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1)

(2022-10-27 16:48:23)
分类: 语文教学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24分)

一、(5小题,16分)

1.(2分)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形销

B/    /根深

C.桑/    /埋头苦

D.格/    /震耳欲

【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A.páng/bàngg/g

B.yìng/yìngdì/dì

C.z/zgn/gàn

D.diào/tiáolng/lóng

故选:B

【点评】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硕果    人迹罕致    镌刻    苛捐杂税

B.响午    喜出望外    燎原    藏污纳诟

C.狩猎    彬彬有礼    飘逸    画龙点睛

D.赞誉    由然而生    统筹    语无伦次

【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解答】A.有误,“人迹罕致”的“致”应为“至”。

B.有误,“响午”的“响”应为“晌”,“藏污纳诟”的“诟”应为“垢”。

C.正确。

D.有误,“由然而生”的“由”应为“油”。

故选:C

【点评】字形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车间一线的青年工人勤学苦练,对技术精益求精,争当“青年岗位能手”。

B.志愿者在冬奥会闭幕式上向各国健儿挥手,言外之意是:欢迎再来中国!

C.果农们冒着炎热的天气奋战了好几个昼夜,轻而易举地把水果销售一空。

D.市民陈先生参与毽子操、游泳、跳绳等多项全民云健身运动,各得其所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正确;

B.有误,言外之意:指有这个意思,但没有在话里明说出来。不符语境;

C.有误,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省事。词义和“奋战了好几个昼夜”矛盾;

D.有误,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得到了满足。后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置。不符语境。

故选:A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获得了更加优越的发展机遇。

B.加快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和制定,有助于海上风电海域的通航安全。

C.我国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先后经过两次调整,更新的幅度超过了70%左右。

D.当前,科普工作不仅要提升科学知识,还要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思想。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积累常见病句类型,掌握每种病句类型的常见设错规律,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注意“抓主干,理枝蔓”。

【解答】A.正确。

B.有误,语序不当,应将“执行和制定”改为“制定和执行”。

C.有误,前后矛盾,应删掉“左右”。

D.有误,搭配不当,应将“提升”改为“普及”。

故选:A

【点评】病句辨析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

5.(8分)你跟同学到湿地公园开展研究性学习,恰逢工作人员布置关于湿地保护的宣传栏,你们想参与其中。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向工作人员表达你们参与活动的意愿及理由。

2)你们在研究性学习资料上找到了下面两段文字,想放在宣传栏上,请你根据对应的文字内容分别设计栏目名称。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开篇即以湿地起兴。“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在古人眼里,湿地充满了诗意之美。

作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它同森林、海洋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对维护生态、粮食和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3)你们决定拟一则标语放在宣传栏上,至少要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请你来完成。

【分析】1)本题考查表达能力。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向保护湿地工作人员表达你们想参与宣传活动的意愿及理由。言简意赅,用语文明礼貌,表达清晰得体。

2)本题考查宣传栏栏目设计。根据给出的句段内容来设计栏目名称。引用了《诗经》中的句子,写出了湿地的诗意之美。我们不妨这个栏目命名为:诗意的栖居。主要写了“湿地”对人类的作用,我们不妨将本栏目命名为:湿地的功能。

3)本题考查拟写标语。围绕“保护湿地”主题来写,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突出宣传性特点,至少要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解答】答案:

1)示例:叔叔(阿姨):你们好!保护湿地人人有责,我们也想为“保护湿地”工作出一份力。做宣传我们很在行,请同意我们加入“保护湿地”宣传队伍,好吗?

2)示例:诗意的栖居;湿地的功能

3)示例:保护地球之肾——湿地,从我做起!

【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二、(8分)

6.(8分)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双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浣溪沙》)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既加冠, 益慕圣贤之道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下面是某同学的诗句摘抄卡,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

诗句

批注

出处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春花初放,芳草才生。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秋霜正浓,芦苇茂盛。

《诗经•秦风•蒹葭》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冬雪如花,边塞奇景。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安能辨我是雄雌(注意“辨”的书写)

八月秋高风怒号

相见时难别亦难

去年天气旧亭台

三军可夺帅也

益慕圣贤之道(注意“慕”的书写)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46分)三、(5小题,16分)

7.(8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正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D 

A.不知其

陈康肃公

B.然后能自

窥谷忘

C.女有

一屠晚

D.谓大同

非木柿

2)把“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甲文引《兑命》佐证了观点:教学相长,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可以互相促进。

B.乙文描述的大同社会中,人人都能够受到全社会的关爱,都能够安居乐业。

C.乙文描述的大同社会中,人们都愿意竭尽全力地工作,但是不一定为了自己。

D.甲乙两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了整齐铺排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分析】参考译文:

【甲】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这样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乙】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A.善:好处/擅长;

B.反:反省/“返”,返回;

C.归:归宿/回来;

D.是:这/这。

故选:D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与,同“举”,推举,选举。信,诚信。修,培养。句意:选举有才能的人(为大家服务),讲究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A.有误,课文所说的“教学相长”与现在的理解不一样,现在的理解“教”“学”是两个主体,而课文所说的“教”和“学”是对同一个主体而言,即教师自身的学习与其教导学生的教育实践都是一种学习。

BCD.正确。

故选:A

答案:

1D

2)选举有才能的人(为大家服务),讲究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3A

【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8.(4分)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年未及冠,授朝散郎,献颂阙下。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节选自《新唐书•王勃传》)

[]擿:挑,挑出。阙:帝王所居之处,朝廷。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献颂阙下  多次

寤,援笔成篇  等到

2)王勃有奇才,文中有哪些体现?

【分析】参考译文:

王勃,字子安,是绛州龙门人。六岁时便善于写文章,九岁时得到颜师古所注的《汉书》来阅读,写了《指瑕》来指出其中的过失和疏漏。他年龄不到二十岁,就被授予朝散郎的官职,多次到宫阙下进献颂文。王勃写文章的时候,刚开始并不精心构思,先磨几升墨汁,然后尽兴饮酒,拉开被子蒙头大睡,等到醒来,拿过笔来就写完全篇,不用改动一个字,当时的人说王勃是打腹稿。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句意:多次到宫阙下进献颂文。数:多次;

句意:等到醒来,拿过笔来就写完全篇。及:等到。

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意思是“六岁时便善于写文章,九岁时得到颜师古所注的《汉书》来阅读,写了《指瑕》来指出其中的过失和疏漏”,可见王勃有奇才;结合“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意思是“王勃写文章的时候,刚开始并不精心构思,先磨几升墨汁,然后尽兴饮酒,拉开被子蒙头大睡,等到醒来,拿过笔来就写完全篇”,王勃写文章能一气呵成,可见其有奇才。

答案:

1多次;等到。

2)王勃六岁时便善于写文章,九岁时得到颜师古所注的《汉书》来阅读可见他有奇才;王勃写文章能一气呵成,可见其有奇才。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