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下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
课题 |
认识平面图形 |
备课时间 |
2月 |
1周 |
授课时间 |
3月1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
|||
教学重点 |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
|||
教学难点 |
体会“面”在“体”上 |
|||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带我们去参观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气有个要求,这节课你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到了吗?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淘气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他说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体其中一个面,并说一说你摸的感觉。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小组合作讨论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2)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张,下面就请大家动手选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把这些平平的面请下来吧。 (3)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结 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表示成一个平平的图形,这些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师也将这些平平的面请到了电脑上,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课件演示,出示图形名称,板书。) 5、想一想,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你想怎么记住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细观察哪两个图形长的比较像呀。怎么区分它们呢?(课件演示) 7、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下面就用小棒来摆一摆,看一看你能摆出哪些图形。(学生动手操作,演示) 师:有没有摆出圆的?现在能不能快速的将这些图形分一分呢? 8、间休:幸福拍手歌 其实这些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请你在教师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哪个面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老师也找到了几个图形,这些交通标志的表面都是什么图形呢? 小结:正是这些交通标志牌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我们注意交通安全。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猜一猜。 2、完成练习一1、2题 3、欣赏图形。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
反思 |
|
教学设计
课题 |
平面图形的拼组
|
备课时间 |
2月 |
1周 |
授课时间 |
3月2 |
|||
教 学 目 标 |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
|||
教学重点 |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
|||
教学难点 |
根据特征拼组 |
|||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知道大家平时特别喜欢折纸,今天我们一起来折一折好吗? 二、学生自主探索有关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知识: 1、做小风车: (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风车。 (2)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和一张正方形的纸根据提示要求:沿虚线折一折。 (3)汇报交流自己折后的发现,教师小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4)做小风车,使学生既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了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2、平面图形的关系: (1)学生准备好学具(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 (2)教师提出要求: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独立操作。 (3)用你手中的图形拼组,可以拼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拼没学过的图形。学生独立操作。 (4)小组互相交流: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5)全班共同交流,学生到黑板上演示。 (6)说一说你通过这些平面图形的拼组有什么收获?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想各种办法。 (2)教给学生最简单的方法。 (3)让学生说一说通过用圆形纸剪成一张正方形的纸,你发现了什么?使学生看到有时圆和正方形是可以转化的,从而学习用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 2、完成练习一第3、4、5题 3、自己想想还能用什么拼成什么? 四、小结: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谈一谈你的收获。
|
|||
反思 |
|
教学设计
课题 |
认识七巧板 |
备课时间 |
2月 |
1周 |
授课时间 |
3月3 |
|||
教 学 目 标 |
1.在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感受所拼图形的数学美。 |
|||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状的图案。 |
|||
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协作精神与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
|||
教学过程
|
一、看图激趣,认七巧板 教师课件出示下图
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图案是用什么拼出来的吗?(出示整套七巧板)
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这套七巧板中都有什么图形?哪种图形的数量最多? 你们想动手拼一拼吗?老师给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一套七巧板,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出示例3题目要求):请大家读一读题目,看看你们都知道了什么,是从哪儿知道的。 这里有几个词特别重要,你们发现了吗?谁来说一说? 教师随机板书“一套”“拼”“三角形”“多” 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二、操作讨论,积累经验 1.观察想象,初步操作 在动手操作之前,请你先想一想怎么拼,然后再按照你的想法动手拼一拼,看谁拼的三角形最多。 2.交流方法,对比启思 你使用了几块板?怎样拼的? 反馈典型情况:(1)只用2个三角形拼摆;(2)用3块图形拼摆。 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小结:我们在拼的时候,既可以全部使用三角形的板去拼,还可以加入其他形状的板去拼。拼的时候,从用2块板拼开始,拼出了所有2块板的,再增加板的数量,就能拼出更多的三角形了。 3.操作交流,拓展创新 现在,老师请大家再次用一套七巧板拼摆三角形,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拼摆的。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根据学生使用七巧板的块数分类汇报。 三、回顾过程,总结方法 请大家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在解决“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这个问题时是怎样做的?我们先做什么,又做什么? 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般都是先理解问题,然后通过观察、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验证、完善我们的想法,找到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的方法。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利用七巧板做一些探索。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课后请大家试着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完成教科书第4页“做一做”的内容,看看用一套七巧板能拼出几个长方形。 |
|||
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