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爱林:《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作为经典的启示(2)
(2022-07-19 13:34:55)分类: 语文教学 |
二
毛泽东一生所作的诗词中,用电报赠远征人的只有两次,一次是写给彭德怀的,一次就是写给丁玲的。虽然看起来是写给个人的,我以为,都不完全是写的个人。就丁玲而言,它既是我党特殊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工作予以高度重视的表达,又是寄语广大作家拿起手中的笔投身到推介和讴歌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中的一种殷切希望。可以这样说,正是党中央、毛泽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鼓励和鞭策着丁玲这样的革命作家进行创作,也只有丁玲这样心中已经树立起对共产主义坚定信仰的革命作家,才能在创作中不辜负党中央、毛主席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无比信服的忠诚,成就了丁玲的辉煌人生,也是《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成为经典的动力源泉。
在国统区,丁玲作为一名作家,已经脱颖而出。
“四一二”事变后,身在北京的丁玲开始写小说。《梦珂》是丁玲的第一篇小说,这是一篇取材于她自己投考电影演员的那段生活经历的作品,主要写了她对这段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该小说得到了主编叶圣陶的赏识,在《小说月报》上刊发,引起了文坛的关注。这是丁玲以笔名“丁玲”创作的开始。在叶圣陶的鼓励下,丁玲又写成了《莎菲女士的日记》,在《小说月报》上刊发。它的刊发,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成为了丁玲的成名作。这是一篇日记体裁的小说,之所以获得极大的成功,在于丁玲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创造了一个在她以前的女作家笔下未曾有过的现代女性的形象,表现了五四运动后知识女性的苦闷和追求。在这之后的几个月里,丁玲陆续创作了短篇小说《在暑假中》和《阿毛姑娘》。一九二八年十月上海开明书店将之结集出版,命名为《在黑暗中》。这是丁玲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由此奠定了她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随后,评论界掀起了“丁玲热”,丁玲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大。
取得成功后的丁玲决定与丈夫胡也频一起从北京南下上海,并和沈从文一道创办了《红黑》月刊。从这时起,丁玲、胡也频开始阅读到了鲁迅和冯雪峰翻译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受其影响,胡也频的思想得到洗礼,成为了一名革命战士。一九二九年五月,胡也频创作了中篇小说《到莫斯科去》。丁玲则在《红黑》上发表书评,介绍和推荐此书,同时完成了《韦护》的创作。这部小说以革命加恋爱为主题,以瞿秋白和王剑虹为原型,描绘了革命者韦护的性格和心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以《介绍〈到M城去〉》和《韦护》的发表为标志,丁玲完成了她从文学走向革命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这就是她的九姨向警予。向警予一八九五年生于湖南溆浦县,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及创始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唯一的女创始人。十五岁在常德读书时,她与丁玲的母亲余曼贞结拜为姐妹,因而成为了丁玲崇拜的偶像和思想的启蒙者。丁玲从小就受到她的影响。在丁玲走上革命的人生路上,向警予多次予以教诲,令她终身难忘。一九二八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向警予被捕,同年五月一日被杀害,终年三十三岁。她的死令丁玲震惊和愤怒,并使丁玲更进一步认识到要用手中的笔同反动派进行斗争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