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舍《春风》《我的母亲》阅读训练及答案

(2022-09-12 19:32:14)
分类: 语文教学

       老舍

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再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时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地点现在天边。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给我带来丝丝的甜美。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所谓春风,似乎应当______________。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地刮。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地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记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可以设法减除对风是没办法。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它自由地刮,我死受着苦。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单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理去呢苏杭的春天应当没有这不得人心的风吧我不准知道,而希望如此。好有个地方去避风

此文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改动

1.请根据对本文的理解,试写出济南与青岛两地在气候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写济南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山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______________写青岛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海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______________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是写春风的,可是为什么前文却用了大量的文字来写济南、青岛秋天的美丽呢试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第段中说,济南、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那么,作者心中的春风应当是什么样呢请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发挥联想和想像,运用准确形象的言,在本段画横线处具体描写出作者心目中的春风。

所谓春风,似乎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认真阅读第段文字,仔细揣摩和品味关语句,谈谈济南、青岛两地春风的肆虐给作

者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答:

6.请体会文章描写景物所采用的比喻、拟人手法的特点,以为对象,写一段话50字左右。


我的母亲
老舍

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做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有删改)

1.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哪些事情?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条概括。

2.文章多次写母亲的“泪”。请结合上下文,揣摩语句,体会情感。参照示例,完成表格。

语句

情感

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母亲在变乱中承受苦难的酸楚、隐忍

……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1)

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2)

3.文章第段写道“我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感化(至少说出两点)。

4.老舍先生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请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2)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5.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对“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句话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对此的感悟。(不超过60字)


【参考答案】

《春风》

1.相同点:两地的春天都多风,两地的秋天都长而晴美。不同点:夏天,济南很热,青岛是避暑胜地;冬天,济南冷,青岛温暖

2.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和褐色的石层舒适和安全秋海的绿波、白帆和小岛丝丝的甜美

3.写济南、青岛两地秋天的美丽,是为了以秋美作铺垫,反衬春风的粗猛和寒冷,突出两地春风的令人不快。

4.答案示例:温柔可人,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地传送花香,同情地轻轻掀起禽鸟的羽毛,给人舒适温情的感觉。

5.两地的春风给作者以痛苦而又无可奈何的感受。

6.示例:

露:露水像晶莹的珍珠,沾在草叶和树叶上,亮闪闪地向你眨眼。你可以用手轻轻地去触摸它,凉丝丝的,就像一股清泉流进你的心窝。

霜:高洁的你,白得耀眼,像一位雅士,在冰冷的深秋,傲然地屹立在萧索的田野上,不畏强权,不畏凄凉的人生。

《我的母亲》

1.母亲操劳衣食,辛苦持家窘迫时母亲仍想方设法热情待客变乱时期,母亲想办法渡过难关勇敢应对变乱“我”考入师范学校,母亲筹集资金助“我”上学助儿升学“我”回校时,母亲充满爱恋,与“我”作别宽仁离别

2.(1)母亲和儿子分别时的不舍;母亲艰难筹款的辛酸(或“对儿子选择的支持”)

2)母亲对儿子学业有成、能帮衬家庭的欣慰。

3.母亲爱护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由此“我”养成爱花的习惯;母亲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由此“我”养成爱清洁的习惯;母亲总是设法款待客人,由此“我”养成好客的习性;母亲是个弱女子,可是在关键的时刻却能横起心来,由此“我”形成了软而硬的性格。

4.1)运用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母亲对儿子回家过年的喜悦,以及得知儿子即刻就要返校的惊讶、无奈和怅惘。(意思对即可)

2)运用反复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我”对母亲去世的痛惜与不能奉养的遗憾之情,总结全文。(意思对即可)

5.理解:母亲不但养育了“我”而且影响了“我”的习惯、性格、习性,影响了“我”一生。

感悟:

【示例1】父母是我们生活中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人格的形成产生影响。当我遇到困难、意志消沉的时候父母总是教导我鼓起勇气,战胜困难,走向未来。

【示例2

母亲给了我生命,教育我成人,当我与同学闹矛盾时,她总是告诉我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母亲让我学会了宽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