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遍济南——寻访玉河泉群

(2021-09-18 08:31:48)
标签:

玉河泉

分类: 山水游记

连续几天降雨之后我特别惦记济南南部山区——那里的泉水应该正在奋力喷涌,各大水库应该赚得“盆钵满山间的小溪应该正欢腾跳跃吧——正是赏泉戏水的好时节,岂能宅在家里虚度时光?于是趁着周末,约上几位好友,前往南山寻访名泉。走哪条线呢?想起去年玉河泉众泉喷涌壮观景象尤其是响呼噜泉所发出的内功深厚的呼噜声,至今记忆犹新,因此我建议以玉河泉作为首选地此倡议自然也得到众位好友的响应。

        2021814星期六,七夕节,天气晴。早上8我们一行5人在燕山立交桥东会合,准备303路公交车今日出门赏泉的人太多,公交车一到,男女老少奋力朝车门挤,争前恐后,嗷嗷直叫,现场一片混乱。为了挤上公交车,有位仁兄竟然挤掉了鞋子,好不容易找到鞋子,又发现乘车卡不知去向。车厢内拥挤不堪,要找到乘车卡实在难啊!其实人人都能上车,那些不顾一切往上挤的,无非是想抢到一个座位。我们不去凑这个热闹,落在最后上车,虽然没有座位,但是看到先上去的那些人,大多也没有抢到座位,心中释然而笑。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奔波,终于来到历城区彩石镇玉河泉村。

走遍济南——寻访玉河泉群

走遍济南——寻访玉河泉群

走进玉河泉村头,立马被河道里奔腾的河水所吸引,水势浩大,倾泻而下,声震山谷。村内游人如织,山溪上下,山泉四周,笑语喧哗,欢乐飞扬,颇有赏泉气氛,我们也迅速进入了状态。玉河泉村位于历城区彩石驻地南侧,海拔约380余米,四周山脊呈放射形环拥,全村92户人家沿山溪分布在狭窄的山谷中。主河道从南部山坡向北下行,从西南角入村,在村子南半部转向,自西向东横穿村庄,至村东南角又转向北行,如玉带般穿村而过,沿着山峪流出村外,顺巨野河而下,途经狼猫山水库,最终汇入小清河。整个村庄水系发达,一到雨季赏泉之人络绎不绝

走遍济南——寻访玉河泉群

玉河泉泉群共有泉68处,分布于历城区彩石、港沟一带,其中八处泉眼位于玉河泉村内,即玉河泉、响呼噜泉、牛头泉、晴天泉、门口泉、院内泉、西老泉和东老泉。8泉之水汇入溪流,成为巨野河的源头之一除了玉河泉之外,还有淌豆泉、玉漏泉、龙脉泉、峪思泉、黄路泉、猪拱泉、鸡刨泉、虎门泉、忠泉、马蹄泉、义和南泉、黄歇泉等比较有名。名气最大的当然是玉河泉,不仅位列济南72名泉之一,而且整个泉群以它命名。也许有人会问,凭什么?好吧,我来回答吧。回答之前,我们还是先去看一看吧。

玉河泉位于玉河泉村内河旁,方形泉池,原名“鱼河泉”,因泉源处河中有鱼而得名后因“玉”“鱼”两字音近,恰似玉带的河流环绕山村,沿称为“玉河泉”。又称“榆科泉”,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榆科泉,是巨河水之源”“泉水自百米岩层之下,甘甜醇厚,酷似圣水也。”玉河泉水自玉河泉村岩洞流出,过浅池东流,穿街过户,与东西老泉、响呼噜泉等水相汇,蜿蜒向北,注入巨野河。玉河泉之所以名气最大,是因为该泉四季有水,从未干枯,其他诸泉容易受季节影响,枯水期容易偷懒歇息。

走遍济南——寻访玉河泉群

与玉河泉相对有一眼清泉正在喷珠吐玉,哗哗有声,溅起一片洁白水花。此泉名叫龙泉又名西老泉,疑似玉河泉的分流常年喷涌不涸泉水甘甜清冽,可直接饮用。龙泉的泉之水从山壁上一个龙头口中喷涌而出,汇到河中,又有小桥横跨左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妙情致。村民村民可以在这里洗洗刷刷,对于孩子们来说,更是一个游玩的好地方,玩累了就直接和泉水,好不过瘾。

