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遍济南】罗袁寺山,济南的观景阳台

(2022-10-07 12:27:08)
标签:

罗袁寺山

千米画廊

分类: 山水游记

大千佛山景区的地理中心,既不在千佛山,也不在佛慧山,而是在罗袁寺山。罗袁寺山东连佛慧山、平顶山,西望金鸡岭、卧虎山,南与蚰蜒山隔山谷相望,北与千佛山隔马路相对。很多游客登佛慧山时,连罗袁寺山的千米画廊一并游览,还以为都是佛慧山呢,其实谬矣!罗袁寺山与佛慧山以黑风口为界,黑风口东为佛慧山,黑风口西为罗袁寺山。

罗袁寺山海拔412.5米,虽然比佛慧山(海拔460米)略矮一些,却比千佛山(海拔285米)高出100多米。站在罗袁寺山向北眺望,千佛山就象一座低矮的丘峦尤其是罗袁寺山北侧的千米画廊,如游龙一般蜿蜒在高高的崖壁上,无树木遮挡,又居高临下,整个济南城清晰地呈现在眼前,简直就是济南的观景阳台!

【走遍济南】罗袁寺山,济南的观景阳台

【走遍济南】罗袁寺山,济南的观景阳台

罗袁寺山,又称罗袁寺顶,后来山友观此山形,悬崖层层堆叠,犹如螺丝一般,因此送它一个俗称“螺丝顶”。可是,罗袁寺山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难道山上真的有一座罗袁寺不成?还真让你说着了!

 听说罗袁寺位于山顶之上,现有遗址留存。于是某一天,我只身一人从罗袁寺山西坡循着驴道登上山顶,再由东侧山坡下至黑风口。沿路只见三位驴友,他们如我从一般喜爱徒步,所以才不惜体力登顶探幽。山顶上矗立着两个基站铁塔,高约30米,东西相望。铁塔基座周围,有残存的墙基,应该就是罗袁寺留下的。望着眼前的断壁残垣,我不由得想起罗袁寺背后那个感人的故事。

话说山下有个羊头峪村,村中有个姓罗的四口之家——老两口和小两口,日子虽然过得清贫,却也其乐融融。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一天,儿子上山为母亲采药治病,不慎坠崖身亡。刘母伤心过度,不几天也跟着离世,家里只剩下罗老汉与儿媳。罗老汉劝儿媳改嫁,可儿媳坚持要为罗老汉养老送终。时间长了,村中的长舌妇们开始说嫌话,瞎传“刘老汉与儿媳不正经”。罗老汉再次劝儿媳改嫁,儿媳回答说:“您老别怕,身正不怕影子斜,随她们说吧。”

九月九重阳节到了,儿媳手提香火篮到大佛头烧香拜佛。返回路上,被长舌妇们堵在了“舍身崖”。关于舍身崖,村中有一种传说,正经人掉下去摔不死,不正经的人掉下去会粉身碎骨。儿媳看到长舌妇们在舍身崖等她,心里跟明镜似的。只见她脸色平静,走到悬崖边,纵身跳下了悬崖。长舌妇们吓得口瞪目呆,赶忙下山给罗老汉报信。可是,当她们赶到罗老汉家时,却见儿媳正坐在家里做饭。从此,长舌妇们再也不传瞎话,反而赞美儿媳的善良和贤惠。多年后,罗老汉寿终正寝,儿媳妇精心料理丧事。又过了十多年,儿媳也安静地走了。村民们商议为她建个小庙,以弥补对她的愧疚,庙址就选在佛慧山西邻的那座无名山上。小庙建好后,取名“罗缘寺”,以颂扬儿媳与罗家结下的善缘。后来逐渐传为“罗袁寺”,而这座山也就被称作罗袁寺山。【走遍济南】罗袁寺山,济南的观景阳台

游罗袁寺山,有两条相反的路线可走,一是从佛慧山入口开始登山,至大佛头向西,越过黑风口,走千米画廊,然后从黄石崖下山;一是从佛慧桥南头的登山口开始登山,至黄石崖,向东游千米画廊,然后从大佛头下山。黄石崖登山口位于佛慧桥南头,佛慧桥横跨旅游路,桥北为千佛山,桥南为罗袁寺山。罗袁寺山入口处有个仿古小院,名叫“黄石懿采”。这个名字很特别,周围也没有看到介绍,所以只能斗胆推测其意;所谓“黄石”,应该指黄石崖这片区域,所谓“懿采”,意指美好的风采;合在一起,可以理解为“黄石好风光”。黄石懿采面积不大,但亭台廊榭布局精巧,每到秋天,院内摆满菊花,让人眼前一亮。

沿着石阶往上走,直抵黄石崖造像。黄石崖造像位于罗袁寺山主峰西侧的山阴处,开凿于北魏正光四年(523)至东魏兴和二年(540)。岩壁上有一天然溶洞,造像主要集中在洞内和洞口两侧的悬崖上,全长40余米,呈一字形排列。造像区域最高高度5米,最低高度70厘米。佛龛多为尖拱,拱额上有火焰、唐草、飞天、供养者、佛传图等装饰,佛像多为弥勒和少量的释迦牟尼像。洞内刻佛、僧、菩萨和飞天等23尊,或站立或趺坐,最高的1.56米,最小者11厘米。洞外有造像69尊,形体较小,最大的78厘米,最小的仅7厘米。衣纹多用直平阶梯式刻法,刀法纯熟洗练。像间尚有北魏至明代题记8则。黄石崖造像距今近1500年,为济南最早的石窟群,因岁月久远,风化崩塌,本已所剩无几,文革期间又遇劫难,几近荡平,现存实物不多。尽管如此,仍是研究山东佛教的重要史料。

