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造良好的课堂
(2023-02-28 10:45:08)课堂教学效果是教育教学的目标,也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的共同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我的理解是:“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在规定时间内,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深入钻研教材,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
人们常说医生的功夫在临床,教师的功夫在课堂。那么,教师怎样才能上出一堂好课呢?实践证明,深钻教材,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学重点,把握教学难点,对教学的每个环节做到胸有成竹,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就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明确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就可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主次分明。
如我在教学《穷人》时,对于前面部分的环境描写,我处理的方式是“略”,而对于后面的有关桑娜的内心活动以及她和渔夫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部分,我的处理方法是“详”。因为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我安排学习的时间要多得多。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每个环节大概要多少分钟,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我都是心中有数。因此,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有 的放矢地研读文本,在读中理解感悟文中人物的美好品质,达到了教学目标。由此可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抓住课文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的形式,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灵活有效地处理课堂生成,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才会收到实效。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现今仍然存在着“师讲生听,师问生答”的现象。学生越是不动脑,不发言,教师便问个不停,讲个不休。一节课结束,大多数学生也只是处于被动的听课接受状态。这样的教学活动实效性不强,既约束了学生的思维,又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意识,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叶圣陶老先生指出,“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不需要教。”因此,我们要改变这种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要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以适应现代化的需要着手,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上,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本学期我们实施了生本课堂的五步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从课外预习到课堂中的对学、群学、展示、评价等,都是由学生来完成,真正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教学每篇课文时,我都安排学生去预习,并提出要求:读熟课文和生字词,不课文内容、借助工具书理解生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