走遍济南——寻访玉河泉群

响呼噜泉

在玉河泉群中,我最喜欢的泉是响呼噜泉泉属季节性泉,冬春为井,夏秋为泉每年雨季开泉,七八月份喷涌最旺,泉水如同一轮磨盘从地下喷涌而出,能高出水面三十多厘米,喷涌气势一点不亚于趵突泉和墨泉。远远地听起来,声音像是鼾声震天,故被称为响呼噜泉。呼噜噜的泉水声伴随着奔腾而下的溪流,颇为壮观。几个月后,随着雨季的消失,响呼噜泉也就悄悄地歇息了。

响呼噜泉水质也超级棒清澈无水垢,生饮甘冽村民都饮此水。每到夏季,人们在此品茗纳凉,或将西瓜放入泉水中浸泡,经过泉水浸的瓜果清凉可口,妙可言。如今的响呼噜泉已被村民呵护起来,三面有半米多高的围栏,围栏上刻文曰:北魏郦道元,观水到此泉。耳听呼噜声,品尝水甘甜。目睹情与状,出自大自然。历史有记载,名曰呼噜泉。按照村人的说法,此泉早前水极旺,到了抗战前期,下游大龙堂村民缺水,为了让这泉出更多的水,就在泉里放炮,结果泉子被“震漏”,涌出的水反而更少了。  

走遍济南——寻访玉河泉群

走遍济南——寻访玉河泉群

其让我惊异的是,现在正是丰水期,而当我们满怀期待地来到响呼噜泉的时候,竟然毫无呼噜之声,也不见泉水四溢的壮观景象,响呼噜泉寂然无声,死气沉沉。为什么不喷了?村民解释说,天太旱造成的。不可能!今年雨水够多的,怎么可能旱?宋师兄推测说:“可能是村里有人灌装泉水出售,你看泉池里有抽水的管子。”倘若师兄所言属实,那真该有人出来管一管了好在过去我曾多次来过这里,就将过去喷水的照片发给大家欣赏吧。

因为赏泉的人逐年增多,玉河泉村对村容村貌进行了美化,对溪涧进行了水利改造,还对8座泉池进行了维护整修,修建了仿古石桥、石栏和亲水平台,大大改善了赏游泉水的条件。如今,只要你一进入,便听见哗哗的水声。走在村里的石板路上,到处都是湿漉漉的,草丛里、石缝,似乎都在滋滋地向外泉水横卧的三道小水坝,让泉水在潭里驻足。一些村民在出水口浣衣洗菜,还有顽皮的孩童到河里戏水,到处翻腾着泉水的欢乐……

走遍济南——寻访玉河泉群

告别玉河泉村,我们由村北折向西,行约300米,来到万粮峪村。万粮峪深藏在崇山峻岭之中,山村依山而建,红房掩映在绿树红花里,颇值得一看。该村位于东彩石以南11公里,巨野河上游,东邻玉河泉,西依劈山、讲书院,东北为徐家场、虎门,有彩西路和303路公交车通到村口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率大军征战至此,粮饷不及,期望后援抓紧运来万担粮饷称望粮峪,后改称万粮峪。

走遍济南——寻访玉河泉群

走遍济南——寻访玉河泉群

万粮峪村内有龙脉泉、峪思泉、淌豆泉喳呼泉等,属于玉河泉。顺山溪逆流而上,映入眼帘的是齐整的渠栏,净雅的房舎,潺潺的溪流。在村子中部沟底,河道岩石上镌刻着“龙脉泉”三字。离着龙脉泉老远,就能听见哗哗的流水声我们抢步来到龙脉泉岸边只见一团二尺多高的白色水头在泉眼上跳跃犹如一团热情四溢的火苗。我着实吃了一惊,这种喷涌量,在全市的泉水中都是数得着的,怎么会寂寂无名呢?你看,那喷薄而出的泉水,很像水浪腾空的趵突泉,但仔细端详,却又有所不同。趵突泉只腾空不摇曳,水柱相对稳定,而龙脉泉呢,水柱摇曳跳动,搅起团团白雪,泉水里似乎有汩汩外溢的能量,气势足以撼人心魄,让人过目不忘。我心中不由得暗自赞叹:龙脉泉真乃隐藏在深山的超级泉水!龙脉泉“藏在深闺人未识”

