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2)
(2022-10-27 16:49:26)| 分类: 语文教学 |
9.(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请找出诗中体现山西村民俗的诗句。
(2)请阐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的理趣。
【分析】《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意思: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这一句体现山西村民俗。
(2)本题考查概括诗句蕴含的哲理的能力。答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本义,然后在本义的基础上进行引申。“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没有路了,忽然又出现了村庄,看到了希望,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启示我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答案:
(1)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2)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参考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盛。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四、(8小题,30分)
10.(13分)阅读以下材料,完成问题。
在2022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学校图书馆志愿者的小明,对古籍保护很感兴趣,收集了相关资料。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很早就注重书写的国家。与印度、伊朗以史诗传唱、经典传诵为主要传播方式不同,中国人更相信书写下来的文本,并以文本的形式传播自己的文明。中国是最早发明纸张的国家,这就为书写提供了廉价而又实用的书写载体,相比羊皮、简牍、石板、铜器,纸张能够书写更加丰富的内容,承载数量更多的文字。而且中国还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书籍文本利用印刷的手段大量复制出来,使得中国的典籍比世界其他文明的典籍更早地大量复制,并流传广远。此外,中国还是一个喜欢收藏图书的国度,举凡官府、学校、寺庙以及个人,都喜爱收藏,各朝各代都有公私收藏,保存了大量的图书典籍;而这些公私机构还组织抄书、印书,使得中国的古籍既得到保存,又不断推陈出新。因此,延至今日,海内外都有大量的中国古籍的留存。
(整理自荣新江《展望古籍整理研究的明天》)
材料二:
保护好古籍,对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各地纷纷开展古籍普查工作,普查范围逐渐扩大,突破了传统的图书馆、档案馆系统,拓展到文化博物馆等新领域。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跨越式、系统性进展,一大批“大部头”古籍得到发掘、整理、校勘、刊布,焕发出新的文化光芒。
数字化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让古籍走进人们的生活。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杨秀清表示,在当前新媒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要针对古籍、壁画等活性文化遗产,积极构建科学的数字化保护利用体系,打造国家古籍资源数据库。
保护古籍,人才是根本。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建议,将古籍保护设立为一级学科,有效整合现阶段相关学科资源,为古籍保护事业打造源源不断的生力军,让古籍保护更科学、更规范、更可持续发展。
(整理自朱羿《加强古籍保护
材料三:
从整个古籍整理与保护来说,我们不但要对重要典籍进行整理、出版,还可以做深度注释、研究,乃至外译。另外,还要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使古籍中的精华为大众所熟知。
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引发了古籍新热潮,古籍保护及推广实践活动越来越多。许多地方积极组织古籍保护培训班,开展古籍保护与修复主题讲座,举办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活动等;各大短视频平台也推出大量与古籍相关的视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社交平台,围绕古籍展开二次创作。古籍经典正引发新的关注,激荡着更多青年的灵感。
(整理自《新华每日电讯》等报刊)
材料四:
“十三五”规划以来,我国在古籍的普查、整理与出版、修复、数字化等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下表例举部分项目及相关成果。
|
领域 |
项目 |
相关成果 |
|
古籍普查 |
汉文古籍普查 |
已普查到的汉文古籍总量为270余万部,占预计汉文总量的90%以上 |
|
古籍整理与出版 |
国家传统文化典籍整理工程 |
推进历代海洋文献、石刻文献等的整理与研究,累计出版近200册 |
|
中华再造善本工程 |
《中华再造善本》(续编)出版,共计收录583种珍贵典籍 |
|
|
古籍修复 |
清宫“天禄琳琅”等国家珍贵古籍重点修复项目 |
古籍修复总量超过370万叶 |
|
古籍数字化 |
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平台建设 |
累计发布古籍及特藏数字资源10万部(件),实现免登录在线阅览 |
(整理自《光明日报》等报刊)
(1)关于中国古籍大量留存的原因,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A.中国是很早就注重书写的国家,只用书写下来的文本来传播自己的文明。
B.纸张的发明,为中国人提供了廉价实用的书写载体,有助于书写更多内容。
C.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中国的典籍比世界其他文明的典籍更早地大量复制。
D.中国人喜欢收藏图书,公私机构组织抄书、印书,使中国古籍得到保存。
(2)下列说法与材料相符的一项是
A.古籍普查工作指的是对现存的典籍文献进行发掘、整理、校勘、刊布等。
B.专家杨秀清和陈红彦在古籍普查、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C.只有将古籍保护设立为一级学科,才能在古籍保护领域取得更多的成果。
D.各地开展了丰富的古籍保护与推广实践活动,加深了人们对古籍的了解。
(3)小明将材料四与其他材料进行对照,做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普查到的汉文古籍总量有270余万部,古籍普查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B.在整理与出版取得了丰硕成果的基础上,中国古籍还可以扩大影响力。
C.设立国家珍贵古籍重点修复项目,目的是让人们关注古籍修复的技艺。
D.古籍数字资源免登录在线阅览,突破时空条件限制,实现了资源共享。
(4)古籍保护利用,需要大家提高认识。请结合小明的资料,向同学们阐明古籍保护利用的意义。
【分析】本题是以“古籍保护利用”为主题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材料的阅读理解,第二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分析,第三题考查材料探究,第四题考查信息提取。
【解答】(1)A.有误,结合原文“中国人更相信书写下来的文本,并以文本的形式传播自己的文明”可知“只用书写下来的文本来传播自己的文明”理解有误。
BCD.正确。
故选:A。
(2)A.不相符,应该是“古籍保护工作”。
B.不相符,没有对“古籍普查”提出建议。
C.不相符,原文是“建议将古籍保护设立为一级学科”,并非“只有将古籍保护设立为一级学科,才能在古籍保护领域取得更多的成果”。
D.相符。
故选:D。
(3)ABD.正确。
C.有误,结合原文内容可知,立国家珍贵古籍重点修复项目,目的是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
故选:C。
(4)结合“保护好古籍,对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得:保护好古籍,能够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答案:
(1)A
(2)D
(3)C
(4)保护好古籍,能够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点评】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