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4)
(2022-10-27 16:59:58)分类: 语文教学 |
妈妈看着他,好像没听懂:“为什么不能旅行?”
“因为一只脚出了点儿问题,好像。嗯,是在脚踝。”
“脚踝骨折?”妈妈叫道。
还没等卡洛斯回答,罗莎已准备了药水,伯尼医生立刻赶来。一切都发生在几个小时里,然而却是漫长的几小时,伯尼医生直到入夜才离开。
只过了两天妈妈就自认为已经康复,让罗莎来给阿莱写信。罗莎像往常一样拿着便笺本和铅笔赶来,妈妈却闭上眼,摇了摇头。
“你给他写就行了。告诉他要保重。”
罗莎答应了,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一句接一句地写下去,明知道妈妈不会看。当天晚上,她告诉卡洛斯,她在妈妈床边写信的时候就已确信,妈妈不会看也不会在这封信上签名。她一直闭着眼,直到该喝汤药的时候才睁开。她好像忘记了自我,在思考别的事情。
后来妈妈偶尔会问起有没有阿莱的消息,随后便一声不吭,在沉默中时间好像都是用药剂和汤剂来计算。兄妹俩轮流陪伴她,卡洛斯在晚上给妈妈念报纸,罗莎负责吃药和盥洗。伯尼医生告诉他们,好在妈妈不会有什么痛苦,会在不知不觉中离开。然而妈妈却保持清醒直到最后,儿女围在床边,已无法掩饰他们的情绪。
“大家都对我太好了。”妈妈温柔地说。“费了这么大劲为了不让我难过。”
卡洛斯和罗莎坐在她身边,摸着她的手,仿佛明白了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一直明白的事实。
“这么照顾我……”妈妈说,终于这句话使一切恢复了正常,让漫长的戏剧显出了必要。
“现在你们可以好好休息了。”妈妈说,“我们不会让你们再这么辛苦了。”
下葬三天之后,阿莱最新的一封信到了,罗莎打开信,不假思索地读了起来。突然她抬起头,因为泪水已经模糊了她的眼睛,她意识到自己在读信的同时,正在考虑该怎样告诉阿莱母亲去世的消息。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取材于现实家庭生活,用细腻的笔触写出家庭的温情与人性的美好。
B.小说开头交代了主要人物和故事发生的背景,为情节的发展做好了准备。
C.小说并未点明妈妈和小儿子之间的秘密,但这个细节蕴含深意让人动容。
D.小说中的医生是妈妈健康状况的见证者,同时也是文章重要的线索人物。
(2)根据提示,结合上下文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她看得非常仔细,仿佛每一句话都是一道值得反反复复咂摸的美味。(从修辞的角度)
卡洛斯把头伏在餐桌上,无声地为自己的兄弟哭泣,那正是他们常常一起玩牌的地方。(从描写的角度)
(3)文章中有三处写到给阿莱回信。在回信时,妈妈有哪些不同的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4)小说题目为“病人的健康”,为了妈妈的健康,兄妹俩上演了一出“善意的骗剧”,他们是怎么做的?对于这种做法,你赞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分析】本文写为了母亲的健康,兄妹俩向母亲隐瞒了弟弟阿莱因车祸去世的真相,欺骗母亲说阿莱到累西腓出差一年,并安排虚假的阿莱来信。文章以此赞美了兄妹俩的孝心和人性的温情。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
ABC.正确;
D.有误,医生并非文章重要的线索人物。
故选:D。
(2)本题考查句子的表达效果。
此题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仿佛每一句话都是一道值得反反复复咂摸的美味”把“每一句话”比作“美味”,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结合“这回妈妈想自己看信,要过她的老花镜”可知,写出母亲看信的仔细,表现出她对阿莱的思念之情。结构上,母亲仔细看信为下文“阿莱都来了五六封信了,可一次都没有叫我……哈,这可是我们两个人的秘密”的内容作铺垫。
此题要求从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卡洛斯把头伏在餐桌上,无声地为自己的兄弟哭泣”是动作描写,结合“那正是他们常常一起玩牌的地方”可知,表现了卡洛斯对阿莱的思念和因阿莱去世的痛苦之情。结合“我觉得这样下去要糟糕。必须想出一个像样的理由,不然她早晚会察觉”可知,卡洛斯的动作也包含着对母亲会察觉他们隐瞒行为的担心。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
第一次,根据“等信写好了,妈妈在下面用铅笔签上名,温柔地吻了下信纸”“到最后却真的和妈妈一起笑起来”等语句可概括母亲的表现。母亲的动作可见此时的她对回信一事很认真,对阿莱到累西腓出差的善意谎言没有怀疑。
第二次,根据“不过罗莎在执笔回信的时候觉得妈妈比平时说得要慢些,好像每一句话都要细加斟酌”“她身体状况不太好,想见阿莱,哪怕就几天。她希望阿莱赶紧回信,带来好的消息。罗莎注意到妈妈在签名之后没有亲吻信纸,却直直地盯着信看,好像要把它刻印在心里”等语句可概括母亲的表现。母亲的动作可见她对阿莱思念之甚和对阿莱不以只有两人知道的称呼在信中称呼她的疑惑。
