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试题版)(2022年第60套)(2)

分类: 语文教学 |
二、阅读理解(48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7题。(4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7.词中“争渡”的“争”,在《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中有“争夺,竞争”和“怎,怎么”的义项。教材把“争渡"解释为“奋力把船划出去”,而有人认为“争渡”应解释为“怎渡”,即“怎么把船渡过去呢?”。你倾向哪种理解?试结合上下文加以分析。(4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4
欧阳公多谈吏事
张芸叟初游京师,求谒先达之门,每听欧阳文忠公、司马温公、王荆公之论,于文史为多,唯欧阳公多谈更事。既久之,不免有请“大凡学者之见先生,莫不以道德文章为欲闻者。今先生多教人更事,所未谕也。”公曰:“不然。吾子皆时才,异日临事,当自知之。大抵文学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吾昔贬官夷陵,彼非人境也。方壮年,未厌学,欲求《史》《汉》一观,公私无有也。无以遣日,因取架阁陈年公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且夷陵荒远偏小,尚如此,天下固可知矣。当时仰天誓心曰,“自尔遇事,不敢忽也。'迨”令三十余年,出入中外。忝尘三事,以此自将。今日以人望我,必为翰墨致身:以我自观,亮是当年一言之报也面。”是时,老苏父子间亦在焉,尝闻此语。其后子瞻亦以吏能自任,或问之,则答曰:“我于欧阳公处学来。(选自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有改动)
[注释]张芸叟官至吏部侍郎,是欧阳修的晚辈。“莫不”句没有不把道德文章作为最想听的。吾子:对别人的一“种尊称。及物:造福社会。枉直乖错:冤屈错误迨(dài)至,到。出入中外:指在朝廷和地方担任官职。忝(tin)尘三事:很惭愧位列三公。以此自将:拿这句誓言自勉。亮是当年一言之报也:亮,通“谅”,确实。报,回应,应合。任:担任,胜任。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不免有请(
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者之见先生
B.无以遣日
C.我于欧阳公处学来
D.或问之,则答曰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方壮年,未厌学,欲求《史》《汉》一观,公私无有也。
11.下列属于“亮是当年一言之报也”中“一言”所指代的一项是(
A.莫不以道德文章为欲闻者
B.吾子皆时才,异日临事,当自知之
C.大抵文学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D.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12.作者在文末写“其后子瞻亦以吏能自任”有什么用意(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8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8分)
能吸入的新冠疫苗
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呼吸病学》2022年5月20日发表了有关康希诺生物吸入用新冠疫苗的最新研究成果。
吸入用新冠疫苗是康希诺生物创新了给药方式,用雾化器将新冠疫苗雾化成微小颗粒,模拟新冠病毒从呼吸道黏膜侵入的逻辑,通过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从而有效免疫变异毒
。
这种吸入式“接种*流程像喝咖啡。每人一只口杯,在酷似咖啡机的雾化器前接一杯雾化的疫
苗,深吸气,保持5秒,正常呼吸,疫苗就接种完成了。
为确保该创新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验证,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将招募的420名18岁及以上已完成2剂灭活疫苗受试者随机分配为三组,每组140人,分别以低剂量康希诺吸入用新冠疫苗(
研究结果显示,序贯加强(俗称“混打)康希诺吸入用新冠疫苗安全性良好,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灭活疫苗同源加强。加强接种后28天内,吸入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不同剂量吸入组均无临床显著的肺功能异常发生,吸入剂型的安全性得到了充分验证。
而免疫原性结果显示,以康希诺吸入用新冠疫苗序贯加强免疫28天后,两个剂量组针对原
始毒株的中和抗体水平分别是灭活同源加强组的18.4-26.4倍。同时,序贯加强康希诺吸入用新冠疫苗对Delta
此外,康希诺生物吸入用新冠疫苗还可高效诱导黏膜免疫。加强免疫后28天内,序贯加强吸入用新冠疫苗
上述研究结果证实,康希诺吸入用新冠疫苗仅需肌注剂型的1/5,即可产生高于肌肉注射的
中和抗体水平,不仅可激发体液及细胞免疫,还可高效诱导黏膜免疫,达到三重全面保护
此外,吸入用新冠疫苗具有在2-8摄氏度长期稳定储运的特点,可大幅度降低接种点的管理成本,减轻医疗资源紧缺或交通欠发达地区的负担,为偏远地区的居民提供便利,尤其适用于边境、口岸以及从事高风险工作的人群。
13.吸入用新冠疫苗给药方式的“创新”表现在什么方面(3分)
14.与肌肉注射灭活疫苗相比,能吸人的新冠疫苗有哪些优越性(3分)
