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遍济南——梁王庄地下藏有多少惊天之谜

(2022-07-14 08:37:33)
标签:

梁王庄

梁王城

分类: 山水游记

2022612日,星期,气温21-29那天去探寻白泉,返回的途中,在梁王庄一带绕来绕去,有点晕头转向。当我越过一座石牌坊时,感觉此地不同寻常,于是将车停在路边,下车回头观看。这是一座三门两层檐楼式牌坊,檐顶覆黄色琉璃瓦,坊额题“梁王衍正”四个大字。感觉四字必有深意,但反复揣测,仍是迷惑不解。那就求助度娘!《说文解字》解释:“衍,水朝宗于海也。从水从行。”本义是“水流入海”,后引申为平坦、散布、延续、演变等。《说文解字》对“正”字的解释:“正,是也。从止,一以止。”“正”就是纠正,使恰当,后引申为不偏不斜,合乎法度。“梁王衍正”,大概是说梁王庄一直走在正道上。如此解释是否正确,祈望高手指点!

走遍济南——梁王庄地下藏有多少惊天之谜

在牌坊附近,有一片考古区,外围筑有绿色栅栏,无法入内参观。它引起了我的无限好奇,我决心在周围打探一下,希望能够有所收获。没想到这一打听,竟然牵出了一连串惊天之谜!

走遍济南——梁王庄地下藏有多少惊天之谜

在济南民间,至今盛传着“先有平陵城,后有济南府”的说法。东平陵城是汉代济南郡、济南国的治所,西晋永嘉(307312)后,济南郡治才由东平陵城迁至历城,所以东平陵城是名副其实的“老济南”。不过,历城区梁王庄一带的居民对此话不以为然因为村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先有梁王城,后有平陵城,再有济南府。那么,这梁王城是一座什么样的城?这座城的遗址又在哪里呢?空口无凭,必须通过考古来求证

2016年,济南新东站片区安置房项目开工建设,施工过程中,有几件青铜器文物破土而出,这事立即引起轰动。文物部门迅速赶赴现场,接收残缺青铜器十件,同时对该工地下达停工通知,并进行抢救式考古发掘。

接下来的考古发掘工作更是石破天惊。一组青铜质地的编钟,虽斑斑锈迹但难掩饰其艳丽风采。有着吴越地域特色的一组句鑃,它们何以来到豪放的北方?一只铜壘,一组铜镞,这些和金戈铁马联系在一起的酒器、兵器为何出现在这里?这些文物是在历城区梁王二村的考古工地上出土的。它们到底告诉我们什么?难道这里就是当地人流传的“梁王城”的遗址?

走遍济南——梁王庄地下藏有多少惊天之谜

走遍济南——梁王庄地下藏有多少惊天之谜

据了解,拆迁之前,梁王庄自然村有人口约8000人,韩仓河自南向北穿村过,将梁王庄分为东西两部分。由于该自然村比较大,因此分为梁一、梁二、梁三、梁四共四个行政村该村第一个谜就是村名,为什么叫梁王庄?连本村村民都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难道不是因为姓梁的多才叫梁王庄吗?不是!村里根本就没有姓梁的,一户都没有

那么,是不是哪一位梁王的封地在此?最早记录有关梁庄的史籍,是清乾隆年间编修的《历城县志》,当时的名称为“梁家庄”。直到民国年间续修的《历城县志》才以“梁王庄”相称。如此推算,梁王庄名称的出现应该是在清乾隆之后,但是有清一朝,所有的王爷并没有封地,并且也没有“梁王”的封号。如此一来,许多村民认为的梁王庄与某位被封为“梁王”的天潢贵胄有关联的假设就没有依据了。

于是又有人推测,梁王的名称可能与“唱筹量沙”的典故有关?“唱筹量沙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带。梁王庄附近有白泉,又叫白沙泉,泉水涌出时出许多白色的沙子。当年南朝名将檀道济驻扎在这里,为了迷惑敌人,取用白泉附近的白沙冒充粮食还煞有介事地用斗称量,高喊着“一斗,两斗,三斗......”沙丘堆好后,再在沙丘上一层粮食进行伪装敌人的侦察兵误以为檀道济军中粮食充足不敢贸然发动攻击村民认为,梁王庄的当是的转写。如此解释,虽然牵强,却不失为一家之言为了纪念檀道济,梁王庄的居民在庄内建造了檀公庙,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拆除。这次考古发掘,檀公庙遗址的发现再次勾起村民的情愫,于是又在檀公庙旧址附近新建了檀公祠。