第三次,根据“你给他写就行了。告诉他要保重”“妈妈不会看也不会在这封信上签名。她一直闭着眼,直到该喝汤药的时候才睁开。她好像忘记了自我,在思考别的事情”等语句可概括母亲的表现。结合“他最近几个月里都不能旅行”“后来妈妈偶尔会问起有没有阿莱的消息,随后便一声不吭”“费了这么大劲为了不让我难过”等语句可知,母亲此时已不指望生前能够见到阿莱了,心里明白了兄妹俩善意欺骗她的良苦用心。
(4)本题考查概括事件和发表看法。
第一问,根据“卡洛斯告诉妈妈,一家巴西公司雇用了阿莱,派他到累西腓呆一年,阿莱只好匆忙地收拾行李,赶上最近的航班”“卡洛斯刚好有一位朋友在累西腓工作,答应帮忙安排通信的事情。一天,他们收到了阿莱的第一封信”等语句可概括为:兄妹俩欺骗母亲说阿莱到累西腓出差一年,并安排虚假的阿莱来信。
第二问,发表看法类习题通常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但此题宜持赞同态度,因为文中的母亲身体极度虚弱,采取隐瞒真相的方法是为她健康着想,体现了子女的孝心和人性的温情。可据此作答。
答案:
(1)D
(2)这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来信中的话比作美味,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看信的仔细,可见她对阿莱的思念之情,为下文母亲发出“可一次都没有叫我”的疑问作铺垫。
这一句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卡洛斯对阿莱的思念和因阿莱去世的痛苦之情,同时也包含着对母亲会察觉他们隐瞒行为的担心。
(3)第一次回信:母亲口述内容,详细介绍家中琐事,写完后用铅笔签名,温柔地吻信纸,并且笑起来。这说明母亲对回信一事很认真,对兄妹俩编造的阿莱出差的善意谎言没有怀疑,对阿莱很关心,心里充满着与儿子通信的幸福。
第二次回信:母亲比平时说得慢,好像每句话都要细加斟酌,写完签名后没有亲吻信纸,直直地盯着信看。这说明母亲非常想念阿莱,对阿莱没有以秘密称呼在信中称呼她产生疑惑,对兄妹俩编造的善意谎言有了怀疑,对迟迟不能见到阿莱感到失望、伤心。
第三次回信:母亲不再口述,让罗莎自己写,不看信的内容,也不签名,一直闭着眼,好像忘记了自我,在思考别的事情。这说明母亲此时已不指望生前能够见到阿莱了,心里明白了兄妹俩是以善意的谎言在欺骗自己,对兄妹俩的孝心感到欣慰,对再也见不到阿莱感到伤心。
(4)兄妹俩欺骗母亲说阿莱到累西腓出差一年,并安排虚假的阿莱来信。
我赞同这种做法。因为文中的母亲身体极度虚弱,无法承受丧子之痛,兄妹俩隐瞒阿莱因车祸去世的真相是为母亲健康着想,表现了兄妹俩的孝心和人性的温情。
【点评】赏析语句的方法:
抓关键词语。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两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抓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抓句式特点。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
抓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抓结构作用。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抓思想内容。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第三部分写作。(共50分)五、(1小题,50分)
12.(50分)请以《我是如此地热爱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600字以上;
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分析】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第一,审题立意。要求以“我是如此地热爱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写作时应明确热爱的具体对象,如热爱读书,热爱运动等。“我”限制了作文的写作人称,是第一人称,限制了选材范围,要从自己的生活选材。“热爱”是题眼,限制了文章的主题情感和基调,对写作对象是热爱的情感。从题目上看,本文要求写记叙文,通过具体的事件或者细节,写自己对某个对象的热爱的情感。第二,思路点拨。为什么热爱这个对象呢?这是文章要通过具体的事件或细节来重点展示和表达的。这种爱一定是内在的,是心灵上的感受,要深入的挖掘爱的原因,否则容易写的空洞。如,写热爱读书,因为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当自己枯燥烦闷时,读书能使自己心情愉悦;当自己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自己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自己更加享受生活。又如,写自己热爱篮球,从小就进行篮球训练,因为打篮球既能锻炼自己的体魄,也能磨练自己的意志,更能强化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总之,围绕自己热爱的事物,写出真情实感。
【解答】
我是如此地热爱阅读
