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遍济南——高耸危山圣井澄

(2018-06-10 18:42:18)
标签:

危山

圣井

元音寺

元音塔

兵马俑

分类: 山水游记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济南市东部36公里处,有一小山丘,海拔只有205米,既无高耸之姿,也无险峻之态,然而它却赫赫有名,在地灵人杰的章丘,竟然豪居“章丘八景”之首——它,就是危山!

明朝初年,文学家、戏曲作家李开先做了一首《章丘八景诗》:“高耸危山圣井澄,绣江春涨流水声。百脉寒泉珍珠滚,黉堂夜雪粉妆城。锦川烟雨时时润,龙洞熏风日日清。白云棹罢归来晚,卧看东岭晓月明。”这八句诗,分别描述了危山、绣江、百脉泉、黉塘岭、女郎山、龙藏洞、白云湖、东岭山等八个章丘景点的独特景致。而这八大景观中,“高耸危山圣井澄”名列榜首,闻名遐迩的百脉泉只排第三位。

走遍济南——高耸危山圣井澄

危山风景区

人们也许很疑惑:危山不危,既不高也不险,何来“危山”之名?又何以名冠章丘?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危山之名不是源于山势,而是源于二十八星宿之说。此山处于齐鲁之间,分野中对应二十八宿中的危星,“危山”由此而来。《史记》记载:“北宫玄武危虚,齐之分也”。

再回答第二个问题。危山之所以出名,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大名鼎鼎的圣井处于危山之上。估计济南人都知道章丘圣井镇,圣井镇因圣井而得名,而圣井是一眼与舜井齐名的古泉,有圣井在山上,自然为危山加分。其二,危山是济南王刘辟光的安息之所。刘辟光,汉高祖刘邦之孙,受封济南王,后因参加“七国之乱”兵败被杀,死后就安葬在危山。因此,也有人把危山叫做“铁墓顶”,前些年在这里考古发掘出兵马俑陪葬坑,名噪一时。其三,古代危山佛道文化发达,有“小泰山”之誉。根据明清碑载,古时山上有宏伟的建筑群,有寺庙,有道观,它们始建于汉代,盛于明清,宋神宗、明弘治、清光绪年间多次重修。到明清之时,在“圣井旁,陵墓侧”,早已是古木参天,荫翳蔽日,庙宇亭阁,云雾缭绕,成为颇负盛名的游览圣地。

走遍济南——高耸危山圣井澄

危山风景区门前广场

2018年6月2日,访完灵鹫寺,我乘兴来到危山脚下。进入正门,迎面就是圣井广场,圆形广场中央有一个厚重大鼎,上刻“圣井福寿鼎”几个大字,鼎身铸造了999个福字和999个寿字,特别引人注目。鼎下有《圣井福寿鼎记》,字迹磨灭不清,没有细究其内容。

走遍济南——高耸危山圣井澄

圣井福寿鼎

圣井福寿鼎的后面是一条笔直宽阔的大道,分左右而行,中间是绿化美观的隔离带,两侧松柏挺拔,散发出浓郁的植物气息,沁人心脾。

大道的尽头,立有一块巨大的影壁,被称作“齐鲁圣贤壁”。影壁左右悬挂楹联一副:

邹子谈天 伏生讲学 危山喜沐齐风鲁雨

岱南有圣 海右兴贤 东土洵称人杰地灵

影壁上面雕有诸葛亮、孙武、蒲松龄、李清照、李开先、马国翰、王羲之、张起岩、王士祯、戚继光、李清照、张养浩、大舜、鲁班、伏生等齐鲁历史名人的肖像及名字。左看右看,想不明白这近二十位名人是按照什么标准上墙的,但不管按什么标准,里面没有唐三藏义净法师、神医扁鹊、文学家李攀龙、内阁大学士殷士儋是不应该的,这几个人不仅名满天下、影响深远,且均为济南人,为什么不上墙呢?

