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传生:回忆我与乡贤王玉宽的交往(原版)(3)

(2022-06-07 10:43:14)
分类: 文艺撷英

02


那次与王玉宽先生的偶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灵魂是一次洗礼,使我深刻认识到“高人”在民间,农民中就有大学问的“高人”,像王玉宽这样的民间高人,不管在什么环境下,在什么困难面前,他不忘初心,敢于、善于迎难而上,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
我与王玉宽相识一年后,就离开了故乡五莲县,离开了朝夕相处的领导和同事,应征入伍到了塞外边疆,天山脚下,虽然离家相隔万水千山,故乡人民勤劳、朴实、善良、厚道、艰苦朴素、任劳任怨的精神,时刻鼓舞着我,农民书法家王玉宽那种坚韧不拔,吃苦耐劳,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治学精神,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激励我勇往直前,刻苦学习,刻苦钻研,术业有专功,只要有目标,肯努力,不放弃,勇往直前,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到部队后,我经常回忆起王玉宽先生为艺术认真、执着的模样,我也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写作计划,在绝对不耽误训练,劳动和勤务工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星期天时间,加强自学和写作,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昌吉日报》等发表了六十多篇新闻报道和文章,当兵半年时间,就当了班长,加入了共产党组织,刚满一年时间,就被提拔为营部代理书记,满两年时间,被转为营部书记;当兵三年就被任命为连队副政治指导员,不久被调到师政治部任干事。1978年9月转业回五莲县委工作,曾任县委党校副校长,县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兼县多种经营办公室主任,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县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县电力局局长兼党委书记。
回五莲工作的这段期间,我未曾忘记那位农民书法家王玉宽,到处打听这位老农民的状况,打听他的村落和住处,从莒县一位朋友口中得知,王玉宽是莒县库山乡源河村人,他还健在,不过由于年事已高,不能进行体力劳动,家庭收入很低,日子十分清贫。知道这些之后,我于1990年春天,同我的老同事刘加业书记一起,利用去管帅镇出差的机会,自费在镇上买了一袋面粉,一些家庭日用品,白酒之类的必须生活品,去看望这位德艺双馨、德高望重的老书法家。
走进王玉宽低矮、破旧的房子内,他端坐在窗前,借着日光在工工正正地写字,炕上躺着久病不起的老伴,家徒四壁,没有农村人家大囤满,小缸尖的殷实,没有齐全的农具,也没有鸡飞狗叫畜禽兴旺的景像,只有两个相依为命的老人,孤独地守着这个破旧的家。我说明来意,一不是来求字,二不是麻烦做什么事情,只是来看看他,看看这位二十四年未见面的老人,告诉他五莲还有一个与他只有一面之交的老朋友,从未忘记过他。
老人内心非常激动,对于长期瘫痪卧在炕上的老伴说:“这个张同志,原先是五莲县招待所管事,照顾我很好的小伙子,是二十四年前在五莲认识的老朋友,他给送来一些面粉和吃的,够咱一个多月的生活,咱们不愁吃的了。”他的老伴舒展开脸上的皱纹,会心地露出笑容。
听着老人简短的话语,我内心象刀绞似的一阵痛疼,这是两个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无奈与挣扎欲哭无泪、凄惨的对话,深深的刺疼我的心灵。这次来,我顺便给王玉宽带了两本不久前出版的新作,一本是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杂文集《弘廉刺贪》,一本是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诗歌集《草芥馨音》,当他将这两本书接到手后,立即翻阅了几页《弘廉刺贪》的内容,开怀地笑了,“不简单呀,忧国忧民,读史明道,通古博今,是当今难能读到的好书呀,我一定认真拜读,以后可以写写自己的体会。”
老先生没有食言,他读了《弘廉刺贪》和《草芥聲音》后,十分认真的为这两部著作撰写了二首七言律诗:
“莲峰壮观举世闻 毓秀钟灵萃英群,
作家辈出深松裡 椽笔常栖乱石村
痛砭时弊赤胆壮 力挽狂澜碧血奔
