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人吟咏彭泽(之四)
(2021-09-01 07:40:48)
标签:
历史文化 |
历代名人吟咏彭泽(之四)
欧阳毛荣
明太祖·朱元璋
诗一首
龙舆凤驾出京都,百万雄兵驻小孤。
千林红叶片时扫,万里江山一夜枯。
荡荡乾坤归圣主,明明日月照皇图。
梅花豫报春消息,瑞气纷纷何处无!
明兴献帝·朱祐杬
诗二首
(一)
吾受命就封于湖之安陆,舟经彭泽小孤山下,驻览兹山,秀拔江流中,障水拱日,形势甲他山。特赋古诗一章,以纪其胜云。
鸿蒙奠群山,融结各异象。
灵秀钟小孤,屹立长江上。
寒光溜碧虚,峻势临厚壤。
松挂紫龙髯,石垂元虎掌。
巉岩迥天造,莹拔肃人仰。
匪直秉严凝,時亦开润朗。
专精拱朝暾,曜水光宿莽。
亭亭豁真奇,俾我凌遐想。
想望凛眉发,安能一跻往。
缅怀乐山者,于焉独心赏。
赏彼栖白云,驰思中瀁瀁。
赏彼致甘霖,泽此疲民广。
(二)
两崖相夹石为门,万水东流去不奔。
拔地一峰形自险,擎天独柱势犹尊。
鱼龙并跃春初暖,风雨来时昼易昏。
想见当年禹疏鑿,神功千古至今存。
明·刘基
诗一首
峡束千雷怒击撞,危峰屹立压惊泷。
山联庐霍朝三楚,水落荆扬限九江。
镇海重关为第一,擎天孤柱故无双。
佩环夜月知何处,露湿蓬莱玉女牕。
明·解缙
诗一首
鄱之湖兮云水杳,万里晴光净如扫。
相逢舟子问二姑,大姑不似小姑好。
小姑昨夜巧梳妆,秋月半簾玉梳小。
彭郎欲娶无良媒,飞入庐山寻五老。
五老颓然卧不起,彭郎怒趯香炉倒。
彭郎彭郎归去来,陶令门前春色晓。
明·杨溥
诗一首
谁鑿阑江石,成功大禹先。
百川同赴海,一柱独擎天。
月出潜蛟舞,风来过鸟旋。
重游任彝险,但见雪盈巅。
明·朱永
诗一首
征蛮春凯趋朝日,秋晚芙蓉正著花。
一点峰峦真可画,九江烟水浩无涯。
燃犀欲照鲛人室,看菊还寻处士家。
织女宫墙银汉近,海门东北是京华。
明·王绂
诗一首
不到孤山今十年,望中风景尚依然。
庐山金削遥天外,汉水绿浮飞鸟前。
祠下女巫鸣赛鼓,沙头津吏候官船。
登临重览旧题处,崖石年深萝薜牵。
明·王守仁
诗一首
人言小孤殊阻绝,从来可望不可攀。
上有巅崖势可堕,下有剑石交巉顽。
峡风闪壁船难进,洪涛怒撞蛟龙关。
帆樯促缩不敢越,往往退次依前山。
崖傍沙岸日东徙,忽成巨浸通西湾。
帝心似悯舟楫苦,神斧夜劈无痕斑。
风雷歘翕见光怪,人谋豈得容其间。
我来锐意欲一往,小舟微服沿回澜。
侧身悚息仰天窦,悬空绝栈蛛丝悭。
风吹卯酒眼花落,冻滑丹梯足力孱。
青鼍吹雨出仍没,白鸟避客去复还。
峰头四顾尽日落,宛然风景如瀛寰。
烟霞未觉三山远,尘土聊乘半日闲。
奇观江海谁为险?世情平地尤多难。
作者简介: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原名朱重八,后改名朱元璋,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字国瑞,军事家,
兴献帝朱祐杬(1476年7月22日-1519年7月13日),明宪宗第四子、明世宗之父、明孝宗异母弟。成化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1487年7月30日)受封兴王,弘治七年九月十八日(1494年10月16日),到封地湖广安陆州(今钟祥市)就藩。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日(1519年7月13日)薨,明武宗赐谥“献”,正德十五年四月初三日(1520年4月19日)葬于显陵。代表作有《恩纪诗》。朱祐杬爱好诗歌和书法,不喜纵情享乐,热衷于艺术和文学。弘治十三年,朱祐杬长子朱厚熙出生,但五日后即殇,此后朱祐杬又有四女。正德二年,次子朱厚熜出生。朱厚熜从小就聪敏好学,深得朱祐杬喜爱,后来更是亲自指导其学习诗书礼仪。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日(1519年7月13日)朱祐杬薨,享年四十四岁,得谥“献”,称兴献王,葬于钟祥市东北的松林山(嘉靖十年敕封为纯德山)。