齐鲁圣贤壁的背面,是济南著名学者徐北文先生撰书的《危山赋》。《危山赋》石刻立于2002年9月9日,应为原作放大、分字散刻,然后拼装而成。文中细说了危山的历史由来,介绍了危山的主要景点,也见证了齐鲁文化的辉煌与荣耀。此处不引,原文附后。

走遍济南——高耸危山圣井澄

齐鲁圣贤壁

走遍济南——高耸危山圣井澄

徐北文先生撰书的《危山赋》

由齐鲁圣贤壁往南,开始正式登山。山上郁郁葱葱,在繁茂枝叶的掩映下,一会儿登台阶,一会儿过石桥,一会儿走柏油路,坡度不大,登山并不劳累。片刻功夫,我便来到危山大佛跟前。

走遍济南——高耸危山圣井澄

走遍济南——高耸危山圣井澄

危山大佛

大佛位于危山北坡的东侧,依山而建,气势宏伟,巍然壮观。佛前一方清潭,碧水微漾,中间一座桥通向大佛脚下的台阶。佛乃释迦牟尼立像,面向北方,俯瞰芸芸众生。大佛周围有护楼相护,护楼共5层,高40多米,起着保护大佛的作用。

走遍济南——高耸危山圣井澄

大佛近景

危山大佛立于莲花台上,高38米,通体镀金,佛光灿灿,一派辉煌。仔细端详,大佛制作精良,造形肃穆端庄,雄伟传神,令人心生敬畏。只见他螺髻护顶,披衣袒胸,腰系佩带,金面方脸,两耳垂肩,秀目微垂,俯视众生,既慈祥又威严。左手自然下垂,掌心朝外,作“与愿印”,意为佛能给与众生愿望满足,使众生所祈求之愿都能实现之意。右手端举,掌心向外,拇指与食指相搭,作“拈花印”,表示手中拈着一只荷花,是拈花微笑、以心传心之意。

徜徉于大佛四周,感受佛法无边;风吹铃响,只听得清音袅袅,有如天籁之音;回头北望,但见佛前这一方池渊,静谧安宁,危山北麓,沃野平畴,一片祥和景象。

走遍济南——高耸危山圣井澄

佛前北望

离开大佛往上走,不远处即遇圣井。圣井位于危山之阴,元音寺下方,离山顶不远。圆形石砌井口,井口上方建有铁质栅栏,估计是为了保护井中圣水不受污染。透过栅栏往井里看,但见清澈的井水泛着细微的波纹,好似在向游人诉说着美丽的传说。井口旁边立有一块石碑,上书“圣井”两个大字。石碑的背面,刻有“章丘八景诗”(前面已经介绍,此处不再赘言)。井口的下方,有一湾清池,应为圣井之水汇聚而成。圣井圣水是危山的特色,此地因为有了“圣井”而多了一份灵气,此山因为有了“圣水”的滋润而更加秀美。

走遍济南——高耸危山圣井澄

圣井

圣井与舜井齐名,并称“泉城双井”。关于圣井的来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隋朝末年,天下大旱,危山一带三年不雨,田禾半焦,百姓求雨无望,苦不堪言。一日忽有僧人自称从天竺国来,带领众人至危山上,以禅杖指地曰:“此地有甘泉,挖开来。”众人随即凿岩挖井,不数尺,果泉如水柱,但见那泉水汩汩不息,掬一捧,清凉入脾,饮一口,甘甜清冽。老百姓把天竺僧人奉若神明,称为“圣僧”,那口井也就叫做“圣井”,井中之水叫做“圣水”。自此,圣井之水源源不断地流下山来,滋润着危山周围的土地,养育着当地的父老百姓。斗转星移,圣僧不知何处去,留得甘甜育后人,取之不尽的慈悲之水,仍在滋润着世人的心田。

