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古桥
(2025-10-12 13:41:43)
老家万春圩像一舟荷叶漂浮在河中,东有青山河;南有青弋江及支流杨青河;西有扁担河;北有姑溪河芜(湖)当(涂)联圩。
万春圩初步形成于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名曰:秦家圩。
秦家圩是众多家族小圩为抵御长江洪水和内涝联圩一个比较大的圩。1850年太平兴国(太平天国前期短暂国号)中期(976-983)秦家圩接连遭水患还湖,春水一片汪洋,夏秋绿茵葳蕤。
从秦家圩肇建到北宋·嘉佑六年(1061)重修,125年中处于间断草场或荒废。1127年南宋时因扁担河成为安全水道沿岸形成草市。
1279年后元朝沿岸草市发展为商埠更为繁荣。
修复后的秦家圩“可耕良田1270顷(12·7万亩)……八百八十沟渠……”以排水沟为格局的分布。环圩设五个陡门分别有安流闸(东大闸);西大闸;南大闸(清水河大闸或陡门)陇埂陡门,官陡,北陡门。
我在老家接触到的圩内有小闸闸、碑垛闸,晋垛闸,祠山闸,北坝闸,彩虹闸,康弯闸,木龙闸,九条闸,清水闸等。
站在小闸上遥望碑垛(坟墓)闸,站在黑鱼沟埂上遥望晋垛闸。这些闸的石头非常规整,无考证出于一江之隔的荆山之石,所用建筑材料同来于斯,宽闸上横放并排4根4米多长麻石条,桥堍大小不一,由地形确定。
小闸伴随我走过少年时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