走遍济南——梁王庄地下藏有多少惊天之谜

我们的关注重点还是要放在考古发掘上。这次发现文物的位置处于原梁二村的区域内。村子里最大的冢子便是考古所在地,考古人员发现,墓葬规模非常大,众多青铜器的出土显示这应该是战国时期的墓葬而且是济南市最大的战国墓,乃至在全山东省也是最大的战国墓,墓主人应该是当时属齐王以外最大的官员。这一结论无疑是激动人心的有些老人回忆说,早些年,冢子大概得有十几米高,一些小孩子经常顺着陡坡爬到冢子上面去玩。可谁也没想到,冢子底下竟然是东周大墓。

村民所说的“冢子”,就是一个个大土堆像烽火台一样梁王庄有72之说72并非实指,而是虚指多。在这一个个土堆里,埋藏着数不清的瓦片随手一扒拉,就能挖出一块来。这些瓦片,可不是普通的建筑零件,在遥远的古代只有贵族才有资格用上烧制的瓦片。当地村民说,曾有人从冢子捡到过钱范、刀币、鹿角化石等文物真是个文物荟萃之地

考古工作人员对墓葬进行了接近一年的发掘,终于揭开了部分谜团。各种器具相继出土,众多文物都在昭示着墓主人身份的尊贵,这绝不是一般的墓葬。我国出土的春秋时期的罄与编钟不多,本次考古活动,初次就发掘出45件器物,其中编钟19个、鼎4个、罄1个,东周时期,等级制度森严,能在随葬品中大量出现礼器、乐器的只能是士大夫以上的人。由此推测,墓主身份估计最低也是个诸侯王,甚至有可能是周朝的天子。另据村民介绍,梁王墓冢正南的宝山之上曾经有一个神道,其左右各分布有石马、石狮之类的石像成对立于石道两侧,每一个都有两三米高,村民们认为,这也预示着墓中之主的身份之高贵和显赫。

墓葬分为多个文化层,考古人员竟然在第一座墓葬的东壁和北侧挖出了两方水井,水井形成年代明显早于墓葬。水井内部保存有较为完整的木构井框,由略经加工的木材层层搭叠而成,两木相交处为卯榫结构。这个形状也就是“井”这个字最初的来源。古时人们依河而居,既然有水井,那么,是不是可以大胆猜想,周代在梁王庄区域有着较为发达的文明,所以后来的梁王城才会在这里建立城址。这里南距鲍山4公里,北离黄河4公里,处在交通要道的咽喉部位,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初步判断是齐国设在边邑的一处军事重镇。我有一个大胆想象,春秋时的鲍邑即在鲍山一带,此处的墓冢是不是与鲍叔牙及其子孙有关?那么,鲍邑与梁王城又是什么关系?一系列疑问在我头脑中挥之不去。

走遍济南——梁王庄地下藏有多少惊天之谜

走遍济南——梁王庄地下藏有多少惊天之谜

20203月至7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济南梁王庄一带进行考古发掘,竟然真的发现战国时期的古城遗址。古城遗址呈长方形,总面积约14万平方米。城墙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20米,城内面积约7万平方米,出土了陶瓮、陶罐、陶豆、板瓦和筒瓦等遗物。此次发现的古城址年代为战国中晚期,是目前济南城区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古城,把济南市区古城历史提前了约1700年。考古发掘工作结束后,建设单位对城墙原址进行回填保护,避免施工机械的反复碾压。下一步,考古人员还将对出土文物进行整理研究,更深入地认识古城文化面貌,通过样品检测判断古城的具体年代,并查阅文献记载,了解城址的具体性质。

思来想去我突然有了另外的想法:也许考古发掘的战国大墓不是梁王城,而是鲍城?历城鲍山东南角为一座城,人称鲍邑,也就是鲍叔牙的封地之一。据相关考证史料记载,这片封地在商朝曾经是一个藩国这个藩国衰落后,于春秋战国时期又出现了一个大的聚落,这就是后来的鲍城——也就是鲍叔牙的封地。

至于这里到底是梁王城还是鲍城,我们期待着考古发掘中有文字资料能够出土进行佐证。不过,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梁王一带的城池历经岁月变迁,繁华过后渐渐没落,城址成为废墟,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梁王庄一带为何有如此多的汉代瓦片。与此同时,在它的东方,崛起了一座新兴的城市,这便是东平陵城,东平陵城的经济文化地位更为重要,人们争相前往,或许此地有一座更为古老的梁王城从此转身走进历史。于是就有了先有梁王城后有平陵城的说法。

梁王城的神秘面纱揭开了一半,但也带给了我们更多的疑问。究竟这座古城是不是梁王古城,该古城到底是怎样的面貌我们期待着在文物进行清洗和整理以后,更新的考古研究能向我们展示更多有关这座古城的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