走遍济南——高耸危山圣井澄
圣井碑正面

走遍济南——高耸危山圣井澄

圣井碑背面

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圣井一直是民间祈求降雨的灵验之所,明弘治二年碑刻对求雨之事有过记载,碑刻云:“古迹有圣井之名也。方遇旱年,垂瓶口悬于井半,若恳虔心祈祝,水为方满,即时作霈,然后降雨,苗稼长茂。”碑上有诗云:“齐俗相传圣井名,当年造化自生成。阴晴犹见寒泉满,今古常时石髓清。疑有龙光云气在,静无银绠辘辘声。山灵钟秀多神异,清早须臾雨泽倾。”

圣井也是文人骚客驻足吟诵的理想之地,一批又一批文人来此吟诗作赋,留下许多璀璨诗章。像那位写《章丘八景诗》的明代文学家李开先,没事就往危山上跑,有时兴之所至,竟然醉游危山,我们来欣赏他的《醉游危山铁墓顶》:

数尺飞腾手自攀,

须臾身在白云间。

模糊醉眼不知处,

错把登山当下山。

清初文人牛天宿在危山题诗立碑,《圣泉》诗云:“危山九仞矗晴空,一水盈盈石窍中。断壁雨米声淅沥,层岩高过影溟蒙。味甘不羡江心美,源远疑从海底通。到此烹茶消内热,应知两腋白生风。”

走遍济南——高耸危山圣井澄

玉皇阁

从圣井往上走,仅五分钟步程,即可到达山顶。山顶比较开阔,由东往西依次分布着玉皇阁、元音寺、元音塔等建筑。我由东往西游览,首先来到玉皇阁。

走遍济南——高耸危山圣井澄

危山三碑

玉皇阁为石砖结构建筑,台阶下立有一块石碑,上书“危山三碑”,其东有一块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清康熙古碑,保存基本完整,文字清晰可辨,经辨认,乃康熙五年的天齐殿重修碑记。此碑与另外两块明代古碑,统称“危山三碑”,是章丘市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遍济南——高耸危山圣井澄

玉皇殿前小广场中央的太极图

拾级而上,上面是个小广场。广场为方形,面积不大,正中央地面上,画着一个十分醒目的太极图。广场的东面放置一座香炉,与台阶正对着。广场的北面,就是玉皇阁。

走遍济南——高耸危山圣井澄

玉皇阁

玉皇阁是一个道观,坐南朝北,红墙灰瓦,朱漆大门。可惜大门紧锁,无法入内。正好遇到一位保安,他告诉我,门里是一个小院,正面为三官殿,东面为娘娘殿,西面为玉皇殿。这位保安还告诉我,过去玉皇殿和元音寺香火很盛,甚至曾一度超过泰山,所以有“小泰山”之誉。对保安哥所言,我并不怀疑。危山自汉代开始,历经唐宋,至明清时已是庙宇成群,道观庄严,碑碣林立,香火缭绕,民谣有“北京城,天津卫,不如逛逛危山会”的说法。直到现在,每逢农历的三月三和八月八,当地百姓都举办危山庙会。每到庙会时,山上山下,商来贾往,人群如织,络绎不绝,一片欢腾景象。

走遍济南——高耸危山圣井澄

元音寺山门

元音寺在玉皇阁之西,是危山上规模最庞大的建筑群。庙门朝北,门两边悬楹联一副:“进来都是有缘客,归去何须别看山。”细细品味,狂心顿歇,有如浪子归家。这里顺便提一句,元音寺的楹联较多,常常是画龙点睛,蕴含着甚深的法义,能净化人心,启发智慧。后面我将逐一介绍。

踏进山门,抬头可见一块横匾:“登欢喜地”,眼前两边柱子上有一幅对联:“无上胜妙地离垢清凉园,灭除一切苦圆满无上悲。”这是华严经的经文,恰好成为妙对。门殿内,有哼哈二将把守左右。哼哈二将是两位佛寺的门神,被尊称为仁王。进了院内,回头看,见门殿里面的门楣上,悬挂着一块红色匾额,这是本寺住持达照法师亲自题写的匾额:“回头是岸”,这四个金色大字意味深长,无论对僧众还是居士,抑或是随缘而来的香客,都犹如当头棒喝。是啊,三界火宅,何不速速觉醒,回归彼岸?若要了时当下了,当下不了何时了?

