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言文扩展阅读与训练:《嗟来之食》

(2022-11-15 20:46:33)
分类: 语文教学

文言文扩展阅读与训练:《嗟来之食

【导读】

饥饿,是很难忍受的,如果有人在你特别饥饿,你口袋里又没钱去买食物的时候,手里拿着食品和饮料,很轻蔑地对你说:“喂,来吃吧!”你会接受他的恩惠么?我们来看看,齐国的一个饿者是怎么面对这种情况的。

成语“嗟来之食”就来自于这个故事,现在表示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选文】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礼记·檀弓下》

【注释】

齐:周朝的诸侯国。大饥:闹很严重的饥荒。为食于路:为,读作wéi是一个动词,古文中读第二声时都作动词讲,这里可以解释为摆设,整句的意思是:在道路上摆设了食物。食():拿饭给人吃。蒙袂(mèi):用衣袖蒙着脸。辑屦():辑,收敛。屦,用麻、葛制成的鞋。意为(因饥饿乏力而)拖着鞋子小步走。贸贸然:昏沉沉的样子。左奉食:左手捧着食物。右执饮:右手端着汤。(8)嗟(ji):带有轻蔑意味的呼唤声。相当于“喂”。扬其目:(饿者)瞪着眼睛。“予唯”二句:“我就是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到了这个地步呀”。斯:是一个代词,这里指目前的这个样子。从:追上去。谢:表示歉意。

【译文】

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跌跌撞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水,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地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因不吃而饿死了。

【阅读欣赏】

“不食嗟来之食”这句名言就出自这个故事,是说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地施舍,哪怕是让自己饿死。

咱们的传统尤其看重做人要有骨气,用通俗的话来说,人活的是一口气,即使受苦受难,也不能少了这口气。还有一些类似的说法,比如“人穷志不短”,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都表示了对气节的看重,对人的尊严的强调,对人的精神的重视。

也许你会觉得这个人有点迂腐,人都要饿死了还在乎别人对你的态度,可这个故事里包含着作为一个有骨气的人的很高贵的精神价值。

【练习】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齐大饥( 蒙袂辑屦( 从而谢焉(

2.下列“食”字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黔敖为食于路

B.以待饿者而食之

C.黔敖左奉食

D.嗟来之食

3.请将“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识卡片】

关于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是指同一个词语在古代汉语跟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完全不相同或不完全相同。这篇文章中“从而谢焉”中的“谢”字就是一个典型:在古汉语中 “谢”的常用意义是“道歉”,而在现代汉语中则是“感谢,致谢”。我们还可以举一些例子来解释这种现象。

1.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五十步笑百步》)

“走”在古汉语中是“跑,逃跑”的意义,这里的走就是“逃跑”的意义。而现代汉语中“走”的常用意义则是“行走”。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坐”在古汉语中常表“因为”义,《山行》中便是如此。而现代汉语中“坐”的常用意义则是动词“把臀部平放在物体上以支持身体”。

3.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陈情表》)

“今年”在古汉语中是“现在的年龄”义,这里就是李密说自己现在的年龄是44岁,祖母是96岁。而在现代汉语中今年则是指“说话时的这一年”。

如此等等。

汉语的古今异义的现象非常之多,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应当引起重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