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啤酒行业是一个重资产行业。
1、产品特点:啤酒消费量大且具有季节性,规模效应明显。与白酒红酒相比,啤酒消费
广度最为宽泛,更接近于大众饮料。啤酒销量与天气有关,通常二三季度是啤酒消费旺 季。1
万吨啤酒约为半个县级市的销量,因而一个产量十几万吨的工厂仅能够满足一个
地级市场。产品特点决定了啤酒行业是一个重资产行业,并且由于季节性原因产能利用 率受限。
2、物流特点:啤酒属于重货而货值较低,具有销售半径。啤酒企业的销售半径一方面源
于瓶装啤酒运输距离过长可能导致瓶子破裂,另一方面受限于低价瓶装啤酒的价值,以 及回瓶的便利性。啤酒企业的物流运输成本较高,2018
年青岛啤酒销售费用里包含装卸 运输费 14.3 亿元,占营收比重为 5.4%。
3、物流特点决定了啤酒企业想要进行区域扩张只 能选择新建厂、收购厂。
二、竞争格局相对稳固
1、竞争格局稳固。
啤酒行业 CR 5 集中度已经超过
70%,竞争格局相对稳固,也有各自的优势区域。华润、青岛在全国布局,重庆啤酒、珠江啤酒、燕京啤酒更多是地域性的布局。
2、基地市场是利润池,盈利能力领先。
根据市占率和市场覆盖率的差别,可以将不同地区
市场进行划分。市占率、市场覆盖率越高,就意味着公司的定价权越强,知名度和认可
度更高,因而可以适当减少对渠道的补贴,获得较高的利润水平。
3、青岛啤酒在山东、陕 西市占率接近 80%,华润啤酒在四川、贵州等地的市占率超过
70%,属于相对稳定型市 场;而二者在浙江、广东地区的市占率在 30%-50%,属于争霸型市场。比如华润啤酒南 部地区 2018
年营收占比为 27%,贡献整体 63%的息税前利润。
4、目前国内啤酒行业的高端市场仍被外资品牌牢牢占据,百威、嘉士伯和喜力在合计占据50%以上市场份额,百威更是一骑绝尘,独占47%的份额,
三、从“跑马圈地”到“注重利润增长”
1、存量竞争。目前市场总销量基本已达天花板,净利率高、成本费用率低的企业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展望未来,餐饮行业增长和消费升级都给予啤酒行业稳步向上的动力,
未来啤酒行业的竞争是大企 业之间的高端化之争,头部企业的品牌力、渠道网络的优势日益凸显,利润增长将持续高于收入增长。
2、2000 年左右行业整合主要通过收购兼并的
方式。由于有价值的工厂已为数不多,且收购价格提高,2004 年后行业发展已经从收购
兼并转向以新建、扩建为主的方式,行业新增产能增长较快,2007 年行业新增产能 752.7
万吨达到顶峰,导致市场竞争形势严峻。
3、国内啤酒行业产量于2013年见顶,随后逐年回落。到2013年行业产量达到峰值5100万千升,随后产量逐年下滑,2018
年全国啤酒总产量3800万千升。国内啤酒厂数量自 2013 年的 506 个下滑至 2018 年的 430 个;
4、2013-2016年,青岛啤酒、燕京啤酒、重庆啤酒(嘉士伯)净利率均表现持续下滑,重庆啤酒在2015年净利率为-5%;行业老大华润啤酒在2015年更是巨亏40亿元,可见竞争异常激烈,头部企业都举步维艰。
四、结构升级
1、2018
年啤酒行业时隔十年才迎来新一轮行业集体性提价。
相同的是,提价催化剂是成本
上涨,提价次序均是从地域性龙头到全国性龙头。目前国内啤酒业 85%的大麦都需要进 口,而 2008
年澳大利亚干旱导致啤麦减产,啤酒公司的主要原材料澳麦的进口价格从 早期每吨 170 美元的价格,在 2008 年 2 月份达到每吨
500 美元,涨幅接近两倍。与此 同时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使得玻璃价格到达高位,而包材成本占据啤酒成本近 50%。为应
对成本上涨压力,2007 年底燕京啤酒率先进行提价,青岛啤酒跟随提价。
2、2018 与 2008 提价的同与不同:
2015 年上游玻璃行业的供给侧改革逐步传递至下游,叠加 2018
年澳麦价格再次上行, 啤酒行业再掀提价潮,2017 年底依然是燕京啤酒率先提价,青岛、华润等跟进提价。
3、不同的是,行业量稳价增,竞争形势发生显著变化。2017年底开始,价格战告一段落,龙头企业进入整顿修复期,各家企业纷纷开启提价周期。对比发现
2017-18 年玻璃价格、进 口大麦价格的涨幅远不及 2008-09 年,但次此的涨价却来势更为汹涌。核心驱动力是啤
酒企业“以量换利”的方式无法持续,对利润的优质增长更为看重。
4、提价空间。相比于其他国家,国内啤酒单价仅为日韩的1/3,内资龙头的毛利率30-40%,净利率普遍低于5%,远低于国际巨头百威60%以上的毛利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