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作业分层
(2019-06-11 10:58:14)分类: 教学论文 |
浅谈数学作业分层
汉滨高中西校区
【内容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每个学生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自身的学习能力、基础的差异、家庭的重视程度等原因导致了学生学习参差不齐,如果对于不同的学生水平布置同一份作业,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甚至少部分学生为了完成作业任务,不得不抄袭他人的作业。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改变了以前统一布置作业的方式,根据不同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得到发展。
一、作业分层设计的必要性
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生的作业,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是否已经掌握,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节奏。
(一)部分学生无法完成老师所布置的数学作业
1、学习能力不同
我们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往往都是一个班级布置同样的作业,但是在同一个班级中都会出现一些情况: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很强,很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还有一部分学生花费很大的精力时间还是没法完成布置的作业。
比如: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它的一个外角的度数之和为1350°,求此多边形的变数。对于这个题目,学习能力好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就可以解出答案,但是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他没有解题的思路,甚至有的学生老师讲了很多遍他还是没有办法完成。所有,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别性会导致作业无法完成。
2、学习兴趣的影响
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兴趣,有的偏好语文,有的偏好数学,有的偏好英语等。那么他在完成作业的时候潜意识就存在一种选择性,这样也会导致布置的作业无法完成或者是完成的质量不高,比如有的学生一回家会先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科目写,对于不感兴趣的科目会留在最后甚至于放在那不管,第二天一早到学校去抄。
(二)分层应合乎学生心理,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认为如果要改变现状,使学生能够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那么分层布置作业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一来,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完成一些拓展提高的题目,使他们“吃得饱”,对于能力一般的学生,布置他们能够完成的作业,
二、作业分层的策略
(一)确定分组
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基础、学习态度等因素,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的学习小组,数学基础扎实,课堂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为A组,基础一般,课堂上能跟着老师的思路接受新知识,但是在课后作业有部分困难的学生为B组,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困生为C组。这样的分组使每位学生能够清楚自己的学习基本情况,便于他们之间进行无障碍的交流。
教学中的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采用滚动式的方法。根据近两次的考试和近两个月的作业完成情况可以对个别学生进行调整,如果某位学生的成绩在提升那么就可以将其调整到高一组,而对于高一组的学生在完成部分题目感觉越来越困难,跟不上大部分学生的步调,那么在了解情况后也可以将其调整到低一组,这样学生的情况变化的同时,分组也在变化,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学习有压力也有动力,在成功的尝试中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可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二)确定分组的作业
按照分的三组学生将作业也分为三层,为每个层次的学生打造适合他们各自的作业。对于A组的学生,在完成每天的基础练习之外,还要增加一些开放性的灵活的题目,通过完成此类作业让他们的思维得到解放,体会到初中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他们对于数学的兴趣。对于B组的学生,设计一些注重基础的难度适中的练习题,重点放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的运用。C组的学生完成简单的题目,比如课本上的一些最基本的练习题,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比如在讲到二次根式的计算这一节课的时候,课后作业题就可以这样来设计:
基础练习:
1.计算:
(1)(54-218)÷6;
综合练习:
2.若规定ab=a+b·a-b(a>b)试求53.
3.
拓展练习:
4.
(1)当x=1+2时,求原代数式的值;
(2)原代数式的值能等于-1吗?为什么?
C组的学生完成第1小题,B组的学生完成1-3小题,A组的学生完成1-3题的基础上,要求完成第4小题。
这样分层设计作业,每位学生都可以完成课后作业,每位学生都能够学到数学知识。
(三)确定测评分层
将学生分层作业分层后,对于作业的测评也应当进行分层,针对A组学生,应当要求他们反应快,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但是对于他们完成的正确率不要过于要求,只要有解题的部分思路就应当给予鼓励。B组的学生对于一些简单的基础的题目不仅仅要求速度而且对于正确率应当严格规定,以便在考试的时候不会在一些会做得题目上失分。C组的学生一般来说基础较差,对学习的兴趣不大,所要在平时的作业上要加鼓励性的评语,争取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没有被老师放弃的,重新找回学习的兴趣。
三、作业分层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效果
(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业完成率上升
在实施了作业分层之后,一方面,我所带的两个班级学生课堂作业拖欠现象基本没有,家庭作业未按照要求完成的情况也比之前少了许多,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也在减少,越来越多的学生能跟得上老师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明显感觉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另一方面,每个学生都有事做,都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和谐发展
未实施作业分层之前,教师经常因为收作业检查作业而和学生产生一些矛盾,每天教师都和部分学生斗智斗勇,想尽一切办法要求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作业,甚至因为作业问题和学生产生了矛盾,最后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受到影响。如果一位学生对某个老师产生意见,那么在课堂上他肯定是不能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的,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影响,在实施作业分层之后这方面的矛盾明显减少。而且作业分层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分层布置作业,那么教师就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及时了解每一位学生,了解他的学习状况,了解他的心理特征,了解他的性格特征,甚至于了解他的家庭等等,这样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有利于分层教学的整体推进
通过这次实施的数学作业分层,教师掌握了学生作业分层的技巧,形成了分层的思想,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可以将这种思想渗透到别的地方,比如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对教学方法进行分层、对课堂练习进行分层、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等等,如果整个教学至始至终都贯穿着分层,那么学生学习知识会更加的容易,对学习数学的信心也会更大,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总之,作业分层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发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谭强.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研究[J].中学数学教育报.
[2]陈超.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与实施[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6.08
[3]罗淬.初中数学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J].科教导刊.
[4]贾小利.作业分层设计在初中数学教学重的实施[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