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未了|老舍与济南(4)

(2022-09-08 11:09:22)
分类: 语文教学

(2)匀净的《离婚》

“张大哥是一切人的大哥。你总以为他的父亲也得管他叫大哥。他的‘大哥’味儿就是这么足。”这是离婚的开头,让我想起了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开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

《离婚》的“匀净”,是老舍先生自己做出的评价。在《我怎样写<离婚>》中,他说:“匀净是《离婚》的好处,假如没有别的可说的。我立意要它幽默,可是我这回把幽默看住了,不准它把我带了走”。在我的理解中,匀净,一好比是一盆烙饼用的面糊,细腻、顺滑,没有未化开的面疙瘩,没有大嘟噜小块,这样烙出的饼才整齐、均匀,火候一致;另一好比是手工匠人,吹糖人,捏面人之类,讲究技巧,懂得控制,不急不缓,行云流水,出来的成品精细、好看,让人爱不释手。

《离婚》是一部关于小市民的故事。一群国民政府里的小科员,普通到连名字都没有,只以张大哥、老李、老吴、小赵等等代之。《离婚》里前后写了六对夫妇,其中四对闹过离婚,包括老李和李太太,吴太极和方墩儿太太、邱先生和邱太太以及马克同和马少奶奶,好不热闹。

张大哥夫妇和老李夫妇是故事的主角。张大哥爱做媒,老李给他的定义是“男性的媒婆”。张大哥体面、热心,从不得罪人,他热热闹闹地做媒,敷敷衍衍地办公,张大哥永远在社会的车辙里走,让他像老驴似的带着“遮眼”去转十年二十年的磨,他甘心去转;叫他在大路上痛痛快快地跑几步,他必定要落泪。老李来自乡下,大学毕业后成为了衙门中的一名科员。父母为他包办婚姻,他无力反抗,社会的黑暗让他苦闷、难过,衙门像怪兽,他却不得不敷衍、苟且。张大哥的儿子张天真的意外被捕打破了生活的平静。衙门里平常与张大哥敷衍的同事全都退避三舍,怕受牵连,只有老李站出来替张大哥出钱出力,并去求恶人小赵解救天真。 小赵收了张大哥的房契、老李的钱,还趁机勾引了张大哥的女儿秀真。张大哥的天彻底塌了。在张大哥家寄食多年的穷亲戚丁二设计让小赵先救出了天真,然后干脆利索地除掉了小赵。张大哥又恢复了往日的虚热闹,而老李断然辞职带着家眷和丁二回了乡下。

老李因为不想继续过妥协和敷衍的日子选择回到乡下,可乡下就是一片净土吗?他的逃避只是因为“诗意”的彻底破灭而已;方墩儿太太,和丈夫大闹一场后,最终还是接受了吴先生纳妾的事实,心高气傲的文学士邱太太在面对丈夫外遇时也选择了妥协,至于温柔美丽的马少奶奶,估计最后也会和回归家庭的马克同继续过下去。四对闹离婚的男女,最终的结果都是不离婚,一个字:“混”!

人生的妥协和敷衍在任何时代都是逃脱不掉的。如果说张大哥的涮羊肉是现实,那么老李的诗意便是理想,不管诗意是多么美好,人还是要吃面包的。至于如何平衡,全看个人的选择和智慧吧!而婚姻,要达到真正的幸福和美满,必须建立在健康的婚姻制度和健美的文化上,这是作者为旧时代敷衍的苦闷的婚姻找到的总“根”儿。

(3)老北京风味的《牛天赐传》

如果说老舍先生在写《离婚》的时候是把幽默“看住了”,那么,他在创作《牛天赐传》的时候是彻底撒开了,幽默像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欢蹦乱跳。我窃以为,《牛天赐传》是最能代表老舍先生语言风格和北京特色幽默的作品,用一句俏皮话来形容,把幽默放车上——忒幽默了。

《牛天赐传》是一个小孩从出生到二十岁的成长史。小孩大名“天赐”,寓意天官赐福,小名福官,牛老者夫妇是他的养父母。牛天赐的生命是个两截的,一方面说,他是幸运的,牛老者夫妇都爱他,尤其是牛老者,性格温和,不但是标准的慈父,而且是成功的商人,为天赐提供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天赐也是不幸的,弃婴的标签一直跟随着他,牛老太太为了让他长成官样的孩子,在他还是婴儿的时候绑住他的腿,让他一直躺着,结果,“拐子腿”和“扁脑杓”又成了他的另一标签。牛老太太的过度管束,家庭教师的不负责任,民国学校教育的种种弊端,幼小的天赐只能靠自己的智慧跌跌撞撞地去应付这一切,而最终成了一个善良的对金钱不甚在意的对人生充满幻想的乐观的“废物”少爷。

