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白酒 |
贵州茅台的成长性
未来的茅台,不知道能不能维持平均每年16%的增长率,但作为本行业公认的最顶尖企业,其增长速度,一定能居于行业的最前列。
一、基酒产量
1、2019年
(1)2014年,茅台基酒产量为38745吨,
(2)据此推算2019年可销售茅台酒量比2018年减少17%左右,到时为了完成千亿销售目标,茅台势必再次调价,预计幅度在20%左右,出厂价达到1100元左右。
假设2020年和2019年的销量是一致的,为3.29万吨,按照2015年的2.1万吨的销量,茅台未来5年销量的复合增长率为9.4%。
2、2020年
(1)2015年茅台基酒仅仅完成3.22万吨,比2014年减少约6500吨,减产比例高达17%。
(2)据此推算2020年可销售茅台酒量比2018年减少17%左右,到时为了完成千亿销售目标,茅台势必再次调价,预计幅度在20%左右,出厂价达到1100元左右。
假设2020年和2019年的销量是一致的,为3.29万吨,按照2015年的2.1万吨的销量,茅台未来5年销量的复合增长率为9.4%。
3、其他年
(1)2017年茅台基酒产量计划4万吨以上。贵州茅台2017年底库存酒(含基酒)高达235998.87吨,与其2017年的基酒(含系列酒)生产量63787.61吨对比,库存酒是当年基酒生产量的4倍左右。
(2)2016年茅台基酒产量超过4万吨,比2015年产量提高约25%。
(3)2015年茅台基酒产量3.22万吨,比2014年减少约6500吨,减产比例高达17%。
(4)2014年茅台基酒产量为38745吨,
(5)2013年茅台基酒产量为38599吨。
而2013年和2014年的基酒产量是最近几年基酒产量最高的,比2012和2013年的平均值大约高7%。
2013总产量在3.75万吨的话,预计在2018年,最多能实现3.2万吨左右的实际销量。”再简单计算一下,3.2÷3.75=85.3%。
(6)2012年茅台基酒产量为3.36万吨,
2017年的实际销量3.02万吨,对应5年前
(7)2011年茅台基酒产量为30026吨,
2016年的实际销量是2.29万吨,
(8)2010年基酒产量26284吨
“每年出厂的茅台酒,只占五年前生产酒的75%左右”的比例计算,
2015年可售商品酒的上限约在2万吨~2.25万吨之间。而据笔者估算,2015年公司茅台酒销量已经超过2.1万吨了,触及了生产能力的上限。
3、可售数量为基酒产量的85%来推算。
季克良:“每年出厂的茅台酒,只占五年前生产酒的75%左右。剩下的25%左右,有的在陈放过程中挥发一些,有的留作以后勾酒用。”75%的基酒比例,再加上勾兑老酒10%左右的比例,茅台理论可售数量为5年前基酒产量的85%左右。
5年前2008年的茅台基酒产量20434吨,
简单算一下,17000÷20434=83.2%。
综上,茅台的理论可售数量可通过5年前茅台基酒产量的85%来推算。
二、产能不可能持续快速扩大
1、酱香型基酒产能不可能持续快速扩大。茅台酒生产到销售要将近五年的时间,生产基酒一年,基酒存放三年,勾兑成成品酒再放置半年至一年后才可以包装销售。
2、过去五年,公司新建投产了制酒十九、二十、二十一车间及配套制曲、储酒等设施,新增茅台酒设计产能8500吨/年,增加储酒能力15万吨。
自2006年之后,茅台基酒的产量基本以年均3000吨左右的速度增长。2014年和2015年,突然出现了异常现象。2014年茅台基酒产量只增加了200多吨,而2015年,干脆出现了高达6566吨的巨量下滑。
3、2018年,茅台启动了技术升级项目,项目投产之后将每年增加大约5152千升,从而在2020年产量达到5.6万千升,但未来10年将不再增产,从而使得茅台酒的供应受到限制。
2017年12月28日,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李保芳宣布,为实现2020年茅台酒基酒产量达到5.6万吨/年的目标,茅台集团于即日启动“十三五”中华片区6600吨茅台酒技改工程项目。按照公司的规划,2020年将达到年产基酒5.6万吨。而5.6万吨是基酒的产能变成可销售的成品酒还要再过5年。
也就是说,茅台酒的销量可能还有8年左右的扩张期。8年后,可能就只能靠提价来维持增长了。
4、2010年,除老茅台镇那7.5平方公里核心区外,国家质检总局仅批准了在老茅台镇沿赤水河的西南部与老茅台镇差不多大小面积的7.5平方公里作为具有地理标志的茅台酒核心产区,茅台酒原产地域范围扩大到15.3平方公里。所以,从长期来看,贵州茅台的产能瓶颈依然存在。