走遍济南——高耸危山圣井澄

走遍济南——高耸危山圣井澄

门殿内

进寺门,里面分前后两跨院,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天王殿里供奉着弥勒佛,左右四大天王护法。门外的檐柱上,悬挂着那副属于弥勒佛专有的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走遍济南——高耸危山圣井澄

天王殿前门

弥勒佛后面是韦陀菩萨。韦陀菩萨门口横匾上写着:“三洲感应”四个大字,门柱两侧悬挂楹联:“受如来嘱护法安僧,现将军身摧邪显正。”

走遍济南——高耸危山圣井澄

天王殿后门

天王殿的南边是大雄宝殿,内供释迦牟尼。大殿金色琉璃瓦,大红门窗,朱漆檐柱,富丽堂皇。门上匾额是赵朴初题写的“大雄宝殿”,檐柱上悬挂楹联:“遮那妙体遍法界以为身,华藏庄严等太虚而为量。”这是华严经里的梵腔,体现了不可思议的华严境界,品读之时,感觉富丽幽深,殊妙难测。

走遍济南——高耸危山圣井澄

走遍济南——高耸危山圣井澄

大雄宝殿

在寺庙的东西两侧,对称排列着钟楼、鼓楼、伽蓝殿、祖师殿。东侧为祖师殿。祖师殿是各宗派创始人的纪念堂,所供者多为开辟或中兴道场之大德,他们铁肩担道义、慈心施法雨,绍佛种、续道统,为法忘躯,兴辟道场,及至身后,万民追思,于是立殿供奉以示怀仰。我国在寺庙中供奉高僧像的历史始于唐代,不同宗派供奉的祖师高僧像也各不相同。祖师殿檐柱上悬挂楹联一副:“弹指敲开不二门,升堂直入如来屋。”本想进殿瞻仰内部供奉哪位祖师,可当我发现门前的台阶上,一位居士正聚精会神地默诵佛经,实在不忍心打扰,就转身离开祖师殿。

走遍济南——高耸危山圣井澄
                               祖师殿
走遍济南——高耸危山圣井澄

珈蓝殿

伽蓝殿一般供奉伽蓝,伽蓝是佛教的守护神。中国自唐宋时期,禅宗道场已有供奉伽蓝神的风俗。但是在我国,伽蓝殿有时也供关公。我们常见的伽篮菩萨像,穿的是圆领宽大深绿袍,胸前加挂一盔甲,展现出威武之气。除了腹前和膝部有飞龙纹外,还有散布袍身的云纹,及袖边、衣摆的花瓣纹,以红和橙色装饰,加有一层外袍——其实这就是关公的形象。可惜珈蓝殿大门上锁,无法入内。

再往南,越过山顶,来到危山之阳。南山坡有千佛殿、华严宝殿,相当于寺庙的法堂、藏经楼等。华严宝殿高大气派,宏伟庄严,门前摆放一排经幢,门口有几位僧人在活动。华藏宝殿对联是究竟圆满的华藏世界:“四生九有同登华藏玄门,八难三途共入毗卢性海。”

走遍济南——高耸危山圣井澄

华严宝殿

走遍济南——高耸危山圣井澄

华严宝殿楹联

走遍济南——高耸危山圣井澄

华严宝殿内

千佛殿与华严宝殿为一体建筑,门朝南,内有卧佛。千佛殿对联是金刚经的偈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想当年六祖大师就是听到这句偈语而大彻大悟的,如今有缘的学人依然能从这里探得亘古不变的佛音佛语。见殿门上锁,无法入内,我有些惆怅,因为我真的很想进去看看卧佛。后来在我的软磨硬泡下,一位僧人终于为我打开殿门,我终于得见洁白如玉的卧佛圣姿。

走遍济南——高耸危山圣井澄

千佛殿

走遍济南——高耸危山圣井澄

卧佛

再次回到元音寺,此时寺内香云袅袅,梵音萦绕,前来朝拜者络绎不绝。徜徉寺内,感觉身心俱净。站在钟楼鼓楼之间,又对悬挂于钟楼门侧的那副最为世人熟记的楹联细细品味: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何时能醒?何时能回?达照法师亲手题写的“回头是岸”,又能唤醒几人?唤回几人?

