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乘方》教学设计
(2016-06-30 13:24:32)
标签:
五里镇教育 |
分类: 课题研究 |
1.5.1《乘方》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乘方的意义,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底数、指数都是数字,到部分字母,再到全部字母,所以教学中要渗透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有层次的进行抽象概括。通过对意义的抽象概括探究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规律。
【教学目的】
1.
2.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难点:探究有理数乘方的符号规律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快乐学习,快乐成长,让我们从游戏开始吧,请同学拿出准备好的纸,将纸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看看折纸的时候层数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此继续下去,
对折次数 |
纸的层数 |
1 |
|
|
2×2 |
3 |
2×2×2 |
4 |
2×2×2×2 |
|
2×2×2×2×2 |
|
… |
怎么简单的表示呢?(生:2的多少次方)对折100次是多少层?
怎么表示呢?2100究竟有多大?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乘方(教师板书课题:1.5.1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开篇生动有趣,总结几个2相乘很简单,如何表示?2100究竟有多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同时为探索乘方的运算做好知识铺垫。
二、自学指导(自学展示)
自学课本41页,尝试完成下列问题
1、2x2x2x2表示(
2、axax….xaxa=
其中(
3、什么是乘方?举一个乘方的例子,并指出其中的底数、指数、幂,你会正确的读出来吗?
【操作说明】出示自学指导后学生自学,再通过填空的形式完成自学展示环节,过度自然。此环节中生成乘方的定义与其表示方式,并指出底数、指数、幂,读法,通过举例进一步加深理解。(师生活动:学生自学教材,结合探究提纲思考、练习、举例、讨论,教师做好板书准备后巡视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深入学生之间交流,掌握学情,为展示交流做准备。)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经历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感悟有理数乘方的本质特征,体会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
4、你我竞猜玩游戏
把下列相同的因数乘积写成幂的形式,并指出其中的底数与指数。
6×6 ×6
(-2) × (-2) × (-2) × (-2)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不但巩固写法还辨析(-2)4和-24
三、探究展示
1、例1
(师生活动:学生结合例题的格式解答,6名学生上讲台板书,其他学生自主解答,从解题的过程、结果、格式等方面进行评价、纠错、修订、完善,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评价。)
2、巩固练习(口答):课本42页练习2
(师生活动:学生小组“开火车”进行,同学评价、补充、修订。)
通过例1和练习2的完成教师引导:观察乘方运算中底数的正负与指数的奇偶对结果的影响,你能总结其中的规律吗?
3、乘方的符号规律:负数的奇次幂是__,负数的偶次幂是__,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__,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__。
(师生活动: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规律,学生经历规律的总结不完整到完整,不精练到精炼的过程,教师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注意评价的针对性和鼓励性。)
4、若2n=16,则n=__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6可以看做什么,实际上是对乘方的逆用。让学生明白这种互逆关系。)
5、探究2100究竟有多大?(用计算器计算)
(师生活动: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当数字很大时我们可以借助计算器解决,如何正确的按键,充分的给学生动手的时间,并引导学生计算折100层时纸的厚度,并与珠穆朗玛峰比较,感受数学的神奇,回归本节课开头的问题,也是首尾呼应。)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口答、计算,加深对乘方理解和应用,巩固乘方的意义,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师生活动:学生自主小结,同学相互补充评价,教师补充完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中总结自己的收获,把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进一步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
六、当堂检测、知识过关
|
3、若x2=25,则x=___
挑战平台:若xy=︱64︳,求x+y的值 |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手拿红笔进行选择性批阅,5分钟左右,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我评价,师生共同评价,重点评价4题的解法。)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的理解和应用,其中第4题是对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的逆向使用,是“展示+评价+检测”综合应用。
七、布置作业
2、选做题:习题1.5拓广探索第11题。
【设计意图】体现课标理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必做题面向全体,选做题使学有余力的同学有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