  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

  关于这只"玄龟",你们也别去找什么鹰嘴龟了,我这里截取地画给你们看:

http://s7/mw690/006lwrVqzy6ZVSsa7Oeb6&69007" TITLE="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 07" />
  看到"玄龟"没有,我估计很多人一时半刻也看不大清楚,这里干脆给你们分辨出来:

http://s9/mw690/006lwrVqzy6ZVStSt8488&69007" TITLE="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 07" />
  是不是很形象,这是一只大龟,背上还有只葫芦。开始,我还以为只是个葫芦,后来留意了下原文,上面说是"玄龟",我这才反应过来,"玄"字不就是一只葫芦么?

http://s3/mw690/006lwrVqzy6ZVSwMLR012&69007" TITLE="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 07" />
http://s12/mw690/006lwrVqzy6ZVSGzKVt2b&69007" TITLE="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 07" />
  看来果真是没错啊。

  既然都牵扯到了上古著名的"濁鹿之战",那么,这座山就绝对不简单了,不能等闲视之。你们看看从这座山中流出来的河流怎么称呼的:怪水。按照我上面的考证,实际上,这条河相当于现在称呼"圣河"。大凡前面加"圣"前缀的名称,那都是地位尊贵,神圣不可侵犯。如果他是人,那么这个人就是千万人为之心折的领袖。如果是物,那就是千万人翘首以待的宝物。这条河被冠以"圣"名,那么这座山必然隐藏着天大的秘密。

  虽然说《山海经》已经是个残本,但留下来的篇目也还是不少,目前所看到记载的河流中,其他河流都是按照通常习惯命名,而唯独这条河被称为"圣河",这就显得与众不同了。它可不是一般般的地位,而是凌驾于所有其他河流之上,具备神圣的含义。

  一般来说,具备神圣含义的地名往往于名人有关联。那么,这座山跟哪个名人有关呢?联想湘江东边那个"蜀鹿"的地名,我们自然可以联想到蚩尤和黄帝。蚩尤被黄帝擒杀,埋葬在哪里呢?根据史料记载,蚩尤被埋葬在四个地方:

  《陈书》徐陵传中有"四冢磔蚩尤,千刀剸王莽"
  《旧唐书》郑畋传中有"四冢既成,待葬蚩尤之骨"

  那么,具体埋在哪里呢?目前来说,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等各地都有"蚩尤冢",都号称蚩尤葬在他们那里,不过现在看来,那些冢都不是真的了。而根据我的研究和判断,蚩尤虽然被埋在四个地方,但其中一个地方就在这座山周围,具体地点无法判断,但大致范围应该在这里。

  《大荒南经》: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为枫木。

  这条资料无疑告诉我们,蚩尤被擒的地方有座山叫"宋山","宋山"盛产枫木。无独有偶,长沙市河西有座山叫"岳麓山",这山名不但紧扣"鹿"字,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此山以枫树出名。唐朝诗人杜牧还写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种种迹象,都可以对得上。这个词条又告知了"宋山"跟蚩尤有关。而这里的"鹿蜀"又正好是上古的"涿鹿"。各方面的信息都能互相印证。当然,仅有这些还是不够,不过不急,从现在开始,我将展开一系列的考证。不但从其他古籍的记载来印证破译结果。同时,还用《山海经》自身的资料相互印证,以此来逐步描绘一个"山海经地理系统"出来。

  现场的地画也可以做一个佐证:

http://s13/mw690/006lwrVqzy6ZVSMrPEobc&69007" TITLE="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 07" />
  这里有个长了一对牛角的人,中国上古长牛角的人有几个?貌似除了蚩尤就是神农氏了吧。这里貌似跟神农氏扯不上关系,但跟蚩尤却有大大的牵连。

  沩水、涓水,这两条河流正好组成一个人头。我还有什么话好说呢?

http://s6/mw690/006lwrVqzy6ZVSO69Df95&69007" TITLE="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 07" />
  一切的一切都显示,蚩尤被杀之后,其中一部分就埋在这片区域,具体哪里当然是找不到了。但这个大致范围应该就在这两条河流之间。

  最后还有一个小小的问题,也许有人会说,蚩尤不是一个可耻的战败者么,怎么还享受这种无上光荣的待遇?

  其实这样想就错了。蚩尤虽然是"濁鹿之战"的失败者,但是他有一个很牛叉的儿子,后来给他翻案了,于是他就享受了最高级别的待遇,作为一个战败者,还被封为战神。这年代都是拼爹,但蚩尤不同,他拼儿子。

  苗族人奉蚩尤为祖先,每次看苗族人的相关资料,总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诉说蚩尤跟黄帝的血海深仇,恨不得把黄帝剥皮抽筋,千刀万剐的。其实我很想告诉他们,这样是不对滴。其实蚩尤也不完全是苗族人的祖先,也是汉人的祖先,而且还很尊贵。以后还有机会,让我伟哥给你讲蚩尤和他牛掰的儿子,讲那过去的事……

  其实蚩尤那尊贵的地位不止是我们知道的被封为"战神"什么的,还有比如说各种玉器、铜鼎上的饕餮就是指蚩尤。

http://s4/mw690/006lwrVqzy6ZVSWCkQH83&69007" TITLE="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 07" />

http://s14/mw690/006lwrVqzy6ZVSWCGhT6d&69007" TITLE="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 07" />

http://s12/mw690/006lwrVqzy6ZVSWENWr4b&69007" TITLE="听伟哥讲《山海经》——讲那个逆天的上古世界 07" />
  何为饕餮:

  饕餮,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怪兽。古书《山海经》介绍其特点是:其形状如羊身人面。性格贪婪,比喻好吃之徒。为缙云氏之子而非龙九子。

  这是网上搜得的解释。在我看来,这种解释是完完全全的错误了。目前来看,基本上饕餮纹都只纹在玉器和铜鼎上。玉器上的饕餮纹最为出名的算是良渚遗址挖掘出来的玉器,上面的饕餮纹非常精美。

  中国自古有玉崇拜,玉器的地位非常高。不但佩戴玉器被视为身份和地位的高贵,同时,用玉器陪葬也不是随便哪个人有这个资格。至于鼎,那是国器。虽然这玩意不能当饭吃,但它是一个国家政权的象征。当年楚王派使者向周王问鼎就是想灭掉他,取而代之。这两种器具都是高规格的宗庙之器,非一般的器物可以取代。而把一个人的形象绘制在这种最高级别的宗庙器具上,每逢国家大事,祭祀天地什么的,最高君主都要跪拜他,你们有想过只有什么人才有这个资格吗?

  【文字校订】:

  又東三百七十里,曰杻陽之山,其陽多赤金,其陰多白金①。怪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憲翼之水,其中多玄龜②。

  ①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
  ②其狀如龜而鳥首虺尾,其名曰旋龜,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聾,可以為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