【走遍济南】罗袁寺山,济南的观景阳台

【走遍济南】罗袁寺山,济南的观景阳台

为何称此处为“黄石崖”?有人说,因为此处山岩呈赭黄色,故名黄石崖。也有人说,因为秦汉时期,张良的师父黄石公曾到此处修炼,所以称黄石崖。黄石公,别称圯上老人,秦汉时期隐士,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与鬼谷子齐名,留下《太公兵法》《黄石公略》《雕刻天书》等。曾向张良传“天书”,后张良凭此书助汉高祖定天下。

【走遍济南】罗袁寺山,济南的观景阳台

【走遍济南】罗袁寺山,济南的观景阳台

由黄石崖往东,建有一条悬挂于巉岩峭壁的“千米画廊”。所谓千米画廊,其实就是一条观景步道,它穿凿于岩壁之间,或木栈,或石阶,蜿蜒如龙。上加棚顶,以防落石;外设围栏,以防坠落。行走在步道上,一步一景,风光无限。近看峰峦,林密沟深,巨石绝壁;远看泉城,山水相依,繁荣似锦。远观近赏,皆似山水画卷,让你赏心悦目;移步换景,犹如巨幅长轴,徐徐展呈眼前。称之为千米画廊,确实形象而贴切。

千米画廊位于罗袁寺山北坡,游弋于海拔360米的连绵峭壁上。它西起黄石崖,东至大佛头,全长1500米,是济南近郊海拔最高的山崖游览步道,也是登高远眺、对语山林、休养身心,俯瞰齐烟九点的理想休闲步廊,简直就是泉城济南的观景阳台。行走于千米画廊,仰观壁立千仞,俯察沟壑幽深,可放眼省会泉城,可一览千佛山、羊头山、燕子山等,山之状如其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走遍济南】罗袁寺山,济南的观景阳台
望佛亭
【走遍济南】罗袁寺山,济南的观景阳台
环翠亭
【走遍济南】罗袁寺山,济南的观景阳台
聚仙台

由黄石崖造像往东走,越过望佛亭,穿过一线天,歇脚环翠亭,凭栏即心亭,拜谒大佛头,这一路走下来,你会发现,沿线建有4处观景亭廊,以及12处观景眺台,便于游人休憩赏景。这些观景平台均高于千佛山山顶,个个都是观赏济南城市美景的绝佳位置。千米画廊串起的12处观景平台,都处于高耸处、凸出处,视野佳,风光美,是远观近瞧的理想之所。印象最深的有环翠亭、望佛亭和聚仙台。环翠亭为六角攥尖顶凉亭,南侧檐柱悬楹联:驻足高崖,千里风光开眼界;寄情胜地,一山诗意润心田。望佛亭为形制简单的四角攥尖顶凉亭,南侧檐柱悬楹联:齐烟九点,千佛一山,泉城自在画中看;舜地千秋,河风万里,梦想更于心底飞。聚仙台位于千米画廊中部,因位置孤悬,三面悬崖,需要攀上险峻的石阶才能到达。过去山路更加艰险,相传只有神仙才能登临此处,故名“聚仙台”。 

这三个平台,位置高绝,悬崖探出,石壁如刀,巍然屹立。立于悬崖边缘,只觉空谷生风,令人眩晕,似有摇摇欲坠之感。遥望泉城济南,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齐烟九点星罗棋布,泉水悠悠自在逍遥,九曲黄河玉带当风。若是常游此地,一年四季都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春来登山踏青,看坡上崖下,百花争艳,新芽绽绿,翠若烟云;夏日寻幽纳凉,看山上山下,树木蓊郁,荫翳蔽日,清爽怡人;秋来登高赏菊,看千山万壑,黄花遍野,红叶醉秋,层林尽染;冬日踏雪寻梅,庙静清远,寥廓清肃,群山覆雪,宛如仙境。

【走遍济南】罗袁寺山,济南的观景阳台

【走遍济南】罗袁寺山,济南的观景阳台

如果想带孩子来玩,绝对能找到他们的兴趣点,那就是山林间的小精灵——松鼠。现在,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于是松鼠越来越多,胆子越来越大。千米画廊附近,有多个投喂小松鼠的地方。经常看到小朋友手提塑料袋,里面装着核桃,到了投喂点,就敲击核桃,松鼠们听见动静后,就会跑过来取核桃,一点也不见外。松鼠形态优美,大耳,长尾,全身赤黑,轻盈地在林间上窜下跳,十分可爱。

罗袁寺山,千米画廊,一个可约伴、可独行、可健身、可清心的好地方,一个不出城区即可尽享山林野趣的好地方,一个可登高望远、可俯瞰泉城、可眺望齐烟九点的城市阳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