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扩展阅读与训练:木犹如此
(2022-11-15 14:21:21)分类: 语文教学 |
文言文扩展阅读与训练:木犹如此
【导读】
在时间之河中,我们的年华会在童年的懵懂、青年的挥霍、中年的奋斗中,不知不觉地随水而逝。当我们惊觉而回首时,仿佛是“十分钟年华老去”!我们的时光早已如那树桩上的年轮般圈圈荡开远去。而历代的英雄豪杰,南征北战,彪炳史册,无论他们如何地所向披靡,却也征服不了时间!这一篇不过30多字的短文却颇为后人传诵,到底是什么为让它拥有如此之魅力呢?一位战功卓著的将军面对时间又将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
【选文】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世说新语》)
【注释】
桓公:即桓温,是东晋权臣,形体伟岸,性格豪迈,富有威名。 金城:地名。今在江苏省上元县。 琅邪:在金陵背面,东晋时设琅邪郡,桓温曾经镇守在此。此次路过此地已将近三十年。 围: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拢的圆周长为一围。 泫( xuàn)然:形容流泪的样子。
【译文】
桓温(发兵)北征,经过金城,看见自己以前做琅邪内史时所种的柳树,都已经长得有十围(粗大了)。他感慨地说:“树木都尚且如此,人又怎么经受得了(岁月的流逝)呢!”他边说边攀折枝条,(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来。
【阅读欣赏】
桓温当时任征讨大将军,年龄正值盛年——44岁!这样的赳赳武夫在琅邪郡看到了自己三十年前亲手种下的柳树,如今已由细枝柔条长成了老枝拳曲,十围参天,种柳之人也由青春年少变得白发苍苍。观木兴叹,大动真情;抚今追昔,泪流满面。这是英雄壮士面对逝水流年前的唏嘘喟叹,这是面对岁月迁移前的万千感慨,即便豁达潇洒如李太白也有“高堂明镜悲白发”的感叹。不禁让人想起古人的两大憾事——美人迟暮、壮士白头!在时间的面前,无论帝王将相、凡夫俗子、英雄美人,还是世间万物,皆逃不脱老朽之宿命,所有的一切都昭示着我们人类的渺小和微不足道。读罢此文,我们不能不为之所动,仿佛也读出了我们自己的未来身影和心境!
【练习】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见前为( )琅邪时种柳 人何以( )堪( )
慨然曰( ) 木犹( )如此 攀枝执条( )
2.请你翻译“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
3.“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这两句话后来常用来感慨时光流逝而功业未就的典故。请结合你自己的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
【知识卡片】
古诗词中有关“时间”的喟叹
面对逝水流年,无论英雄壮士,还是凡夫俗子,都不能不发出几声或悲凉或无奈的唏嘘喟叹。而在我们源远流长的古诗词中,自然有许多有关时间年华的经典感叹与吟咏。
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早有喟叹,如《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敏感于往与来中的沧桑之感,以至“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又如孔子望着滚滚东去的长江水,感慨时光的易逝,不由长叹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一种领悟人生后的积极,告诉我们面对时光的流逝更要像那永不止息的河水一样,孜孜不已。
又如一代枭雄曹操,也不禁在《短歌行》中发出悲凉地喟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又如《古诗十九首》中“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的一种积极与清醒的人生态度。
连诗仙李白之潇洒飘逸也不禁发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悲凉长叹。
而宋代词人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就更多了。如姜夔在《永遇乐》一词中由本文中的“木犹如此”典故而叹到:“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当然,也有宋词人晏殊《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的积极和希望!
总而言之,面对时间流逝的吟咏感慨,它们或伤感或奋进,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