敬佩大作回天力 弘廉刺贪壮国魂”
“不居篱下不栽盆 甘与草菜作此邻
雨露风霜皆历尽 晚香留与惜花人”
---- 刘笑非咏菊花诗
五莲县作家张传生赠《弘廉刺贪》《草芥馨音》读后抒感作七律二首时为一九九零年八月廿日。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SnXyIfoMkTEibFic651Mic9N0httZrVNAI2uDBdbU00xdnAL70g1zJJEgCRSqoMqicVOYTeAzLDwxm0SjKTDibrJsQg/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王玉宽老先生还用他最善镸的楷体,书写了这两首不可多得的中堂墨宝,成为我家一直珍藏的藏品。当时王玉宽先生当年已七十三岁高龄,老伴常年因病瘫痪在炕上,他已无法出门,所有应酬力不从心,在如此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还精心的为我的著作,作诗,作画,这是多么深的感情,多么宝贵的友谊,友情。这不仅仅是两首诗、两幅字画啊,而是老先生的一腔激情的力作。
当我郑重地展开这两幅余墨飘香的大作,捧在手中,拜读再三,这是一幅字体端庄精美的书法,读着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的律诗,感到每一字、每一句对我都充满鼓励和真情。多年以来,虽然当今名家巨擘与我也多有字画相赠,我也收藏很多名人手迹、字画,但在我心中这幅字画的分量依然很重,当时即发出:“老爷子道业深厚,学富五车,知吾者,老先生王玉宽也!”的感慨,王玉宽先生所赠字画,至今与我收藏字画一起珍藏于我的草芥书斋.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SnXyIfoMkTEibFic651Mic9N0httZrVNAI2Sohtcvezmul3HIDfErPb37bianib3WQQicuwVAgkTSd2nlaGsicyTXFiaibw/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03


王玉宽出生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库山乡源河村,祖辈是农民出身,他出生于1917年,病逝于2003年,在世86岁,他字容普号精勤室主人,在民间留下了许多石碑的碑刻,墓志铭刻,对联,挽联字刻,字画墨宝和朋友间应酬,对答的书信,字画,赠品,可谓无计其数。在文人圈内、书法界,许多人对他肃然起敬,十分尊重。
王玉宽的父親是非常开明的人,他就是再苦再累,也供其儿子读书,让其关在屋子里学写毛笔字,王玉宽从六岁开始读书学字,临摹颜真卿的字帖,在学颜真卿的同时,他还临摹了柳体、欧体,同时学习绘画、篆刻,练就了一身童子功。14岁时,自己就能独立完成刻字制印。17岁时,就能给四邻庄书写碑文,墓之铭以及红、白事的对联,挽联的撰写。王玉宽的家乡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归鲁中南行政公署,莒北县政府,是山东解放区,解放最早的地区之一,家乡的解放,农民翻身做主人,家中有了土地,王玉宽同千千万万的农民群众一样欢欣鼓舞,热情奔放,释放出无穷的力量,他利用自己的特长,给鲁中南行政公署和莒北县委、县政府的各部门写门牌,刻印章,当时机关各部门的门牌,印章,文件头都是出自王玉宽之手。
后来王玉宽当了几年小学教师,在教学之余,利用业余时间,刻苦读书和练习书法,他的审美观念发生很大变化,其书法境界和对自己的要求上了一个台阶,进入一个新的层次,眼界也越来越高,为了全面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和艺术境界,王玉宽广临魏晋诸家,汉碑篆隶,并借鉴现当代一些名人墨迹,博览广收,博采众长,凭着他的悟性和几十年的苦学苦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刻苦的学练和钻研,形成了他以工整秀丽,精到严谨,遒劲浑厚,温润典雅为特点的书风。他治学严谨,学练刻苦,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书画之风,与崔祝生、任英民、马世治等一起被称为“莒县六老”。由于一些历史的变故,王玉宽失去了小学教师的身份,又重新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农民。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SnXyIfoMkTEibFic651Mic9N0httZrVNAI2iaH1eIlPyYBj6uUAc5KSVTIpJyXf0ialMsgsKpxe78F3E14w5Z6143Hg/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王玉宽没有因为身份的变化,而放弃自己真诚热爱的书画事业,他孜孜不倦的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其作品多次参加全省及全国的展览,1994年在山东省人大系统举办的全省“金春杯”书画摄影大赛中获二等奖,多家报刊、杂志对其作过报道和评介。《大众日报》等栏目曾在多年时间一度以王玉宽的题书,做为长期专用标题,中央文史馆,山东,广东,江苏,河南,内蒙古等省、自治区文史馆都收藏了王玉宽的作品。