汇丰银行报告:茅台酒产量在2012-2013年有所增长,但增速放缓至3.9万千升,随后因气候等原因影响,2015年下滑至3.2万千升,直到2016年恢复3.93万千升,2017年进一步增长至4.3万千升。
(5)2018年,3万千升,
由于4-5年的基酒产量有限增量,预计茅台酒销量2018年将增长5%,达到3万千升,销售额在2018-2020年将分别增长30%、13%、19%,达到682.18亿、772.82亿、920.54亿。
三、库存分析
1、公司年报中披露的成品酒库存量包含了酱香系列酒,单独的茅台酒库存量没有披露出来。但是通过公司每年的基酒产量,推算可销售茅台酒的理论值,再通过理论值和实际销量的对比,可以看出茅台酒成品库存是否有增加,
2016年,公司可销售茅台酒的理论值为3*0.85=2.55万吨,实际销售2.29万吨,茅台酒的成品酒库存增加0.26万吨。
2017年,公司可销售茅台酒的理论值为3.36*0.85=2.85万吨,实际销售3.02万吨,茅台酒的成品酒库存减少0.17万吨。
3、茅台的基酒存量较为丰富(12万吨左右),
四、售价
4、2018年1月,出厂价上调18%,为969元,零售价为1499元。
2018年的这次涨价,是2013年后的第一次涨价。仅仅是涨价周期的开始。
(二)涨价周期
1、2000年以前:
1981年,国家核定的零售价为7元/瓶,1987年,国家核定的零售价为128元/瓶,1988年,国家核定的零售价为140元/瓶。90年代,53度茅台酒的零售价格在200元/瓶左右。对比那个时代的工资水平,茅台酒的价格,绝对是奢侈品的水平。
2、2000年-2012年:
从2000年-2012年这一段的涨价周期来看,出厂价从185元上涨到819元,平均每年的上涨幅度为13%。
2000年,茅台酒出厂价为185元,零售价在220元左右。
2001年8月,出厂价提高18%,为218元,零售价在260元左右。
2003年10月,出厂价提高23%,为268元,零售价在320元左右。
2006年2月,出厂价提高15%,为308元,零售价在400元左右。
2007年3月1日,出厂价提高16%,为358元,零售价在500元左右。。
2008年1月,出厂价提高22%,为438元,零售价在650元左右。
2009年1月,出厂价提高13%,为499元,零售价在800元左右。
2010年1月,出厂价提高13%,为563元,零售价在1000元左右。
2011年1月,出厂价提高10%,为619元,零售价在1200元左右。
2012年1月,出厂价提高33%,价格为819元,零售价飙升至2000元左右。
3、2013年-2017年出厂价维持在819元,没有发生变化,零售价回落。
(三)“茅台酒的定价原则
是一瓶普通茅台酒的价格应略低于最低工人工资,要让收入最低的工人也能一年喝上一瓶茅台。一瓶750毫升的法国路易十三在法国的零售价格也低于法国最低工资标准。”
拿北京(1994-2016年)的最低工资标准为参考,对比近20年来茅台酒零售价格的变化,可以验证季老所说的定价原则的正确性。茅台酒的零售价和最低工资标准有较强的相关性。
1997年茅台零售价格为320元,超过了北京居民最低工资水平。随后进入了1998-2004年的白酒调整期,茅台最低零售价跌到200元。
2011年由于茅台产量没能跟上消费的增长,价格失控,零售价格最高涨到2600元,远远超过了北京最低工人工资1160元。随后几年进入调整。
每当茅台酒的市场零售价格高出最低工资标准,都会引发一波调整。茅台零售价格回落后,随着人们工资水平的提高,需求的提升速度也很快。导致茅台售价再一次提升。
五、其他系列酒
1、其他系列酒的业绩测算。
2017年其他系列酒营收为57.74亿元,
2017年增长了171.53%,属于爆发式增长,但是这种爆发式增长难以持续,
六、复合增长率
1、2018年:632亿+80.84亿=712.84亿;
2019年:638亿+113.17亿=751.17亿;
2020年:531亿+158.44亿=689.44亿。
2、销量方面,假设未来茅台酒都能销售出去,茅台产量等于销量,到2020年预计产量为3.29万,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为9.4%。
售价方面,根据茅台的定价原则,茅台售价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