明世宗朱厚熜即帝位后,自立统嗣体系,不顾朝臣反对,发动“大礼议”,追尊生父为皇帝。正德十六年(1521年)十月,推尊朱祐杬为“兴献帝”;嘉靖二年(1523年) “命兴献帝家庙享祀乐用八佾”;嘉靖三年(1524年)三月又加尊为“献皇帝”,七月献皇帝神主奉安于奉先殿东室观德殿,上尊号“皇考恭穆献皇帝”,九月改称孝宗敬皇帝曰“皇伯考”;五年九月“奉安恭穆献皇帝神主于世庙;十七年(1538年)九月则追尊谥号为“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追尊庙号为“睿宗”;二十七年献皇帝神主供入太庙。朱祐杬被追尊为皇帝之后,原有的兴献王墓也相应按帝陵规制升级改建,即后来的明显陵。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杨溥(1372年—1446年8月6日),字弘济,号澹庵。湖广石首(今湖北石首)人。明朝著名政治家、诗人、内阁首辅,与杨士奇、杨荣并称“三杨”,因居地所处,时人称为“南杨”。建文二年(1400年),杨溥登进士第,授翰林编修。永乐初年,任太子洗马,侍奉太子朱高炽(明仁宗)。永乐十二年(1414年),因汉王朱高煦诬陷,东宫官属尽遭牵连,杨溥被关进诏狱,在狱中勤奋读书,从不间断。十年之间,将经书史籍通读数遍。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仁宗即位,杨溥获释出狱,授官翰林学士。仁宗建弘文阁,命杨溥掌阁事,旋即升任太常寺卿。明宣宗即位后,入内阁,与杨士奇、杨荣等人共典机务。宣德九年(1434年),升礼部尚书。明英宗即位后,与杨士奇、杨荣等同心辅佐。正统三年(1438年),升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学士。杨溥在内阁共十六年,于杨士奇去世后接任任首辅(1444年—1446年)。他有“相度”,为人谨慎,有时就连上朝时也总是低头循墙而行。晚年时眼见王振权势益振,却无能为力。正统十一年(1446年),杨溥去世,年七十五,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定”。
王阳明,即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王阳明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朱永(1433年-1496年),字景昌,河南夏邑人。明朝中期重要将领,抚宁伯朱谦之子。朱永早年随父征战,曾拜见获释归来的明英宗。景泰二年(1451年),袭封抚宁伯。夺门之变后,朱永分领宣威营禁军。其后统领三千营,兼领神机营。明宪宗继位后,改都督团营,仍领三千营。成化元年(1465年),率军讨平第一次荆襄流民起义,论功进侯爵。毛里孩犯边,朱永佩将军印,率军抵御。成化六年(1470年),再拜将军,往讨阿罗出,获胜,论功予世侯。成化十四年(1478年),加太子太保。次年,拜靖虏将军东征。班师后,进爵保国公。成化十五年(1479年),延绥告警,朱永再为将军,与王越、汪直分兵出塞,无功而返。后进太子太傅。成化十七年(1481年),再次与汪直、王越出兵大同,抵御亦思马,获得首功,赐袭世公。成化十九年(1483年),率军抵御蒙古小王子,获胜。同年,加太傅、太子太师。弘治四年(1491年),晋太师。弘治九年(1496年),朱永去世,年六十四。追封宣平王,谥号“武毅”。
王绂,明初大画家,字孟端,号友石生,别号九龙山人。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五月三日生,无锡人。幼年聪明好学,10岁已能作诗,15岁游学邑庠为弟子员。他尤喜绘画,曾师法吴镇、王蒙、倪瓒等画坛大家。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被征召进京,不久便回乡隐居。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后,因朝廷追究左相胡惟庸逆党事被累,发放到山西大同充当戌卒10余年。建文二年(1400年)回乡,隐居九龙山(即惠山),赋诗作画,教授弟子。永乐元年(1403年),王绂因善书被举荐进京,供事文渊阁,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永乐十四年(1416年)二月六日,王绂病逝于北京馆舍,终年54岁。存世画迹有《墨竹图》、《竹鹤双清图》、《潇湘秋意图》、《枯木竹石图》、《江山渔乐图》等,并著作《王舍人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