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秘塔碑》:全文密集解析(3)

分类: 文艺撷英 |
玄秘,是皇帝赐的塔名,深邃隐秘的意思。
除去法师的各种职务名称,称为《大达法师玄秘塔碑》。
柳公权的年纪比大达法师小九岁,为同时代同年龄段的高僧书写碑文,他的书法是学过颜真卿的,所以尽管已经自成一家了,但是在结构笔画上还是能看出颜体的影子,尤其像故、教、大这些字的捺笔。
在真正的碑文前面还有其实序言,所以在玄秘塔铭后面还有两个字:并序。接着就是撰文者和书丹者的署名。碑文是由裴休撰写的,像此类碑文需要有专业的知识,不然的话写到一些关于佛教的问题写不出来,裴休是唐代著名的宰相,他精通佛学而且信仰佛教,根据很多地方志的记载,镇江金山寺的法海禅师是裴休的儿子。此处署的是他在会昌年间的官职和爵位。

“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上柱国 赐紫金鱼袋 裴休撰”
唐中期以后天下细分为十五道,江南西道主要包括江西和湖南,以及湖北安徽的局部,江西省的名称就是从江南西道而来的,因为只有江西省一直完整地保留在这个区划之内。裴休在会昌年间被外放为江南西道的官员,“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就是他当时的官职,都团练使是地方武装的统领,观察处置使是道级的行政长官,通常都是由这个长官兼任团练使,也就是说由观察使兼任团练。
“朝散大夫”是正五品下的文散官,“御史中丞”是一个兼官,用来给外放的地方官增加荣誉的虚衔。
“上柱国”是最高级别的勋官,“赐紫金鱼袋”是身份标识,唐代的高级官员都会获得一个鱼符,盛放这个鱼符的袋子称为鱼袋,三品以上的官员赐紫色的衣服和以金装饰的鱼袋,赐紫金鱼袋是成套的配置。
古代树碑的流程大概是:先由某一个有学问的人撰写碑文,再由石匠按照规制将碑体做好,然后将碑面涂黑并打上界格,所以字才会这么直。最后由书写者用朱砂在碑面抄写,所以称之为书丹,写完以后就交付给刻工进行雕凿,最后选定良辰吉日进行树碑。在裴休署名的后面就是负责书丹的柳公权署名。
“正议大夫守右散骑常侍充集贤殿学士兼判院事上柱国 赐紫金鱼袋 柳公权书并篆额”
他这套结衔跟裴休差不多,“正议大夫”是正四品上的文散官,“右散骑常侍”是从三品的官职,柳公权的散官阶低于他的本官,所以写的“守右散骑常侍”,守就是以低阶官任高阶官。柳公权被宰相崔珙推荐为集贤殿学士,并且主持管理集贤院的日常工作,但是他的本官右散骑常侍还在,“集贤殿学士兼判院事”就是以本官额外充任另一个官职。当时的宰相李德裕跟柳公权的关系非常好,自己的朋友却是由崔珙提拔的,所以导致他非常不爽,于是他将柳公权贬为了太子宾客,之后又重新提拔了一遍。柳公权的勋官待遇和裴休相同,后来他的爵位封到了河东郡公。
玄秘塔的篆字碑额也是由柳公权书写的,他不仅会写楷书,篆书和草书也同样会写,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蒙诏帖》据说就是他的行草作品。
“玄秘塔者,大法师端甫灵骨之所归也。”
意思是玄秘塔是供奉端甫法师灵骨的地方,端甫就是大达法师,大达是他的谥号。端甫法师圆寂之后,皇帝敕建了这座玄秘塔。后面开始叙述大达法师的生平。

於在上古就有w的读音,战国时秦国有个将军叫樊於(w)期,就是用自己的人头帮助荆轲刺秦的。於后来和于通用。
为丈夫者,在家则张仁义礼乐,辅天子以扶世导俗。裴休说作为一个伟岸的成年男子,无论是在世俗生活还是出家生活,都应该具有相应的举止和理想。在家就是指世俗的生活环境,也就是正常人的生活模式,如果作为一个世俗的人,那应该修习仁义礼乐这些功课,也就是儒家的这些经典,并立志成为国家栋梁,辅助皇帝治理天下,引导人民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