初看《牛天赐传》,好像只顾着它可乐的那一面去了。书中的主要人物牛老者夫妇、天赐以及牛家的仆人四虎子、老刘妈、冀妈,天赐的家庭教师王宝斋等个个性格鲜明,就连那些出场次数极少的人物---像一篓油似的米老师,牛老者的远房弟媳雷公奶奶等也让人印象深刻。当然,故事的主角是我们的小英雄天赐。小婴儿时,“手脚被捆了个结实,一动也不能动。牛老太太的善意,唯恐他成了罗圈腿;后来,天赐的磕膝拧着,而脚尖彼此拌蒜,永远不能在三分钟内跑完百米;这个,牛老太太没想到。没有思想的善意是专出拐子腿的。”三岁时,“他觉到:生命便是拘束的积累。会的事儿越多,拘束也越多。他自己要往起长,外边老有些力量钻天觅缝的往下按。手脚口鼻都有规矩,都要一丝不乱,像用线儿提着的傀儡。”七八岁时,“自要醒着手就得摸着,脚就得踢着,鞋要是不破了便老不放心。说话的时候得纵鼻,听话的时候得挤眼,咳嗽一声得缩缩脖,骑在狗身上想起撒尿。一天老饿。声音钻脑子,有时故意结巴。眼睛很尖,专找人家弱点。狡猾,有时也勇敢;残忍,无处不讨厌。”十六七岁,“细一想,他什么也不懂,十六七年的工夫白活。手艺没有,力气没有,知识没有。他是个竹筒儿!”二十岁,当虎爷骂他:“你是少爷,少爷就是废物,告诉你吧!”“天赐没法儿反抗,他真是废物。他那个阶级只出小官,小商人,和小废物。”

我那时习惯睡前听《牛天赐传》,经常听着听着笑得停不下来。笑过以后再品,便能觉出一些滋味来了。在天赐二十年的成长过程中,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童年的影子。牛天赐的困惑、烦恼、所思所想,我们多多少少都经历过,因为成长的烦恼不会因时代的发展而发生根本的改变。而已经做了父母的人,更是可以在其中看到双重的影子---孩提时代的自己和已经作为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自己。养大一个孩子和教养一个孩子有着天壤之别,一个刚落地的娃娃,像一株小幼苗,家庭、社会、学校,父母、老师、周遭的人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他的成长。一个不小心,便是永远的“拐子腿”、“扁脑杓”;而压制、歧视、嘲笑、冷遇永远不会让一棵幼苗长成顺顺溜溜的参天大树。所幸,天赐天性善良、乐观,哪怕是在遭遇养父母双亡被迫搬出牛宅而不得不和虎爷摆摊卖水果为生时,他依然想得开,放得下身段来。

因为牛老者的善良和仁慈,天赐的好运来了,他幼年时的家庭教师王宝斋回来报恩了。在王老师的帮助下,他由一个连初中都未毕业的无业游民变成了一名在北京读大学的大学生。

老舍先生和赵少侯先生后来曾经合写牛天赐续传——《天书代存》,虽然最终没写完,但我觉得也无太大遗憾。因为以天赐的性格和运气,我不能确定他的未来会有多好,但我断定他将来的生活一定不会太坏,因为天官会继续赐福。这小子,有点运气。

《老舍与济南》的三部分内容终于完成了。其实,从第一眼看到老舍故居开始,我大概就在脑海里构思和积累这篇文章了。就像老一辈人糊鞋底子,一层布一层浆糊,一层浆糊一层布,慢慢地就会越来越厚了起来。我每去一次小院,每读先生的一页文章,每看一个影视片段,脑海中某处的记忆便自动加厚一层。当我开始动笔的时候,眼前浮现的是我一次次走在南新街的情景:天是蓝的,阳光是暖的。寂静的胡同中,我有时会邂逅一只踮着脚走路的黄白猫,有时会碰到几个蹦蹦跳跳的小学生,有时只有一辆孤独的蓝色共享单车停在那里。我的脑海中闪现的是《月牙儿》中的清纯美丽的少女,是《离婚》中的马少奶奶,温柔而有诗意,还有可爱的菱,调皮的英……我的心里默念的是先生那些活泼生动的文字,于是,我手中的笔就这样不停歇地写,一字一句仿佛从心里流淌出来似的。从1930年到2022年,九十多年的岁月倏忽已过,济南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当我看着趵突泉那三个欢快的泉眼,当我看到碧波荡漾的大明湖,当我爬到千佛山的齐烟九点处,我总会想,如果先生能看到今天的这一切,一定会写下关于济南更美的篇章吧!

作者简介: 康利利,山西省保德县人,热爱文学,醉心写作。

壹点号 闲敲棋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