15.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吸入用新冠疫苗“接种”流程像喝咖啡,接一杯雾化疫苗、正常呼吸5秒后,深吸气即可完成接中。
B.为验证创新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研究将受试者随机分配为三组进行加强免疫测试
C.序贯加强康希诺吸人用新冠疫苗对原始毒株和
D.吸入用新冠疫苗具有在2-8摄氏度长期稳定储运的特点,能减轻医疗资源紧缺或交通欠发达地区的负担。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14分)
深巷里的老墙
在婺源农村小住几天。一出门,迎面就是一指墙,一走路,人就夹行在两墙中间每天出出进进,这墙就是一页读不完的书。
当地传统的砌墙方法是薄砖立砌、横搭、中空、填土,再外涂白灰。这样既节省材料又可保温,而且土在墙中,寓田于墙。新墙在刚落成之时洁白如纸,就是我们常看到的白墙黛瓦的微式格调。当初,一位泥瓦匠完成一座新房或一堵新墙时,断没有想到他却为大自然提供了一张作画的温床。
岁月之笔是这样作画的。先用细雨带驻军,与悲壮的《满江红》不同,他在这里留下了一首轻松愉快的小诗《花桥》“上下街连五里遥,青帘酒肆接花桥。十年征战风光别,满地芊芊草色娇。”当年的芊芊草色,现在依旧点染在寻常百姓家的墙头上。
但大自然并不满足于平面的艺术。风雨如刀,岁月如锥。白墙这里被铲去一块皮,那里被刻出一道沟,有时还被随意抽去一块砖,
你随意漫步吧,土墙、石墙、砖墙、篱笆墙,满墙上都草解人情,花惹人爱。只要你有耐心,任选一墙,就可以面壁一-两个小时,
有这样一堵老墙,原来曾是一座三层楼高的民居,已三面坍塌,唯留下一个楼的直角兀立在窄巷之上。直角往南的一面墙还比较完整,袒露着砖块横竖相砌的纹路和白色的灰缝。而靠北的那段已经塌得只剩下一条棱线,清晰地露出墙的筋骨结构。只见碎砖破瓦如瀑布一样倾泻下来,犬牙交错的砖块间露出当年填充的红土。唯有那个高高的楼角还十分完整,在蓝天的背景下划出一个标准的直角图形。楼角上方白云来去,一只孤雁在天际盘旋,风在轻轻地打着口哨。这时晚霞烧红了天边,风雨楼台,残阳如血。
我一时惊呆了,如果要给眼前的这幅画起个名字,就叫岁月。
我知道这个村子是有来头的,历史上曾出了二十七位进士。你看脚下的石板路与河边的洗衣石,路上一低头就是一块废弃
在走回家的路上,我有意绕来绕去多走了几条巷子。为的是再多读几段老墙。有一座土墙矮房,早已被主人遗弃,劣筑的红土墙面上夹杂着石块草根。而一坡青瓦斜披而下,瓦上长满嫩绿的厚厚的苔藓。苔薄这东西很有意思,不管是老砖、旧瓦、朽木、断墙,都一律公平地给穿上鲜亮的绿装。现在这绿苔青瓦的屋檐压得很低,直遮住了老土墙的额头。而墙脚正绽放着一束灿烂的。回我想,自从人类走出山洞发明了垒墙盖房,墙就与人长相厮守,从此墙上就烙下了人的体温、音容和身影。可借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已是弃了泥土,别了砖瓦,不见了柴墙篱笆。难得这深巷里还为我们保存了些有温度的老墙,保存了前人的眼泪和笑脸。我眺望深深的街巷,谁解这老墙里的密码谁又能读得懂这幅风雨斑斑却又四季变换的青绿山水画。(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9月4日第8版,有删改)
16.根据文章两个自然段,简要概括岁月之笔是怎样“作画”的。(3分)
17.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你想,无数个鲜活的生命自愿齐集到这面老墙上,跻身砖石,扎根红土,探身招手,与人共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18.作者在第自然段引用岳飞的诗歌《花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9.文章的结尾处写道“我跳望深深的街巷,谁解这老墙里的密码谁又能读得懂这幅风雨斑斑却又四季变换的青绿山水画?”结合全文,说说这两句话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五)阅读下面有关名著的文字,完成20-21题。(8分)
20.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写道“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藤野先生给身处异国他乡的鲁迅真诚的关怀和不倦的教诲,是鲁迅一生中的“重要他人”。
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位,写出他(她)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是谁,并结合名著相关内容简述这个“重要他人”给他(她)带来的积极影响。(4分)
A.简爱
21.《儒林外史》描绘了封建科举制度下一幅生动鲜活的士人百态图,作者对不同的读书人有不同的情感态度,试以下面两个人物为例简要概括。(4分)
杜少卿
三、写作表达(50分)
22.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作。(50分)
右边这幅漫画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讲述故事,也可以阐述观点。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地名、校名。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站在青春的门口,你有怎样的思考你有怎样的展望勤奋,合作,实干,创造……你将用怎样的行动来描绘青春的画卷。
请以“我用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文中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