走遍济南——高耸危山圣井澄

穿过月门为生活区

穿过元音寺西侧的古朴月门,西边为禅堂、寮房、法物流通处、五观堂等。五观堂也叫斋堂、香积厨,是寺院僧众用斋饭的地方。僧人戒律规定,进餐之前应作五方面的事情:一是计功多少,量彼来处。面对供养,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并思量粒米维艰,来处不易;二是醒己德行,全缺应供。藉着受食来提醒与反省自己,想想自己的德行是否受得起如此供养;三是防心离过,贪等为宗。谨防心念,远离过失,对所受的食物,美味的不起贪念,中味的不起痴心,下等的不起瞋心;四是正事良药,为疗形枯。将所受的食物,当作疗养身心饥渴的良药;五是为成道业,故受此食。要藉假修真,不食容易饥饿,体衰多病,难成道业;但是如果贪多,也容易产生各种疾病,所以必须饮食适量才能资身修道。

走遍济南——高耸危山圣井澄

元音寺五观堂

在五观堂门前,有几位居士正在为午饭做准备,与他们闲聊得知,元音寺是直接以元音法师之名命名的寺院。元音法师是安徽合肥人,俗名李钟鼎,1905年出生,2000年圆寂。一生学佛,潜心向佛。他们详细为我讲述了元音法师圆寂的情况:圆寂之前,元音老人身体一直很好,面色红润,生活起居一切如常,每天来请问佛法的人络绎不绝,元音老人总是有问必答,中气充沛,声音宏亮。2000年2月3日晚,晚饭照常,淋浴照常,根本看不出要圆寂的样子。饭后照例坐在椅子上,与身边人谈论佛法,教导应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佛法。约讲了四十五分钟左右,元音老人突然双眼向空中一望,似有所见,立即站起,然后慢慢坐下,面带微笑,圆寂西去。

走遍济南——高耸危山圣井澄

五观堂门前古树

关于危山风景区的重建,居士们告诉我,抗日战争爆发后,几经战乱,危山古建筑破坏殆尽,残垣断壁,碑碣遗失,盛况不再。为保护历史文物,弘扬佛教文化,在政府的鼎力支持下,一代大德元音法师门下李长吉居士将整座危山土地征用下来,发大愿重修古寺。在广大信众和工程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至2002年底,已顺利完成元音寺北区主体殿宇修复工程。

走遍济南——高耸危山圣井澄

元音塔

在五观堂正南不远的山顶上,矗立着高大雄伟的元音塔,这便是人们所说的危山镇山之“塔”。元音塔为缅怀一代大德元音老人而修造,塔内将供奉元音老人舍利。元音塔设计高度为65米,12层。12层分保供奉十二圆觉菩萨(即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辨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塔身设计有88个佛龛,供88尊佛像,整座塔总共供奉100尊佛像。

走遍济南——高耸危山圣井澄

    元音塔采用唐朝建筑风格。平面为八角形,地上12层。首层直径26.5米,2层直径15.6米,顶层直径11米。首层层高8米,2层层高4.6米,顶层层高3.6米。塔首层外墙装饰有大量浮雕造像,线条柔美,雕刻精细,内容丰富,栩栩如生,值得欣赏。我绕着元音塔走了一圈又一圈,此时,高入云霄的元音塔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熠熠光彩,更增添了危山之壮美。

