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齐州九点烟.后记

(2024-03-05 13:35:56)
标签:

齐州九点烟

分类: 山水游记
齐州九点烟.后记


如果阁下不嫌弃我拙劣的文字,耐着性子将拙著读完,那么我深感荣幸,并由衷地向您致以深深的谢意和敬意;如果阁下读完此书后,还能赏赐一声赞许:“哎呀,以前光知道济南是闻名天下的泉城,现在才知道它竟然还是‘世界登山之都’耶!”那么,我会感到无比欣慰,这说明,多年的攀登和笔耕,还是产生了些许的价值;如果阁下掩卷之余产生了登山的冲动,并发出宏愿,将千佛山、华山、鹊山等“齐烟九点”一一登来,那么我会欢欣鼓舞,并毛遂自荐,甘愿作您的向导。
曾经有人问我:如此不知疲倦地行走、攀爬、写作,到底为了什么?我回答:为了“安心”!生长于大别山区的我,打小就向往济南,认为济南就是我的“诗和远方”。后来通过考学,如愿以偿地留在了这座城市。
我喜欢济南的一切,泉水、街巷、美食、人文、习俗、慢生活……可是生活了二十多年后,有一天突然发现,我对济南的情愫似乎总隔着一层纱,抓不着,摸不透,若即若离。为什么我成家于斯立业于斯的地方,却找不到故乡的感觉?为什么在我的安身之所生活之地,没能找到完全融入的归属感?为什么我心心念念的城市,只有喜爱之情,却无亲近之感?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我终于有所领悟——问题不在济南,而在自身!之所以没有找到“家园”的感觉,是因为我没能把心安放在这里。曾经读过一本书,书名让人印象深刻,叫《心若没有栖息,到哪都是流浪》,开始不以为意,看完也就抛诸脑后,现在回过头来重新品尝,终于咂摸出其中的真味。原来,家乡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它还是一个心理概念。你的心栖息在哪里,把心安放在哪里,你的家乡就在哪里。苏轼曾有诗曰:“此心安处是吾乡。”吾知之矣!
如何才能安心?怎样把心安放在济南?我选择了行走。通过行走,去观赏一处处泉水,探访一座座老院,穿行一条条街巷,享受一道道美食,攀爬一座座山峰,叩问一段段历史,辨认一通通墓碑,触摸一块块老砖老瓦……通过几年的行走,我对济南的情愫早已超越了“喜欢”,真真切切地找到了家乡的感觉——那是一种浓浓酽酽的亲近感,融为一体的认同感,死心塌地的归属感。
这几年,我一边行走,一边写作,不知不觉,竟然写出了泉城三部曲:《泉上的城市》《悠然见南山》《齐州九点烟》。《泉上的城市》重在写泉、写泉水人家、写泉上的城市、写泉水润泽的人文历史,这是济南的魂,蕴含着无尽的诗意与风情;《悠然见南山》重在写南部山区,这片山区属于泰山余脉,境内群峰耸立、山峦逶迤、千泉竞喷、溪流欢腾,被誉为省城的后花园;《齐州九点烟》重在写城内诸山,它们散落于城市各处,各自独立,互不相连,星星点点,古代文人为它们起了个颇有诗意的名字“齐烟九点”。
我几乎爬过“齐烟九点”所有的山,有的还爬过多次,像千佛山,我爬过不下百次。有些山虽然已经消失,但我还是努力寻找若隐若现的踪迹。爬完山后,回来就写游记,或一山一篇,或一山几篇,或几山一篇。当然也有偷懒的时候,爬完山后没有马上写成游记,后来也就不了了之。
如今要连缀成书,如何编排是个很大的问题。最初设想按爬山的时间顺序来编排,但落实的时候发现,有些篇章是由多次游历的游记综合而成,到底按哪一个时间,不是很好把握。如果笼统一些,按春夏秋冬四季又会怎样?也不行,有些山,春夏秋冬四季都有写,实在不好生硬地归入某一个季节。按名气和影响力?似乎也难有一致认可的定论。后来,经振伟兄指点,还是按地理区位来划分比较合适。
首先,要将“南部山区”和“齐烟九点”区分开来,为此我专门为“齐烟九点”划定了一个四至界限:东至东绕城高速,西至西绕城高速,南至二环南路(浆水泉隧道以西)和旅游路(开元隧道以东),北至黄河沿线。“四至”以内诸山,可列入“齐烟九点”;“四至”以外群山,要么与南部山区相连,要么位于主城区之外,所以排除在“齐烟九点”之外。然后,我将“齐烟九点”分为四大区位,即南区、北区、东区和西区。南区位于经十路以南,二环南高架路以北,东至二环东路,西至十二马路向南延伸的阳光新路、郎茂山路,此区主要有大千佛山风景区、英雄山风景区和郎茂山公园,包括千佛山、佛慧山、燕子山、英雄山、马鞍山、郎茂山等二十余座。北区位于北园路以北,黄河一线以南,东至二环东路,西至十二马路向北延伸的济齐路,此区有鹊山、药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无影山、金牛山、标山、凤凰山、黄台山等十座。东区位于二环东路以东,东绕城高速以西,南至旅游路,北至黄河,此区有华山、卧牛山、鲍山、茂陵山、燕翅山、荆山、转山、洪山等近二十座山。西区位于十二马路及南北延长线以西,西绕城高速一线以东,南至二环南高架一线,北至黄河一线,此区主要有腊山、青龙山、白马山、刘长山、峨嵋山、丁字山、簸箕山、玉皇山等二十余座。
感谢每一位给予我支持、鼓励和帮助的朋友!感谢宋师兄、湘民兄、道胜兄和安志老弟,是你们,给了我攀登的勇气和力量,让我在前行路上不知疲倦;感谢宝中兄、林云兄以及晓春、贾静、明水、于鑫、大亮等朋友,你们为书稿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心中无限感激;特别感谢为出版此书而操劳的三位好友,振伟兄担负责编,吴晋作封面设计,爱国忙于事务联络,你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让我感动。得遇诸君,何其有幸。有你们的支持和鼓励,前行的路上,我并不觉得孤独。

2023年3月28日于济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