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扩展阅读与训练:《牧竖》
(2022-11-15 20:54:20)| 分类: 语文教学 |
文言文扩展阅读与训练:《牧竖》
【导读】
狼,是一种极富攻击力也极为凶残的动物,经常会袭击禽畜、伤害人身。所以,多少年来灭狼除害被许多人列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事项。但灭狼并非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那么,如果是两个小牧童进山灭狼,你觉得结果会是怎样呢?
【选文】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辍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今有豪强子,怒目按剑,若将搏噬;为所怒者,乃阖扇去。豪力尽声嘶,更无敌者,岂不畅然自雄?不知此禽兽之威,人故弄之以为戏耳。
(《聊斋志异》)
【注释】
竖:童仆。少顷:一会儿;不多时。号(háo):呼啸,大叫。辍(chuò):中止;停止。搏噬(shì):搏杀。阖扇:本义为门户,这里指关上门户。畅然:形容非常舒适得意的样子。
【译文】
两个牧童进入山林并到达狼洞,洞里有两只小狼,他们就谋划一人捉一只,然后各自爬上一棵树,彼此相距数十步。不一会儿,大狼回来了,入洞后发现丢失了小狼,神情十分仓皇,牧童这时就在树上扭动小狼的蹄子和耳朵故意使它们发出嗷叫声,大狼听到声音就赶过来,抬起头看,愤怒地狂奔到树底下,一边大叫一边用脚在地上爬抓。另一个牧童又在另外一棵树上使小狼发出更急切的声音,大狼停止嘶叫四处环顾,才抬头看见小狼,便放弃了这棵树跑到那棵树去了,像先前一样一边奔跑一边号叫。前边一棵树又有小狼叫起来了,老狼又掉转头跑过去,口里不停地叫,脚下不停地跑,来回数十次奔跑,跑得越来越迟缓,声音越来越微弱,不久就气息奄奄、浑身僵硬地卧在地上,久久不动。牧童下来看它,已经断气了。
现在有蛮横的豪强之人,虎视眈眈地按着剑,好像要搏杀的样子,被他所怒目的人,却关上门离开了,豪强之人力气用尽声音嘶哑,更没有谁比得上他了,这不是让他感觉非常舒适,顾盼自雄呢?他却不知道这只是禽兽的威风,人故意捉弄他当作儿戏啊!
【阅读欣赏】
蒲松龄在这个故事中本意是想说有一些人只是像故事中的狼一样貌似强横实则没有头脑,可笑罢了。但我们今天读这个故事,你是不是觉得这两个小孩子更可恶呢?母狼为了救子最后累死在树下,这难道有什么可笑的地方吗?而两个还是孩子的人却利用了母狼救小狼的迫切心情让母狼眼睁睁地跑死在两只小狼面前,这又是一种多么卑劣而残害的手段。人的智慧却被用来了对付动物的善良的本性,这也该是人的不幸。
【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狼辍声四顾( ) 奔渐迟( ) 乃阖扇去( )
2.请写出下面两个“去”的意义,并分析它们与现代汉语中的“去”的区别。
相去数十步( ) 乃阖扇去( )
3.请将“狼辍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识卡片】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山东淄川人。生活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的明末清初。出身小地主小商人家庭,在科举场中很不得意,满腹实学,屡不中举,到了71岁,才考得了贡生。他牢骚满腹,便在他的书斋“聊斋”写他的志异。“聊斋”是他的书斋名,“志”是记的意思,“异”是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短篇小说431篇。内容大致都是写一些奇异的故事,寄寓作者对社会人生的看法。《画皮》、《劳山道士》等曾被拍成了电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