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二)
(2016-09-11 20:34:53)
单元课题 |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
本节课题 |
|
||||||||
本节课型 |
|
|
班班通课件 |
||||||||
教学目标 |
1、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3、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
||||||||||
教学重点 |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
||||||||||
教学难点 |
灵活使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
|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
教学过程 |
|||||||||||
一、复习导入
7+6+5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三个的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 (2)出示表格。
学生根据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 (3)怎样求一共摘了多少个?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28+34+22= 师:这道题怎样计算呢? 学生试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学生汇报,展示算法。比较各种竖式的区别与联系及优劣。 |
|||||||||||
2、教学例2。共有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还剩多少个? (1)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主题图,了解信息。 (2)思考解题方法。 (3)在练习本上写出连写的竖式。 (4)学生汇报,教师板演解答过程。
师:还可以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怎样列式呢?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适当进行指导。 3、完成教材28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四、课堂总结: 学生在知识、方法上做一个回顾。学生自由说说。 |
|||||||||||
教学反思 |
|
单元课题 |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
本节课题 |
|
||
本节课型 |
|
|
班班通课件 |
||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
||||
教学重点 |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
||||
教学难点 |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
教学过程 |
|||||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了解信息,小组交流。 (2)出示应用题: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人28人,现在有多少 (3)理解题意、独立解答、小组交流、汇报板演。 (4)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 (5)全班交流计算过程。
|
|||||
(1)同桌之间交流算法。 (2)汇报,全班交流。
(3)师:这道题有简便写法吗?指名回答。
3、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教材29页4、5题。 四、小结: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往右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板书设计:
例4:72-(47+16)=9
|
|||||
教学反思 |
|
单元课题 |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
本节课题 |
|
||
本节课型 |
|
|
班班通课件 |
||
教学目标 |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
||||
教学重点 |
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解决实际问题。 |
||||
教学难点 |
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 |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
教学过程 |
|||||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你知道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经常组织什么活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板书:解决问题)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5: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1)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已知条件: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3)师:这两个问题我们该先解决哪一个?
|
|||||
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就是比14人少5人,少5人就是减去5人, 14-5=9(人),男生就是9人。 师:一共有多少人? 生:男生9人,女生14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男生和女生人数相加, 9+14=23(人),所以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23人。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有条理,解答得很正确,遇到问题就应该这样层层分析,逐步解决问题。 2、做一做。 一班有33人参加学校运动会,二班参加的人数比一班多4人。二班有多少人参加?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 三、巩固练习:教材33页1—4题。 四、小结: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只要同学们认真分析,就能正确解决问题。 五、布置作业:教材34页5---8题。
板书设计:
男生人数:
14-5=9(人)
口答:男生有9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23人。 |
|||||
教学反思 |
|
单元课题 |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
本节课题 |
|
|
本节课型 |
|
|
|
|
教学目标 |
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
|||
教学重点 |
1、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
教学难点 |
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解决问题。 |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
教学过程 |
||||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1-2=
72-9=
1、整理。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归纳: 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 学生独自思考笔算加减法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汇报。 2、完成教材35页2题。先算一算,在说一说每道题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45+19+18=
45+(19+18)=
3、完成教材36页1题:猴子捞月亮。 |
||||
学生列竖式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完成教材36页2题。
17+6+8=
5、在○里填上“>”“<”或“=”。
42-8○35
72+9○73
6、一捆电线长100米,一班先用去20米,又用去38米。一共用去多少米? 二班需要40米,剩下的电线够不够? 7、小明今天13岁,爸爸比他大28岁。爸爸今年多少岁?
8、教育大楼高38米。文化大楼比教育大楼高13米。文化大楼高多少米?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解题思路。教师适当进行指导。 三、课堂总结: 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 四、布置作业:数学同步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笔算加法和减法 相同点: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
||||
教学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