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关于内心的忧虑与文化的思考
内心有些不平静,处处都是冲突,有时在想着这个问题,那个问题又来了。放下也许是最好的,但怎能放的下?放不下,只能又因为是内在的矛盾,所以只能自己解决。可是该如何解决?
前两天看了一本书,是费孝通写的《费孝通域外随笔》。这本书是同学推荐给我的,当时我在看《菊与刀》,看完之后才找到这本书,发现同样的精彩。我所说的精彩并不是简单层面的能愉悦人,而是他们思考的观点和方法能带给我一种全新的看待世界的眼光。决定一个人层次的往往就是这种眼光,或者换种说法,叫做眼界吧。
我对这本书里关于美国的那一章记忆深刻。在一开始,作者默出了一个朋友在十年前刚到美国写给他的信,这封信写的很走心,是一个传统下的中国人刚到美国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的写下的。那时的中国尚穷,那时的美国在中国看来就相当于天堂。他们的医疗、教育、经济等等,除了历史,任何的东西比那时的中国都是突出的。就算是历史,在近代几百年的统治压迫和侵略下,我们早已失去了大国的自信。对的,这种自信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在汉代有,在唐代有,在宋朝有,在明朝也许有,但是到了清朝,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自信,也就别提创造了。
作者在美国呆了一年,关于他们的文化、经济、政治、历史、伦理道德等都进入了非常深入的思考。和当时的很多中国知识份子一样,他是想给我们的国家和我们国家的文化找到一条出路。当时的中国太穷了,也太落后,所以一定要发展,但是该怎么发展呢?只能向发展好的大国看齐。这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事实,我们只得去接受。在作者看来,传统的文化已经失去了往日的优势,但是美国这种新型的文化就一定是一种新的出路吗?我能感觉到作者内心的矛盾,几十年的传统文化熏陶,突然被一种新的文化所侵入,关键是这种文化太强势了,有一种无所适从感。当然,好的就要学习,关键在于我们应该学习什么?是否应该保留那些传统文化?怎样才能控制这个度?
作者是在上个世纪中叶写下的这些东西,经过时间的验证,可以说作者几乎是对的。我们几十年一直在学习,国家也一直在走向繁荣,并且日益强大。而我们吸收了太多的外来文化,以至于我们的传统日渐式微,我不知道这是好是坏。但是我的内心有很多矛盾,甚至可以说是深深的忧虑,我该怎样过我这一生?以往有传统文化在指导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所以我们不用忧虑这些,现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渐消,我们获得了很大的自由,却不知道我们的人生该何去何从?
也许这仅仅是我一个人的烦恼,但我又清楚的知道这绝不是我一个人的烦恼。每个和我一样大的青年人大多都会有这种迷茫,那就是我能做什么?我该做什么?我的一生应该是要怎样度过?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做。我们可以说是新世纪的人,我们大多数人不甘于过上一辈人的生活,又没有一个既定的模式在指导我们,所以我们会迷茫,会有巨大的压力,会频繁的改换工作。其实不仅仅是年青人,中国大多数都是一样,我们处在一个快速改变的时代,在这个变化中我们往往无所适从。
今天我的内心稍稍平静了一些,在一本叫《茶之书》的书里。在看《菊与刀》时,我就对日本的传统文化很感兴趣。日本的文化在古代一直追随我们过去的中国,可以说深深浸染了我们古代的文化,然后他们又在这些文化上有了和中国不一样的发展。关键点在元朝,元朝之后中国的文化一直受到破坏和打击,日本则偏安一隅在发展这些文化。《茶之书》是一本讲日本茶道文化的书籍,但并不仅仅是这么简单,作者认为茶道是日本文化的核心。通过这些天的阅读了解,茶道确实占据日本文化的核心地位,对日本的居家饮食、行为规范等都有着指导作用。日本的传统文化是禅的文化,茶道是和禅最紧密相连的一种。
无论是禅还是茶,都有一种教人平静的东西,让人放下内心的包袱好好享受当下的一刻。我们可以知道现代的日本男人活的压力很大,但同时他们又无限的追求那种美的极致,我想大部分是因为传统文化在给予他们这种力量和追求。看日本富士山的樱花,去日本的古寺听禅,在日本东京茶室里饮茶,或是学习插花艺术。人的一生也许有无限可能,但最关键的是让自己的心灵平静。
国家的出路也无非是富强,然后在达到某种程度后和其他国家形成一种平衡;文化的出路也无非是在发展之后寻求某种和谐。但对于个人来说,我们要做的就是适应这种改变,然后在这种改变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也许是某种文化,也许是某块地方,也行是某个人,最终你一定可以找到的,属于你自己的。这才是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