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战略配售基金1:优点和缺点

(2019-07-17 14:26:16)
标签:

杂谈

分类: 现金和基金

战略配售基金1:优点和缺点           一、6只战略配售基金简况          1、6只战略配售基金,成立于2018年7月5日,总募集规模1049.19亿份,6只产品的设立初衷是,配售独角兽CDR,也可参与科创板新股配售。因此,也被成为 独角兽基金。         2、6只战略配售基金 $华夏配售(SH501186)$、 $南方配售(SZ160142)$ , $添富配售(SH501188)$ $招商配售(SZ161728)$ , $易基配售(SZ161131) $嘉实配售(SH501189)           3、申购开放时间 六只战略配售基金每隔6个月开放申购,首次申购开放时间为2019年1月7日至1月11日,第二次开放申购时间为2019年7月5日至11日。            根据第一次开放申购情况,增量申购份额相比于整体而言占比非常低,且还处于产品未上市阶段,当前场内折价,预计会有更多看好战略配售的投资者选择在场内购买,因此无需担心申购对摊薄收益的影响。           4、目前战略配售股票持仓较低 主要是固定收益类投资,考虑后续科创板陆续上市和红筹(CDR)的战略配售收益,前景可观。当前预期年化收益率应明显高于场内货币收益率,可适当作为现金替代类资产持有。           二、优点         1、优先配售 根据科创板的规则,配售基金获取科创板新股,优先于基金及个人投资者打新,也就是说,先进行配售,配售完,才会进行打新。这是配售基金,相对于其他公募基金的重要优势。 战略配售无需市值底仓,也就是说CDR可以在全仓债券的情况下,获配科创板市值,相当于”债券固定收益+浮动收益“的组合。          2、债券基金收益率4%; 6只战略配售基金,目前96%以上的仓位持有的都是债券,因此可近似看成可以优先参加科创板打新的债券基金。 相当于买了一只费用极其便宜的债券基金,每年差不多也会有5%至7%的收益率。 这种正面你赢,反面你也不会输的投资工具,假设条件:把6个基金当做纯债券基金来测算到期收益率;以2018年12月31日净值为基准;基金每年年化收益4%;         3、折价交易           当前,场内封闭式债券基金中,折价最高的是工银纯债(164810),目前折价只有2.25% 。折价率=(场内交易的价格净值-1)*100%           场内折价大约3%左右。         战略配售基金本身都是封闭式基金,当时市场在定价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即使是纯粹的债券基金,折价也不应该这么大。        如果后面市场情绪继续高涨,市场对科创板的期待继续提升,这批战略配售基金,在场内出现溢价交易也是很可能的。 6只战略配售基金的折价情况,个人观点,即使做此类交易也要注重安全边际,在折价超过2%时,买入较为安全,           4、基金费率低 (1)3年封闭期内的费率非常便宜:每年管理费0.1%+托管费0.03% (2)但封闭期之后的费率就不便宜了:每年管理费1.5%+托管费0.2%。 战略配售基金的费率极低,每年费率合计只有0.13%,低于场内货币基金费用率,目前六只基金主要持仓是同业存单和利率债,可作为现金增强标的持有。这远远低于普通的债券基金。          三、缺点            1、锁定期是一年         配售基金的所配售新股的锁定期是一年。战略配售投资属于长期投资行为,战略投资者持有配售股票不少于12个月,投资科创板战略配售基金有利于把握科创板的长期回报; 打理的账户,并不追求过高的收益,最重要的是要足够稳健,因此,进行了大量的配置。         2、打新收益不会很高 优势: 1)战略配售基金的份额一般都比较,在100亿以上,可能在获取配售份额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劣势: 规模过大,单只股票收益对整体的贡献度较低. 传统打新的收益率已经很低了,尤其对于1、2百亿规模的基金。只是不知道科创板的疯狂程度有多高。总之,打新的收益率不会很高,估计有0.5%-1%就很不错了。        从2018年6月到现在的新股中,只有中国人保这一家进行了战略配售,一般来说,只有超大型的公司,才需要进行战略配售,最近20年,A股发行的新股几千家,但进行战略配售的只有47家 目前六只产品中有四只参与了中国人保的战略配售,由于嘉实基金是中国人保的二级子公司、华夏基金是中国人保的承销机构中信证券的子公司而未能参与其战略配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