走遍济南——寻访玉河泉群

走遍济南——寻访玉河泉群 

在龙脉泉数米之遥还有一泉,名峪思泉泉眼深陷洞底,泉水静静溢出,恰似一思如泉涌老者,深沉内敛,底蕴深厚,与张扬外向的龙脉泉形成鲜明。两泉性格不同,却你伴着我我伴着你,形影不离,相濡以沫共同为万粮峪增添泉水韵致

走遍济南——寻访玉河泉群
万粮峪村淌豆泉
走遍济南——寻访玉河泉群
淌豆寺前的淌豆泉

在不远处的石桥底下,写着淌豆泉正下方很多人从石桥上走过,却忽视了桥下还有一泉,真是深藏功与名只是我有些疑惑,真么这里会有淌豆泉?淌豆泉不是在港沟镇吗?港沟的淌豆泉我曾经去过,它位于伙路村南的淌豆寺遗址前,也属于玉河泉群。今泉源在岩壁上,水自岩缝流出,顺山势北流,汇于石坝拦截的蓄水池内。每天都有市民前来打水,为了方便起见,有人在泉眼处装上了水管。泉旁建有淌豆寺,寺内长有一株高大挺拔的古银杏树,每到秋季,无数游人纷至沓来,观赏千年银杏之风采。淌豆泉的来历,据说与李世民有关。当年李世民征战时路过此处,在此安营扎寨。碰巧当地大旱,颗粒无收,军粮供应不足。一天李世民视察军队,发现有的士兵已被饿得奄奄一息,心里非常难过。他拔剑长叹:“难道天要亡我?”说话间一剑刺向身边石壁,石壁顿时出现个大窟窿,这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几股细流从山壁的窟窿里流出,在哗哗流出的泉水里,还有很多豆子随之淌出。军队喝了泉水吃了豆子,士气大振。从此,人们把此泉命名为淌豆泉。

走遍济南——寻访玉河泉群

喳呼泉的水从墙基的石缝涌出

在一户人家厨房门口,有一眼清泉,叫彩虹泉,泉水自垒砌的泉池涌出,清澈无比,池子里泡着成瓶的啤酒带到午时,游人饮之,定会清凉无比一座小桥的西侧,民房石墙上写着红色的呼泉”三字,水自地基的石缝间涌出,分成多股,发出咕咕响声,哗哗流入小河。

雨后万粮峪,到处都是流淌的泉水。游人在泉水流淌的街上行走,凉的泉水打湿了鞋子裤子快乐的表情写满脸上万粮峪村比市区的温度低了许多,空气也更为新鲜,我们在安静的村落小憩,山泉汇成的小河边有洗衣妇人的身影偶尔有一两个村民经过,露出朴实的微笑此情此景,我们像是身处如诗的画,远离了喧嚣,满心的惬意,似乎有了得道成仙的感觉

走遍济南——寻访玉河泉群

下一站是讲书院村,那里有泉可赏,而且故事多多。但是要去讲书院村,必须翻过巍巍劈山。沿彩西路盘桓上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坡度虽然变小,但是里程却增加了很多。劈山,名副其实,山顶有一道石峰,陡峭异常,形如斧劈,而石峰中间有一道豁口,好似被巨斧劈开,变成了两段,故称“劈山”。常言道,横看成岭侧成峰,从彩西路观景台看,一道石岭横亘在山脊,好像一道白色屏风,为两侧的山村遮挡风寒;从侧面看劈山,变成一座立陡立陡的山峰,高高耸立在山顶,让人不寒而栗。