走遍济南——高耸危山圣井澄

在元音塔下方,立有一块危山汉墓石碑。2003年,危山发现了规模较大的汉代兵马俑陪葬坑,坑长9.7米、宽1.9米,深约70厘米,坑内共出土彩绘兵马俑100多具,是汉代考古的重要发现。在全国已出土的兵马俑中,这组兵马俑的规模、结构和意义仅次于秦始皇兵马俑、陕西咸阳杨家洼兵马俑,堪称全国第三大兵马俑,名列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因展览区大门未开,我没能一睹其容。

走遍济南——高耸危山圣井澄

危山兵马俑(网络图片)

站在危山之巅,远望南方,泰沂山系,重峦叠嶂,隐约可见;俯首下望,危山南麓,翠色欲流,一望无边。微风吹来,树木花草飘出阵阵清香,整个身心沉浸在青山秀水和盈盈绿意中,心中平静而欢愉。此时我想,危山虽然不高,但是一路走来,欣赏了“圣井福寿鼎”“齐鲁圣贤壁”“危山大佛”“圣井”“玉皇阁”“元音寺”“元音塔”等诸多景点后,真的感受到危山之“高耸”来,难怪李开先要讲危山列为“章丘八景”之首,此言不虚!

走遍济南——高耸危山圣井澄

危山之下


   

徐北文

危虛分野,齊陸所踛。地靈鐘秀,神斧造山。應黄道寶瓶之象,居吉星玄武之天。巍巍泰嶽之北,浩浩黄河之南。聖井乃章邱之寶地,章邱是省會之中堅,遵通海之大路,貫遠洋之財源。楊柳依依,泉城乍别,清泠洌洌,聖井迎前,景象更新。聖井素稱重鎮,風光勝昔。危山肇建公園,覽古跡發幽情,觀新風賞美景。溯自龍山文化:虞舜興于東夷,沿為譚國;平陵鯤鵬化于北溟。漢朝一統,劉辟光雄踞齊藩,古墓千秋,危山頂長留鐵塚、玉皇閣、大雄殿紅牆,光耀翠屏。琵琶灣、四賢泉綠水脈通聖井。廣場新辟,八方士女樂昇平,佳話舊傳,曆代詩文足吟詠。祥雲瑞日,步步登高,高陞玉階,壽海福山,年年有喜。喜見寶鼎,寶鼎列前呈瑞,畫壁高矗傳神。既居齊魯之邦,欣沐齊風魯雨,幸處聖賢之裏,仰瞻聖賢哲人,神采飛揚,雕像妙開,生面德風,廣被軌躅,啟迪後昆。效先聖重華之孝友,誦至聖孔子之經文,尚有亞聖之軻,兵聖之武,科聖之墨,工聖之魯興,王羲之聖于法書,堪稱諸聖相繼,至如鄒衍談天,伏生傳經,諸葛、房公之相業,棄疾、繼光之精忠,李格非、李清照鳴于趙宋,張養浩、張起岩聞于元蒙,李攀龍、王士禛詩壇主盟,李開先、蒲松齡文苑蜚聲,直至馬國瀚之玉函擷英,可謂名士如林,或溫文爾雅,或師嚴道尊。壁鐫鄉賢遺容,繼承百千年之傳統,心懷前輩功業,涵詠廿二哲之清芬,念昔危山之繁盛也。財貨雲屯,輜車盈道,重九三春,年年交易開市廛,高臺大廈,處處清音,多寺廟觀。今公園之宏麗也。綠蔭廣場,展整齊秀,美之新顏,紅樓碧瓦,變擳比鱗次之舊貌,來四方遊子返里尋根,致萬里嘉賓登高遊遨。深浚泉溪秋水淨而冬月明,廣栽林木夏蟬鳴而春花笑。冶金鑄鼎兮欣喜民生安定,造像圖形兮弘揚中華文教,建茲樂土兮交中外之友朋,嘉惠吾民兮騁胸懷而賦嘨,山清水秀兮贊公園規畫之創新,國泰民安兮頌當政鴻圖之奏效。

 

 

公元二千有二年九月九日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