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一)
(2016-09-05 15:52:01)
单元课题 |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
本节课题 |
|
|
本节课型 |
|
教学准备 |
班班通课件 |
|
教学目标 |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
|||
教学重点 |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
|||
教学难点 |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小棒、情境图。 |
|||
教学过程 |
||||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学生看教材11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全班汇报:二(1)班有35人,二(2)班有32人,二(3)班有37人,二(4)班有34人,每个班由2名老师带队。 二、探究新知 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师:求“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35+2﹦ 师:下面请大家用自己的方法试着算一算。 学生汇报自己的算法: (我是口算的:35如果摆小棒是3捆和5根,加2根就是37根,所以35+2﹦37。 还可以想数的组成:35是由30和5组成的,5和2组成7,30和7合起来就是37,所以35+2﹦37。) 教师: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的,用笔算。(教师指导学生列竖式计算的写法。)
十
强调:个位与个位对齐。 做一做:
1.32+6﹦ |
||||
+(
( 做一做的2小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教学例2: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教师:求“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算法。35+32﹦
教师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 做一做: 1、摆一摆,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对困生进行指导。
2、
24+61﹦
+(
三、巩固练习:教材15页1—3题。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方法,写竖式是,首先要将两个加数的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算起,个位算完再算十位。 |
||||
教学反思 |
|
|||
单元课题 |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
本节课题 |
|
|
本节课型 |
|
|
班班通视频 |
|
教学目标 |
1.通过学生的摆小棒活动中,自主探索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 |
|||
教学重点 |
让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出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
|||
教学难点 |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小棒、情境图。 |
|||
教学过程 |
||||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继续参观博物馆好吗? 教材第14页情境图。 师:求“二(1)班和二(3)班一共多少名学生?”,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5+37=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怎样计算35+37= 师:同学们能自己尝试计算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学生:(1)口算:35+30=65
3、教师重点指导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
||||
3
教师说明:个位上5加7得12,向十位进1,个位写2。 强调:竖式书写时相同数位要对齐。计算时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字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1。 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教材15页4、5、6题。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知道了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板书设计:
二(1)班和二(3)班一共多少名学生?
|
||||
教学反思 |
|
|||
单元课题 |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
本节课题 |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
||||||||
本节课型 |
|
|
班班通课件 |
||||||||
教学目标 |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
||||||||||
教学重点 |
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
||||||||||
教学难点 |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情境图。 |
||||||||||
教学过程 |
|||||||||||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汇报:(中国金牌51枚,美国36枚,俄罗斯23枚,英国19枚,德国16枚。)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1.
板书算式:36-23= 师: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 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 |
|||||||||||
教师板书:
教师: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45-3=
2、48-18=
3、教材20页1、2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五、布置作业:数学同步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
|
|
||||||||||
教学反思 |
|
||||||||||
单元课题 |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
本节课题 |
|
||||||||
本节课型 |
|
|
班班通课件 |
||||||||
教学目标 |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检查的好习惯。 3.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这情。 |
||||||||||
教学重点 |
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 |
||||||||||
教学难点 |
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情境图。 |
||||||||||
教学过程 |
|||||||||||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聪聪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回答(51-36=)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2。
(1)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思考计算方法。 (2)分小组交流想法: (3)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A.可以用竖式计算。 B.用摆小棒理解退位的算理。
5
|
|||||||||||
教师:个位上1减6不够减怎么办?(个位上1减6不够减,从十位退1,是10,11减6得5。) 2.教学例3:出示50-24=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
3.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教材20页4、5题。 四、小结:我们在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
|||||||||||
教学反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