但是,在当代书法界,将楷书写得好看的人的确不少,能将书法写得好看,而且有独特的自己个性,有艺术风格,艺术品位,艺术特色的人却是凤毛麟角,少得可怜。特别是像王玉宽这样一个纯粹的老农民,出一趟门,不管远近,要靠步量,因为他囊中羞涩,坐一次车,车票钱就是他一家人多日的生活费的开支,他那能舍得坐公共汽车呢?他的书法作品之优秀,不是那些钱权交易的大款们吹捧出来的,也不是靠“拉关系”,走歪门邪道,交易而来的。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实实在在的老农民,一个不惟名,不惟利,什么都不图的农民书法家。
王玉宽的家乡是古莒国,古莒国在春秋、战国时期雄居山东东南597年之多,北临齐国,南靠鲁国,后被楚国占领,既有齐鲁工农业齐头并进之风,又有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还有楚民的聪明才智。建国之后,莒县县委、县政府的历任领导,非常重视当地文化建设,非常尊重和善于扶植当地文化名人,象王玉宽这样本份,厚道,朴实,博学谦虚谨慎,一丝不苟的地方文人,当然会受到县委、县政府既县机关各部门领导的重视和尊重。莒县自1981年开始,将王玉宽吸收为县政治协商委员会的常委,让其参政议政,为家乡的父老乡親代言。莒县由临沂地区所辖时,王玉宽成为临沂地区书法家协会主席。日照市成立后,莒县成为日照市的所属县,王玉宽成为日照市文艺联合会,莒县文艺联合会,莒县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并且是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的会员,先后被聘为山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王玉宽自己一生身居陋室,过的十分清贫、清苦,他自己宁肯省吃俭用,却把一分一角一元长期积攒的钱,捐献给敬老院,幼儿园,学校,医院,社会救灾,慈善事业,捐款达数万元。八十年代初,他配合崔祝生先生发起筹建莒县书画篆刻学会,为发展莒县书画艺术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由于王玉宽德艺双馨,德高望众,许多社会青年拜他为师,愿意跟随他学习书法技艺,王玉宽在书法艺术的追求和艺术研究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他从来不保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用全身心奖掖后学,作他们的良师益友,培养了许多有学养的青年艺术家,书法家,文化专家。
王玉宽先后做了五届莒县政协委员会常委,他利用各种会议,各种场合,各种形式向各级政府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非常有价值,对于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有建设性的意见,提案和议案、建议,受到县政治协商委员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王玉宽先生得到人民群众的尊重、爱戴,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和赞誉。
王玉宽先生做古已整整十七年时间,他所留下的字画和作品到底是“价值连城”,还是“一文不值”,对于老先生本人来说,已经不重要了,也早已失去实际意义。但是,我们不会允许对老先生的艺术品位、艺德、才能进行污蔑和贬诋!我还是要劝告那些头戴五光十色“桂冠”,自诩什么这“专家”发表谬论,极尽诋毁之能事。大家冷静的想一想,像王玉宽这样善良、仁慈、仁爱、和蔼的老人,他一辈子没有脱离庄稼地,没离开过源河那座穷山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穷得叮当响的老农民,他即使有一个“著名书法家”的头衔,却一辈子与世无争,对任何人满腔热忱,恭恭敬敬,彬彬有礼,善意善为,对任何人,在任何和环境下构不成任何“威胁”。他是穷山僻壤中,一辈子含辛茹苦,吃尽人间苦头的一介穷书生,坎坎坷坷,一生遭际令人心酸,怎么还会忍心欺凌他,指责他呢?