我爱读书。每当捧起一本书,我就像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与古人交谈,与智者畅谈,有种说不出的快感!尤其是欣赏名家名著,我常常是如痴如醉,爱不释手。读朱自清的作品,我感受到人性之美和自然之美;读魏巍的作品,我领略到了人类的美好品质;读杨朔的作品,又感觉自己仿佛在欣赏一幅幅精美的图画,让人流连忘返;读《西游记》,我懂得了如何对待前进途中的困难和挫折;读《红岩》,我知道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只要一有时间,我就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特别是周末和节假日,更是我啃“大部头”的黄金时间。
我爱读书,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有一次,朋友约我去看电影。出发前,我忽然找不着电影票了!我坐立不安,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眼看电影就要开演了,我和朋友都很沮丧。妈妈看我急得满头大汗的样子,便责怪道:“你呀,看书入了迷,连个电影票都看不好,上回给你一百元,你竟然当书签使了?”“对呀!”我一拍脑门,“可不,准是看书时‘顺手牵羊’塞进书里了……”我欣喜地从床头的一本书中找出了电影票,拔腿就往外跑。刚出门,我又像忘了什么似的大声喊道:“妈,把床头翻开的那本书折住,回来我还看呢!”听了我的话,妈妈哭笑不得。
我爱读书,每读一本书,我都获益匪浅。或是让我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或是叫我体会到拼搏中的苦和乐,或是给我憧憬未来的信心。书就如同一剂强心剂;一剂清醒剂,让我振奋,让我自省。读书陶冶了我的情操,丰富了我的知识,使我得到健康的成长。我酷爱读书并没有影响我的学习成绩,相反,我的写作水平还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我生命的航程中,书是浩瀚的大海,我是海上的一叶扁舟,我终日在大海中遨游。我明白:只有读书,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开拓属于自己的未来。
【点评】作者在文中写出了自己喜欢读书的程度及得到的好处,使读者深受感染和鼓舞。作者举了一个电影票当书签的例子,说明了自己对读书的痴迷,很有趣味。文章内容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作者的经历再一次证明了“开卷有益”的古训和建设书香校园的意义。
附加题。(8分)
13.下面是某同学以“多样的生物”为专题做的阅读积累,请你根据提示补充表格。
书名 |
笔记 |
||
《 朝花夕拾 》 |
奇妙的草木 |
何首乌藤和木莲滕缠络看,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现在写作“臃肿”)的根。 |
摘抄 |
《 海底两万里 》 |
有趣的鱼儿 |
有海蛙鱼,动作滑稽,难怪得了个“小丑”的外号;有长着长触须的黑喋鱼;有皮上起皱、满身是细条带子的鳞豚…… |
|
《昆虫记》 |
神奇的昆虫 |
圣甲虫是 慈爱的家长 。自己的食物可以是沾满草梗的粗糙面包,但孩子的食物必须精细加工。多么细腻无私的爱啊! |
批注 |
隧蜂是谦让的君子。当两只隧蜂在洞口相遇时,要进去的便稍往后退,让要出的先出来。这种礼让的行为真值得我们学习呢。 |
|||
蝉是能干的建筑师。 因为它在地底下时的地下宫殿建造的好。 |
【分析】《朝花夕拾》以记事为主,前七篇反映作者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作品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带着仆人康塞尔和捕鲸手尼德•兰,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做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
《昆虫记》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这部著作的法文书名直译为《昆虫学的回忆》,副标题为“对昆虫的本能及其习俗的研究“。它的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语调轻松幽默诙谐,基于事实的故事情节曲折奇异。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尊敬与热爱。
【解答】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根据“何首乌藤和木莲滕缠络看,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可知这本书是《朝花夕拾》。
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根据“有海蛙鱼,动作滑稽,难怪得了个‘小丑’的外号;有长着长触须的黑喋鱼”,可知这本书是《海底两万里》。
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根据“自己的食物可以是沾满草梗的粗糙面包,但孩子的食物必须精细加工。多么细腻无私的爱啊”,可知圣甲虫是慈爱的家长。