走遍济南——寻访玉河泉群

走遍济南——寻访玉河泉群

彩西路从观景台分出岔道,往西南可前往拔槊泉,往西北经过劈山垭口,下去可到讲书院。劈山与荆子山之间有垭口,公路正好由此穿过。垭口路旁立有一通民国十三年石碑《修补道途序》,记录了“长春凿路”的故事。据载,在1920年前后,山下的讲书院村发生了一件至今让人十分感动的故事——村民李长春一人自发自费开路。此前,自该村去西营方向的山路狭窄陡峭,很难通行。于是年过半百的村民李长春默默地带上工具、干粮和凉水,开始修建宽约1.3米的道路。经过几年时间的辛勤劳作和风餐露宿,一条4华里的山路连接了村子去西营的道路,使人们出行便利多了。1924年,人们在路旁立一石碑,表彰和纪念这一感人事迹。20207月,对该碑进行了修缮。

走遍济南——寻访玉河泉群

走遍济南——寻访玉河泉群

走遍济南——寻访玉河泉群

劈山的峰顶是典型的山崮结构,巨大石峰突兀耸立。由于风化严重,石峰沟豁丛横,布满皱褶,十分沧桑。此峰相当陡峭,今日重点任务是访泉而不是登山,所以我们只是围观一下,并没有攀登此山。

在劈山四周的村庄,流传着“劈山救母”的故事。但主角不是《宝莲灯》中的沉香,而是二郎神杨戬我惊得张大了嘴巴,从小看《宝莲灯》,二郎神一直是镇压者、卫道士形象,如今在这里怎么成了“反叛者”形象?其实,二郎神劈山救母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二郎宝卷》对该传说进行了讲述。相传杨二郎的父亲杨天佑曾是天上的左金童,与斗牛宫仙女云花相恋,后下界成为凡人,云花为追随恋人也私自下界与其婚配,并生有一子杨二郎。因云花触犯天条,被玉皇大帝压于太山(泰山)之下。后来杨二郎长大成人,担山赶太阳,劈山救母留下了此处遗址。该传说被世人用作孝亲教育的典故明万历十五年(1586),历城县府为纪念该传说,在大明湖东南建二郎庙现迁建大明湖新景区。

由劈山垭口至讲书院村,都是一路下坡,直线距离也就是500米左右,按说很快就能抵达,但是由于走的是盘山公路,七拐八绕的,将距离大大拉长。沿着蜿蜒灵动的山路行约3公里,终于来到讲书院村。该村位于劈山北侧的山腰上,依山而建,周围被荆子山、劈山、大顶山弧形包围。这里山清水秀,一年四季美如油画,缭绕的薄雾,苍翠的大山,悠悠的白云,甘冽的山泉,潺潺的溪水,古朴的村居,红红的房顶,一条条山路似飘带般嵌于山间,恰似一位深藏闺中的清纯少女。 

讲书院村坐落在山坡上,好在如今修通柏油路了,虽坡陡路窄,但比之以前条件好多了。村委大院,如今整修一新。讲书院村不仅环境优美,而且历史悠久、文脉绵长,自古千年,文明便沿着历史的涓涓细流浸润这片土地,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山村儿女。徜徉于山村巷陌之间似乎穿越千年历史,与文化来一次古今对话。我用心感受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房一舍,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急着要将这些文化宝藏”从山沟中捧出呈现大家面前

一个小小山村,怎么叫上了“讲书院”?别急,听完下面的故事,你就会豁然开朗。据传唐武德五年(622),李世民带兵征战,曾在此安营扎寨并讲书谈兵一夜这就是“太宗讲书”的故事此事传开后,吸引一些山民前来定居生活逐渐形成村庄,村名就定为“讲书院”一直沿用至今。后来,村民曾在太宗讲书修建福圣寺以作纪念,然不幸被毁。20206月,村委会筹划设立“太宗讲书遗址”石刻并建设“太宗讲书”纪念亭和广场,期待早日完成

