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声师母》课外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修改版)
(2023-08-30 14:31:20)| 分类: 语文教学 |
叫声师母
杨轻抒
那年秋天,枫叶铺满了进村的小路,师母就是踩着厚厚的枫叶进村的。
师母进村之前我们就认识她了——是在韦老师桌上的镜框里。韦老师说,你们的师——不,是未来的师母就要来了!
韦老师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里闪着星星一样明亮的光彩。
我们仔细打量镜框里未来的师母,披肩的长发,高高的鼻梁,白白的皮肤——师母是城里人呢,城里人才这样漂亮。
师母终于来了,跟照片上一样漂亮的师母踏着枫叶终于来了。
我们从山上采来大堆大堆的野菊花装饰韦老师那间原本是寺庙厢房的寝室,三柱从家里背来了土豆,棉花从家里背来了玉米,石头使劲地用一把湿柴生火,脸黑得就像图片上的钟馗一样。我们又把几个月前就捉来熏着的一只野兔在山泉水里洗得干干净净,要给师母做一顿香喷喷的土豆烧野兔。
师母坐在那一丛丛的野菊花里,尝着我们做的野兔烧土豆,吃着吃着就哭了,师母哭得很伤心。
韦老师也哭了,韦老师背着我们擦眼泪。
然后师母走了。师母不要我们送她,师母一个人背着行李,拿着原本放在韦老师桌上的镜框,哭着出村了。
枫叶在师母背后飞落下来,像血一样红的晚霞。
我们都很伤心,我们用野菊花装饰的宫殿没能留住师母,我们的野兔烧土豆没能留住师母,我们那清澈的山泉和晚霞一样的红枫叶没能留住师母!
更严重是,我们从今以后再也没有师母了!我们得有一个师母!
终于,石头斩钉截铁地对棉花说:“从今以后我不再跟你一块儿上学了!”
眼泪汪汪的棉花问:“为什么呢?”
石头说:“咱们村就你最漂亮,你嫁给韦老师吧,你当我们的师母!”
三柱也表示赞同。
棉花见大家都用渴盼的眼神望着她,点点头说:“好,那好——”可是,棉花有些担忧:“这得等我长大才行呢!”
石头说:“我们等你长大!”
我们就盼望棉花快些长大,盼望棉花比我们长得都快,长大了的棉花就可以嫁给韦老师了,棉花嫁给韦老师我们就有师母了。
后来我们毕业了。
我和石头、三柱读完小学读初中,读完初中读高中读大学,10年过去了,我们也踏上了讲台。
我是在讲台上又见着棉花的。
棉花没有食言,等刚到20岁,棉花毅然嫁给了已经满面沧桑的韦老师。
那时候棉花已经当上了村上的代课老师,正参加中师函授,而我和石头恰好是那所函授学校的老师。
下课之后,我和石头走到棉花面前,向棉花深深地鞠了一躬,叫了一声:
“师母——”
棉花哭了。
(选自《青春读本》)
1.本文的人物刻画较为生动,试找出肖像描写的句子摘抄在横线上。(3分)
肖像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破折号有如下用法,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选序号填空。(3分)
A.解释说明 B.语意转折 C.声音延续 D.意思递进
(1)师母进村之前我们就认识她了——是在韦老师桌上的镜框里。( )
(2)棉花见大家都用渴盼的眼神望着她,点点头说:“好,那好——”可是,棉花有些担忧:“这得等我长大才行呢!”( )
(3)下课之后,我和石头走到棉花面前,向棉花深深地鞠了一躬,叫了一声:师母——( )
3.“师母终于来了”,“我们”都为她做了些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4.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2分)
5.10年后,棉花、“我”和石头都选择了老师这一职业,说明了什么?(1分)结合自己的梦想,谈谈你对教师职业的认识。(2分)
6.本文的人物刻画较为生动,试在原文找出下列人物描写的句子。(3分)
(1)肖像描写:
(2)心理描写:
(3)语言描写:
7.文中有哪几处写到了枫叶,请用横线划出,并说出各自的作用。(6分)
第1处的作用:
第2处的作用:
第3处的作用:
【自主学习】山村的孩子们对“师母”有着怎样的感情?
