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遍济南——起凤桥街诗意浓

(2018-08-19 16:10:03)
标签:

起凤桥

起凤泉

腾蛟泉

王府池子

玉带河

分类: 山水游记

在济南老城区,除了曲水亭街一带,最让人流连忘返、最具泉城水乡韵味的街巷,当数起凤桥街了。

起凤桥街是一条东西小巷,东起西更道西至芙蓉街,长仅,却有着一桥两泉的优美韵致一桥为起凤桥,两泉为起凤泉和腾蛟泉。玉带河从桥下缓缓流过,它汇聚珍珠泉、溪亭泉、散水泉、濋泉、濯缨泉诸泉之水,犹如一条玉带穿街过户,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画卷。难怪刘鹗在《老残游记》中盛赞:“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

走遍济南——起凤桥街诗意浓

起凤桥街与起凤桥

起凤桥街因起凤桥而得名。起凤桥位于起凤桥街中段,如果不熟悉路径,还真不容易找到。过去几次游起凤桥,都是蒙头乱撞,在纵横交错的老街巷里徘徊好一阵子,然后突然发现,唉,到了,这不就是起凤桥!这次去起凤桥,我提前做了功课,查明了路径,也就少走了一些冤枉路。从大明湖南门下车,沿曲水亭街南,逆玉带河而上。在绿柳纷披的河岸漫步前行,河中流淌的是清凌凌的泉水,夹岸青砖黛瓦的老屋空气中弥漫着水草的气息,这是多么闲适惬意的享受!进入起凤桥街转向西行,过腾蛟泉,前方望见一个古色古香的砖雕月亮门,旁边宽约两米的石桥便是起凤桥。

走遍济南——起凤桥街诗意浓
走遍济南——起凤桥街诗意浓

起凤桥边的月亮门

起凤桥是济南老城最短的桥。全长不足3米,宽不足2米,全部由青石砌成,桥面的石砖已被岁月消磨得光亮可鉴。桥下流动的河水来自王府池子,穿过起凤桥后,一路通过明道,经文庙、曲水亭街,最终流入百花洲、大明湖。起凤桥虽小,然而这绝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只要你向它凝神而视,很快就能感受到,它身上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灵性,似乎每一块砖石都散发着斐然的文采。踩在光滑如镜的青石板上,你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岁月的磨砺,还有几百年的泉韵风流。你想啊,一座石桥被泉水浸润了几百年,泉水爱抚着石桥,石桥守望着泉水,风霜雪雨几百年,泉水依旧,石桥依旧,诗意风情依旧,这是何等动人的故事啊!

        走遍济南——起凤桥街诗意浓

起凤桥上故事多

起凤桥的灵性吸引众多学生前来游观,据说,只要学生在桥上走一趟,就能成绩提升,考试得中,蟾宫折桂。为何会有这样的传说?原来这座桥的背后,与莘莘学子关系密切。起凤桥原本位于明朝德王府内,是“德藩故宫”中诸多景观中的一处景观桥。起凤桥名称的来由,据传始自清初。因为此桥南北连接榜棚街、贡院、文庙等古代重要的文化场所,是文人学子求学、赶考的必经之地,因此清初时此地建有“腾蛟起凤”牌坊。“腾蛟起凤”语出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用来形容很有文采,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因为有了这个牌坊,所以附近的这座桥便称为“起凤桥”,附近的两口泉便称作“起凤泉”和“腾蛟泉”。

走遍济南——起凤桥街诗意浓

起凤桥附近民宅

关于起凤桥的名字还有一段佳话。据说这座桥开始叫“青云桥”,这条街叫“云路街”,因为乾隆和刘墉的一番对话,才改成了现在的名字。话说有一天,乾隆和刘墉在青云桥漫步观景,刘墉回想当年经过此地去贡院赶考的情景,不由得触景生情,感慨颇多,他说:“皇上请看,那座桥是顺治爷年间修的,叫‘青云桥’,意为平步青云,桥那边的牌坊上写着‘腾蛟起凤’,臣就是从这桥走过去,才中了举人、又考中进士的。”乾隆笑道:“爱卿是春风得意啊。”刘墉却笑不起来:“官场上哪有春风啊,世态炎凉……”话音未落,雨点就落将下来,二人急忙找地方避雨,忙乱中刘墉撞在石柱上,头上顿时起了一个包。刘墉摸着头,随即吟诗自嘲:“云路街上多风沙,青云桥下起疙瘩;热血曾想忧国民,化作冷雨浇笨瓜。”乾隆听罢和诗一首:“云路街上练真情,起凤桥下铸英雄;天生我材必有用,别忘祖宗和百姓。”回京后,乾隆下旨将青云桥改为起凤桥,云路街改为起凤桥街,以安抚刘墉。

