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日读了作家宗璞的散文《恨书》《卖书》《乐书》,颇有感触。
在《恨书》中作者饶有情趣地写了自己“恨书”的理由:显而易见书多占地方,挤得人没有地方;其次惹人恨的是书柜老、很难开关,有时柜门掉下来砸在人头上极不安全,有时柜门在半夜掉下来让人胆战心惊;尤其是读到这里时实在令人忍俊不禁,似乎对作者的狼狈感同身受 ,也为作者一起担忧其安全。另外作者恨书还因为书还常常令人遗憾,想读的或特别珍爱的书随手搁在一边,在书海中往往就找不到了。
在《卖书》中作者在书多不得已之下不得不“卖书”。理由是,一为扩大空间。二是为了给新书让出新的地方来。直至卖书的当天,作者抱出千卷的《全唐文》,反复摩挲,犹如珍宝被人夺去。下了决心卖书后,心中总觉不安。在文中最后作者打算再卖书时,作者说那时可能真是迫于生计,不只为图地盘了,读罢不免让人心中感到作者在生活中所面临的艰辛和酸楚。
在读《乐书》中心情也如作者一样是愉悦,兴奋的,一起与作者感受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另外作者还教大家读书时进行分_合_分的过程。分就是把各种书区分开,选择性读书。合即读书时要融入书中。书对人的影响非常大。要使书真正为自己所用,还需要从合中跳出来,再有一次分,把书中的理和自己掌握的理,参照而行,活学活用。
读《恨书》《卖书》《乐书》感受作者对生活,对书的热爱,以及无奈。五味杂陈,或许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