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3招,逼出体内湿气!

古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湿气之所以这么难缠,就是因为它不分季节,不分体质,不分男女,不会自愈,随时趁虚而入,而“十人九湿”也是这个原因。
湿气是什么呢?
湿气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之一,是中医最重要的一个常识。湿就是身体的垃圾,是粘滞的脏东西,体内有垃圾,必然会影响身体的健康。
湿有两种,一个是自然界的湿邪,例如多雨的气候和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外湿);另一个是人体的气机运行过慢过缓,形成了壅滞而产生的湿邪(内湿)。
湿气重会出现哪些症状?
1关节僵硬
如果一个人身体内的湿气太重就会导致湿邪进入到关节部位,身体内留有寒气,会导致寒湿在关节部位相遇形成湿寒,损伤关节部位的健康,
长时间下去就会形成四肢僵硬的现象,严重的还会影响到正常的活动
2大便粘稠
湿气重的人粪便很难成形,还会粘连在马桶上,想要用水冲干净也是非常困难的。
r这种症状多数是由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引起的,经常吃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就会导致寒气入侵到身体内,出现大便粘连的现象。
3舌苔厚口气重
如果早上起床之后总觉得嘴巴粘粘的,舌苔厚重,口腔内的异味即便通过刷牙也没有很好地改善,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很有可能是因为湿气重导致的。
教你3招,逼出体内湿气!
1找准身体的排湿口
承山穴:
承山穴,又叫玉柱,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

承山名意指随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上行而来的脾土与水液的混合物,行至本穴后,水液气化而干燥的脾土微粒则沉降穴周,沉降的脾土堆积如大山之状,故名承山。所以平时可以按揉此穴位,每次拨动或者敲打不少于49下。

曲池穴: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穴位于肘关节,弯曲胳膊肘时,肘横纹末端的凹陷处即是。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
曲池穴是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的地方,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可以清利湿热,调理大肠气血,去除风湿,对“湿热”引起的荨麻疹、急性胃肠炎效果很好

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或者肩周炎)、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等。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分钟左右,以感觉到酸胀为宜。
2、喝薏米红豆粥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赤小豆,可以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

这两味药可以起到养血、祛湿的作用。不仅如此,薏米红豆粥还具有良好的减肥功效,既能减肥,又不伤身体。
少吃生冷食物,在湿气如此重的环境中不要吃伤脾胃的食物。喜欢吃甜食的人也需要注意,因为“甜腻化湿”。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无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
3、艾灸祛湿,轻松告别湿气。
随着湿气危害被大家所认知,很多人采取了各种方法来祛湿,但总感觉效果不明显。其实,无论男女,普通湿气人是感觉不到太多症状的,一旦出现了湿气的某些症状,就是顽固性湿气的表现,采用一般的祛湿产品很难有效。

中医认为,体内湿气是百病之源,艾灸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等作用。经常艾灸相应的穴位,可祛除体内湿邪,更能起到预防各种疾病的作用!
中腕穴位于腹部中线上、肚脐上4寸,即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中点,是胃的经气汇集之处。
前一篇:养生也要顺天而行
后一篇:东北的村子为什么都叫“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