我敬劝那些争名于朝,争利于市,自诩“专家”“权威”们放下手中大棒,高抬贵手,饶了这位离世多年的老农民吧,万万不能再诋毁这位已故的老人了,王玉宽先生的在天之灵会知道,他在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的诸多学生心中,王玉宽所遗留下的许多碑刻、石刻、篆刻和艺术作品都雅俗共赏,他是当代书法艺术的践行者、山东文化艺术的传薪者,即使抹去“农民”二字,作为书法艺术家也是当之无愧。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SnXyIfoMkTEibFic651Mic9N0httZrVNAI2jPZXicKKlBrNgGDxn9agOfRMQPqXvwcTATQabURoP8UllWMdDLWhFHA/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SnXyIfoMkTF59JSHftMNn0nydenIGlsuTMWB3t5wWX17ls3iaqfossXqNsnPc65qUlnIiaEYl4SwYTaVjPdJRb4g/64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


张传生简介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SnXyIfoMkTHyBLuB8AD8WIKmrlZ6AUF1gnSzuYDncaCObULeQTtw6OGicBtX5DKloicEnbdKe8E2uLvP86KonnmQ/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张传生,1947年出生于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洪凝镇中疃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政工师、高级记者。中国国际《金瓶梅》研究会理事、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理事、山东《金瓶梅》学术研究会副会长、山东《水浒传》学术研究会副会长。
1964年8月6日参加工作。1968年2月入伍,历任营部书记、副政治指导员、政治部干事。1978年9月从乌鲁木齐部队转业,任五莲县委党校任副校长;1982年7月任五莲县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兼县多种经营办公室主任;1983年1月,任五莲县委办公室副主任;1987年7月,任五莲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1989年12月,任五莲县电力局局长兼党委书记;1992年12月,任山东送变电工程公司任副总经理;1995年7月,任山东鲁能集团副总经理兼实业总公司总经理;1996年1月,任鲁能物业集团副总经理;1998年8月,任鲁能农牧总公司总经理;2001年3月,任鲁能恒源经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任鲁能信谊集团董事长;2004年7月,任山东电力报社社长、书记。2007年5月退休。曾获山东道德建设十佳标兵、山东省优秀政工干部、山东优秀党委书记、华北电力优秀党委书记、华北电力优秀政工干部、全国电力普法个人标兵。利用业余时间写作,迄今出版作品集25部,正在出版24部。其中,散文《钟灵清音》获全国电力文学创作一等奖;诗歌《喊绿》获山东泰山文艺创作一等奖。荣获全国电力“文艺之星”,《山东文学通史》称作者是“文革”前山东诗歌创作的代表。《山东文学现代史》称作者是现代绿色诗人,环保诗人。
作者张传生创作年表:
1979年8月创作杂文《“四人帮”与蛀虫》,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合著)
1990年2月创作杂文集《弘廉刺贪》,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0年4月创作诗歌集《草芥馨音》,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1年12月创作散文集《钟灵清音》,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
1993年11月创作小说集《苦涩人生》,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
1994年8月创作诗歌集《清灵云阶》,由华龄出版社出版
1998年11月创作散文集《星夜灵音》,由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
2001年12月创作诗歌集《荒漠晓露》,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
2003年11月创作小说集《浪迹吐尔盖》,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
2003年11月创作诗集《梦走地球村》,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
2005年7月创作诗集《喊绿》,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7年4月《百姓论语》,由黄山出版社出版
2010年7月《丁惟宁传》,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
2012年12月《草芥书斋珍藏名人尺牍墨迹》,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主编著作目录:
1990年6月主编理论著作:《干部政治读本》,由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1年5月主编理论著作:《职工政治读本》,由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2年1月主编理论著作:《诚信——鲁能恒源经贸集团立业之本》,由齐鲁书社出版
2002年3月主编企业文化专著:《格言名句》,由华艺出版社出版
2002年5月主编理论著作:《企业思想政治读本》,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2年6月主编理论著作《企业管理规范》,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3年5月主编企业文化专著:《诚信生金》理论篇,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3年5月主编企业文化专著:《诚信生金》理论篇,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3年5月主编企业文化专著:《诚信生金》典型篇,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