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学后记(薛有庆)
(2022-10-31 07:51:37)| 分类: 语文教学 |
《再别康桥》是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所编选的一首现代诗,是现代诗人徐志摩的成名作,传世之作。它的美在于舒缓悦耳的韵律节奏,在于斑斓多彩的绘画效果,又在于诗行排列的错落有致。作为一首名作怎样呈现其美感给学生,怎样让学生感受其艺术魅力,值得思考。我从以下几点入手教这首诗:
一、知人论世,走进诗境
介绍徐志摩的生平经历,了解徐志摩短暂的一生,特别是在康桥的生活阅历,两次在剑桥大学的学习,生活,包括爱情经历。同时又要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紧扣题目中的"再别"二字,理解写诗的情境是在再别康桥后归国的渡轮上。同时又可以结合徐志摩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作为补充,让学生充分感受康桥在诗人心中的份量。诗人当年是如何在康河边漫步独处;如何在冬末清晨结霜的林子去寻访第一朵花开,第一缕日出;如何站在夏日的康河边欣赏英伦风的学生们撑着长篙漫溯;如何骑着单车在春日黄昏去追逐草地上扁大的落日,如何去关注岩石上每一缕青苔,青春生命中的每一次日出日落,每一片云卷云舒。让学生在足够的知识储备里,真正理解康河怎样开启诗人的性灵之光,怎样教诗人睁开眼去关注世界,怎样开始文学创作的道路。知人论世,只有足够地了解诗人,才能更好走进诗境,理解诗中的句子含义。
二、
设置有讨论价值,发人深省的问题,更深层挖掘诗境。训练严密逻辑思维能力,由表及里的深入思维能力,是高考的大方向。(例如今年全国二卷材料作文就是训练这种深入思维的能力)因此,学习此诗时,老师特意设置些有难度的问题,引导思考。比如第一节:
三、 吟咏诵读,体味情感。
书读三遍,其义自现。但这种读,必须是有感情的朗诵。这个环节,可利用ppt播放名家诵读,许多优秀的诗,一读情感就出来,无须对诗歌过多的肢解性分析,分析过多,反而造成诗意全无,因此聆听诵读,参与诵读,这是帮助学生走进诗境的重要一步。吟咏诵读,更是体会诗歌旋律音乐美的关键一环。
四、引申联想,启迪智慧
此诗主要就"康桥"之思,引导学生从思想上充分理解青春与生命,如何正确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别离。又可结合徐志摩另两首写离别的诗歌《莎扬娜娜》来完成学生思想上的启迪提升作文素材的拓宽积累。
青春如歌,少年是诗,一首《再别康桥》,是少年的天才之作,是一段如梦如幻的心路历程,加之诗人那昙花一现的生命,读来分外厚重,又有些深情凄惋。因此教《再别康桥》一诗,需要借助现代化多媒体课件,播放康河的美景,播放名家诵读,又需要给学生灌输些作者生平往事,更需要从诗中走出,反观自我,善待生命,珍爱青春,正视别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