为了报答韦老师的教育之恩,孩子们把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倾注到了师母的身上,为了挽留城里来的师母,他们采来了大堆的野菊花装饰老师的寝室,煮了香喷喷的野兔烧土豆孝敬师母,但这些都没能留住师母,于是孩子们劝村里最漂亮的女孩棉花长大后当他们的师母。当孩子们都长大后,仍不忘记对这位山村师母深深地鞠躬,深情地叫她“师母”。可见,孩子们对师母的感情是真诚的,深挚的,热爱的。
【合作互动】你认为造成韦老师和棉花这种沉重遭遇的原因是什么?
是农村贫困落后的经济状况造成了这种沉重的社会现象。(可以自由发挥)
【探究创新】你认为在改变这种令人感到沉重的社会现象,应当采取哪些举措,请将你的看法或建议写下来,字数不限。
可以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变山村贫困落后面貌、提高山村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待遇等方面来谈。
【答案】
1.披肩的长发,高高的鼻梁,白白的皮肤(2分)
2.A D C (每空1分)
3.(每对一个得1分)用野菊花装饰寝室 ;三柱、棉花分别从家里背来土豆和玉米 ;石头使劲地用一把湿柴生火; 用自己捉来的野兔做了土豆烧野兔。
4.内容上:写出了师母离开后我们痛苦的心情;结构上:是个过渡句,承上启下。(意思相近即可,每对一个方面得1分)
5.我们都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表现了我们对韦老师深深的敬意和爱戴以及感激之情。(1分)对教师职业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稍微具体即可满分。(2分)
6.(1)我们仔细打量镜框里未来的师母,披肩的长发,高高的鼻梁,白白的皮肤——师母是城里人呢,城里人才这样漂亮。(2)我们都很伤心,我们用野菊花装饰的宫殿没能留住师母,我们的野兔烧土豆没能留住师母,我们那清澈的山泉和晚霞一样的红枫叶没能留住师母!(3)石头说,咱们村就你最漂亮,你嫁给韦老师吧,你当我们的师母!
7.第一处:那年秋天,枫叶铺满了进村的小路,师母就是踩着厚厚的枫叶进村的。第二处:师母终于来了,跟照片上一样漂亮的师母踏着枫叶终于来了。第三处:枫叶在师母背后飞落下来,像血一样红的晚霞。前两处是用枫叶的美衬托师母美,第三处渲染了凄凉的气氛。(意对即可)
【解析】
1.人物描写及作用作答方法:学生了解常用的外貌肖像、动作行为等人物描写手段,明确每一种人物描写手段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学生应掌握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同时也应掌握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这里学生了解破折号的几种用法,学会分析破折号的具体作用。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学生筛选并提取文章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理解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中考中记叙文经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这里内容上:写出了师母离开后我们痛苦的心情;结构上:是个过渡句,承上启下。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5.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联系实际生活,谈法合理即可。
阅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体味和推敲句子在文中作用的问题,这实际上是在考查我们对文中关键性句子的理解,
思路一:明确位置,把握作用
根据句子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能帮助我们快速确定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一)位于开头:1.点明主旨,总领下文。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3.为全文渲染某种气氛。4.埋下伏笔或作铺垫。
(二)位于中间: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照应前文。
(三)位于文末:1.总结全文。2.首尾呼应。3.点明主旨,升华情感。
思路二:联系内容,突出情感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而写,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6. 人物描写,根据描写的对象,可以分为外貌描写(肖像、衣着、神态)、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根据定义判断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7. 第一处写到枫叶,“铺满”和“厚厚”遥相呼应,写出了枫叶之多,既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又为故事营造了诗意的感伤的氛围。第二处写到枫叶,以枫叶美衬托师母的漂亮。第三处写到枫叶,把其比喻成“血一样红的晚霞”, 渲染了凄凉的气氛,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