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根据“蝉是能干的建筑师”,可知因为它在地底下时的地下宫殿建造的好。
答案:
朝花夕拾
海底两万里
慈爱的家长
因为它在地底下时的地下宫殿建造的好。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4.“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是当代中国青少年发自内心的最强音。时代虽然不同,爱国一脉相承。请从下面任选一本书,结合书中相关内容,谈谈对你成长的启示。
《红星照耀中国》
《傅雷家书》
【分析】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于1937年10月在伦敦首次出版。作品真实记录了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傅雷家书》是由傅雷、朱梅馥、傅聪所写,傅敏编著的图书,于1981年首次出版,2018年译林出版社重新出版。该书是傅雷夫妇与傅聪及弥拉的往来家信,体现了父亲对儿子苦心孤诣,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
【解答】本题考查阅读感悟。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斯诺所写的只是中央红军,也就是说红一方面军的长征,我们有一句俗语,叫“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这两万五千里指的就是中央红军的长征里程。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长征呢?我们看到斯诺在当年那么危险的环境中,做出了非常客观精准的评价:这是一场战略撤退,而不是军心涣散的溃退。红军战士在极度恶劣的困境中所迸发出的不屈与顽强,所展现的乐观与信念,都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所以,我们说,读历史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因为从民族的角度来讲,我们要知道知道自己的血脉、基因里继承了什么。人类不是生来就有思想,而是需要文明、精神的滋养,这种精神营养,就是本民族、我们前辈们创造的英雄事迹,和他们流传下来的不屈的、不朽的精神。同学们今天还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不是说每个人都想成为军事专家,老师们推荐大家读,也不是为了要让同学们都了解每一个战役怎么打的、战略战术如何如何。而是要在历史当中,在英雄的故事中,吸取自己人生的营养。这样,不论同学们未来从事什么事业,一定能不惧任何挫折,勇往直前。我想,这也正是《红星照耀中国》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做祖国的栋梁之才。
《傅雷家书》中傅雷是一位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亲人(主要是儿子)无私的热爱,有良知,为人坦荡,禀性刚毅的父亲。傅聪1953年,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在罗马尼亚举行。经国内选拔,傅聪作为唯一的中国选手参加“联欢节”的钢琴比赛,结果获三等奖。1955年3月,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在华沙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74名选手齐聚波兰首都。傅聪是唯一的中国选手,也是音乐资历最为薄弱的一位选手,经三轮比赛,他站在了领奖台上。他的成长其实我们,生活当中会遇到很多难处,但是只要我们积极努力,肯定都会度过难关的,我会积极努力加油的,相信我,未来一定是美好的。
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告诉我们,人类不是生来就有思想,而是需要文明、精神的滋养,这种精神营养,就是本民族、我们前辈们创造的英雄事迹,和他们流传下来的不屈的、不朽的精神。红军的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不论同学们未来从事什么事业,一定能不惧任何挫折,勇往直前。我想,这也正是《红星照耀中国》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
《傅雷家书》告诉我们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不能永远掩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要不屈不挠,勇毅前行,只要坚持,定能成功。
【点评】阅读感悟与启示表达题答题步骤:
第一步:能准确掌握名著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按照题意要求,联系相关的生活实际。
第三步:在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把握中心的基础上,进行体会感悟。
第四步:结合实际生活,用简洁、流畅的语言阐明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