今天的主题是访泉,来到讲书院村,岂能忘了泉水。村内有泉水多处,最有名的还是马蹄泉。在村头,有一个马蹄泉广场,面积不大,但颇有些古韵。马蹄泉被砌成井状四周石围护,泉口马蹄状泉旁立有“马蹄泉”石刻。井水不深,水量丰沛,四季不竭,足可养育一方说起马蹄泉,仍与唐太宗有关。当年李世民征战至此,人困马乏,口渴难耐,但无水可。此时,他的坐骑一声长嘶,双蹄猛刨身下山石,生生刨出一洼清泉,解了人马之危李世民大喜,视此地为天赐吉祥之地,称此泉为“马蹄泉”

走遍济南——寻访玉河泉群

走遍济南——寻访玉河泉群

讲书院村头一面石壁上悬挂一首卜算子. 赋讲书院》:探救母劈山寻太宗书讲。饮马蹄千载水流,觅镜踪山上。撼蜀道沧桑,辟地开山畅。栽下梧桐筑凤巢,谁不来此岗!这首词是该村第一书记李志国创作工作期间他发现这里有不仅有美丽的风光,而且还有一段段美丽动听的民间故事于是他对这些故事进行了挖掘整理,像劈山救母、太宗讲书、镜子山传说、马蹄泉遗迹、长春凿路等都被他从村民尘封的记忆中挖出来,并填词一首,将这些故事融汇起来,串珠成链,以期达到“栽下梧桐筑凤巢”的效果

走遍济南——寻访玉河泉群

离开讲书院村,一路蜿蜒下坡,行约3公里,来到老树峪村。老树峪村也是一个古老的山村,离彩石镇驻地10公里,位于讲书院村和南泉村之间,夹在围子山和双石屋子山的山谷内,现在已经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古村落。村口有一座胡仙庙,庙旁的石碑上有大清字眼,可见此庙已经有些历史了。山村的历史无从考究,从村内的两处碑刻推测,该村至少在大清朝咸丰之前就已经繁衍生息了。

古老的村庄留下了古老的建筑,村内至今多为青石板路和依山而建的石屋,房顶许多已经经过修复,为红瓦或用彩钢瓦替代,少部分依旧是土坯红瓦房子,处处透露着村庄曾经闭塞的生活,如果不是国家大力开山修道,居住在山村的人们很难走出重重大山。而公路的修通不仅方便了村民出山,也方便了我们这些从城里前来寻访美景的造访者。俯瞰全村,这座被群山环绕的村庄更是美丽,绿油油的浓荫掩映的村庄,彩钢瓦的色彩艳丽而多情,层层梯田展现着村民们的勤劳,而弯弯的小路如一只彩笔,绘出了一幅深山里的油画,仿佛诉说着山村的美好未来。

走遍济南——寻访玉河泉群

走遍济南——寻访玉河泉群

山村古朴而美丽,山民朴实而勤劳。走在村中,村庄中的老人们常常会集中在一起啦着家常,遇到陌生人他们总会热情地打招呼,用方言问一句“口渴吧,来家里喝点水不”。听着这朴实的话,会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从南泉村继续往北公路与山溪相伴而行。溪欢腾奔流哗哗有声。不时还有水坝截流形成一个个瀑布瀑布溅起的水花犹如垂下银色的珠帘沿路不时遇见泉水,有的从石缝涌出,有的从崖壁冲出,有的从老树的根部冒出,有的从河床跃出。虽然都没有名字,但流量却相当大,从山坡跳下时,气势不同凡响。这些泉水都没有修建泉池,无拘无束,经常在公路上漫流,形成“清泉路上流”诗意场景。

走遍济南——寻访玉河泉群

走遍济南——寻访玉河泉群

走遍济南——寻访玉河泉群

一路顺流而下,行约2公里,来到南泉村。该村位于东彩石以南5.5公里,巨野河上游东岸,东依围子山,南为白腊滩,东北邻东泉。围子山上有800多平方米的山寨遗址。  此时已是饥肠辘辘,腿脚略感疲惫。我们先在村中找一处家农家院,吃饱喝足之后,才开始欣赏南泉村的景致。小小的山村,居然还有村标。不大的村标广场,矗立着一座蓝黄相间,寓意泉滴的标志性雕塑。这小小的村标,反映了山村人想打造旅游景点的强烈愿望。