走遍济南——起凤桥街诗意浓

起凤桥之北

起凤桥畔,可以说是最具泉城魅力的地方。透过月亮门南望,你会惊喜地发现,前方不远就是王府池子王府池子又称濯缨泉,取名于《孟子.离娄上》:“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既然其名“濯缨”,说明其水清冽。该泉石砌池岸,长30米,宽19米,盛水期水势甚旺,有泉眼数十处,处处水涌若珠,层出不穷,汇流成溪,沿西北玉带河潺湲北去,穿起凤桥而过。起凤桥下溪水不深,清澈见底,长长的水草随水流方向,自由自在地舒卷摇曳,犹如少女的秀发青丝,在清风中飞扬。

走遍济南——起凤桥街诗意浓

走遍济南——起凤桥街诗意浓

玉带河里水草摇曳

过去,王府池子总是人声鼎沸,一年四季有游泳爱好在这里享受泉水之乐尤其到了夏天,从王府池子到起凤桥有妇人在玉带河边浣纱洗衣,捣衣之声不绝于耳。还有小孩拿着水桶忙碌着捕捞虾。应该说,清凉的泉水带给老城人无尽的舒爽和惬意,亲近泉水对于济南人来说是很幸福的一件事但凡事都要有一个度,如今提倡文明亲近泉水,王府池子里已不再有“浪里白条”之类的游泳达人,玉带河上也少见浣衣之妇。

走遍济南——起凤桥街诗意浓

起凤桥街9号

起凤泉位于起凤桥北,深藏在起凤桥街9号民宅内,要不是门边挂着提示牌,真的很难找到。此泉原无名,1994年才以所处街巷命名。据说,9号院里过去曾有两个泉池,四周都有栏杆,“文革”期间被破坏。2002年重修后,池子减至一个,面积也小了许多。现泉池呈方形,长2.19米,宽2.08米,深1.5米。本想进入9号院一探究竟,但大门关闭,听见里面有人说话,仔细听,原来是女主人与玉带河对岸的邻居隔河闲聊。这是多么和谐、悠闲、恬适的场景呀,我不忍心打断她们说话,悄然离开。 

走遍济南——起凤桥街诗意浓

起凤泉池(图片来自网友)

相比较而言,腾蛟泉名气大得多,它位于起凤桥街与王府池子街交叉的巷口,为济南珍珠泉泉群的21处泉池之一,在新评出的七十二名泉中位列第二十三泉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著录,并云“曰腾蛟,如蛟之得云雨而飞腾也。”泉池呈长方形,长1米,宽0.5米,深1.5米,以青石围砌,精致方正。该泉泉水清甜,水自岩孔涌出,盛水期泉池水面离地平面不足半米,伸手便可取水,附近居民住户多于此取水洗衣洗菜,尽得其便。泉池东墙上嵌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举人、历城人李僴于丁卯年(公元1867年)题写的“腾蛟泉”名刻。

走遍济南——起凤桥街诗意浓

 李僴题写的“腾蛟泉”名刻
走遍济南——起凤桥街诗意浓
腾蛟泉池

走遍济南——起凤桥街诗意浓

 游人观赏腾蛟泉

起凤桥街是条老街,老街上轶事众多,“曲水流觞”就是一则风情款款的美妙轶事。很多人都认为,“曲水流觞”只与曲水亭街有关,其实大错特错。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祈福免灾的传统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流波”后来,曲水流觞发展成为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相传,早在北魏时期,济南士大夫们就热衷于举办“曲水盛会”。每年的三月三,他们就以王府池子为“曲水流杯池”,各地文人在此聚会,到水边洗濯以清除不祥。宴会开席,文人们将盛满酒的杯子放在托盘上,又将托盘放于“流杯池”水面上,盘子与酒杯随水漂流而下。当漂至拐弯处往往会停下来,坐在河边的人此时端杯一饮而尽,然后即兴吟诗,如诗作不佳要追加罚酒。这种文人墨客的大Party一直流行到清代。请大家想一想,流杯从王府池子出发,沿玉带河往北漂流,首先要经过起凤桥,因此在起凤桥街一带,是第一个文人会聚点。曲水亭街在起凤桥街的下游,估计到了那里,流杯已所剩不多矣。

走遍济南——起凤桥街诗意浓

王府池子——曲水流觞的源头

起凤桥、曲水亭、王府池子、玉带河、杨柳岸、老民居……汩汩不息的泉水千年流淌,曲水流觞的故事千年流传,这种弥漫泉城的风雅之韵,至今仍吸引着天南地北的游人来此徜徉。其实,你不用刻意找寻,只要在起凤桥街上漫不经心地走一走,就一定能享受到难得的闲适与宁静、诗意与风流。

走遍济南——起凤桥街诗意浓

玉带河——阳光照耀下水草斑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