走遍济南——寻访玉河泉群

内道路狭窄,拐弯抹角小溪穿村而过,石桥横架溪上,岸边的村居夹流而立沿着村内漫步,不时看到农家乐的牌子,说明来村里品尝美食的游客不少。其中有一农家乐就在哗哗流淌的溪水旁,三棵粗大的柳树自然撑起阴凉地,树下摆放石桌小凳。可惜发现晚了,要是一进村就找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坐在柳荫下,听着潺潺流水,天南地北闲聊,杯换盏地畅饮享受无尽的乡村饮酒之乐

走遍济南——寻访玉河泉群

走遍济南——寻访玉河泉群

在文扬兄的带领下,我们在村中左拐右拐,正在晕头转向之时,蓦然发现前方有一片较为开阔的小广场,那就是南泉广场。广场上立有一块黑色石碑,上书“南泉”两个大字,下刻《保泉工程碑记》,介绍南泉的历史和现状。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时,曾由北向南找寻泉水至此,发现了这处泉源,故名南泉。此泉为巨野河的源头之一。泉碑旁立有一亭,纯石构造,名“德馨亭”,亭子南侧不远就是南泉。南泉筑为井状,石砌井台,圆形井口,周围有栏杆围护。弯腰躬身细瞧,泉水很清很浅,可谓清澈见底。据村民讲,平时南泉没有水,只有夏天雨水多的时候才会有水。2016年村里把泉周围清理干净,并铺上方砖,把泉保护了起来。南泉之南,立有一通古碑,字迹不甚清晰,仔细辨认,尚可看出此碑为道光九年《创修迎仙桥碑志》。碑志附近有一座石拱桥,颇有古意,应该就是迎仙桥,当我从桥上走过,似乎已得道成仙了,南泉村正以其优美的景致,热情欢迎我们的到来。

走遍济南——寻访玉河泉群

走遍济南——寻访玉河泉群

南泉村附近有多处泉水,除了南泉之外,还如义和井、冰心泉、老井泉、滴水泉等。义和井是一处水利设施,建造得很精致,拱型门上嵌有匾额,上书“南泉义和井”。圆形的池子,直径在20余米,河水在这里转了个弯,汇集到圆池后,从另一侧的出水口继续向下游流去。池内的水碧蓝碧蓝,清澈见底,水深在六七米的样子。井旁有一座石屋,依山而建,猛一看以为是一处石龛,其实里面并没有造像,只是间空屋子,估计是以前放置电机用的。

走遍济南——寻访玉河泉群

走遍济南——寻访玉河泉群冰心泉在彩石乡南泉村西,河沟南岸崖下。泉井在山谷的一处拐弯处的乱石滩上,泉井的井台和乱石混杂在一起,不走近很难看出来。泉水从乱石缝中溢出,汇入河中,沿河向东,折向北流。。水量不是太大,但终年涌流不息。水质甘美,寒冽如冰水,饮之沁人心脾,故名。

滴水泉在南泉村北侧,宅科河沟西岸。与东泉村之饮马泉齐名,在当地有“饮马东泉,滴水南泉”之说。原自岩缝流出,滴落于崖下,常年不断。1995年村民在岩崖下深挖砌岸,筑为井状。

老井泉在南泉村河沟南岸的三棵大柳树下,两眼泉井东西相距约7米。泉水清冽,村民最先饮用此水,故得名。周围山环水绕,绿柳笼荫。水自井壁石隙流入河中,北流入狼猫山水库。

今日寻泉,收获颇丰,共观赏泉水近20处,其中不乏特点鲜明者。寻泉途中,还顺便享受了五个山村的美丽风光,将玉河泉村、万粮峪村、讲书院村、老树峪村、南泉村的自然美景尽收眼底,将人文故事一一揭晓,真是不虚此行!若是秋季沿此线再走一遭,定会被绚丽的秋色所陶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