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序(附注释)(3)
(2022-05-09 13:30:28)分类: 文艺撷英 |
〔注释〕
志:心志,指思想感情。所这:所至,所达到的地方。形:表现。《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关雎》《麟趾》:《诗经》的篇名,《关雎》是《周南》的第一篇,《麟趾》是《周南》的最后一篇,这里用以代表整个《周南》。正始之道:正其初始之大道,语出《毛诗序》。孔颖达疏云:“高以下为基,远以近为始,文王正其家而后及其国,是正其始也。”如《关雎》一诗,《毛诗序》认为是“乐得淑女以配君子”,这就是所谓“正其始”。著:显现。语出《礼记·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郑玄注云:“濮水之上,地有桑间者,亡国之音于此之水出也。昔殷纣使师延作靡靡之音,已而自沉于濮水。后师涓过焉,夜闻而写之,为晋平公鼓之,是之谓也。”桑间、濮上本皆地名,因为有这样一段历史传说,故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表:出现。风雅之道:指《诗经》的传统。风雅:《诗经》中的国风和大雅、小雅,这里代表《诗经》。粲然:鲜明的样子。炎汉:即汉朝。汉属火德,故称炎汉。阙涂:指诗歌发展的道路。厥,其。涂,通“途”。退傅:指西汉韦孟事。韦孟为楚元王傅,又为其子夷王、其孙王戊之傅。戊荒淫无道,韦孟作诗讽谏。后退职居邹,又作了一篇。两首诗均为四言。因后一首诗是居邹所作,故称“在邹之作”。降将:指李陵。河梁之篇:相传李陵送别苏武时作诗三首,其中第三首有“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之句。四言:指韦孟诗。五言:指李陵诗。以:而。11三字:指三言诗。九言:指九言诗。《文选》吕向注:“《文始》:三字起夏侯湛,九言出高贵乡公。”夏侯湛,西晋人。高贵乡公,即曹髦,曹丕之孙。12镳(io):马勒在口中的部分叫衔,在口旁的部分叫镳。“分镳并驱”是比喻不同的诗体并行不悖。13颂:一种颂扬德业的文体。所以:用来……的。游扬:称扬。德业:道德功业。《毛诗序》:“颂者,美圣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14吉甫:尹吉甫。周宣王之臣。穆若:《诗经·大雅》中有《蒸民》一诗,是尹吉甫所作,诗的内容是颂扬周宣王的大臣仲山甫的,其中有“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之句。穆,和。如,与“若”通用,形容词词尾。这里取诗中“穆若”两字代表这一首诗。15季子:指春秋时吴国公子季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季扎出使到鲁国,鲁国为他演唱《诗经》,他听了《颂》诗以后赞叹道:“至矣哉!……盛德之所同也。”“‘至矣’之叹”即指此。16舒布:舒发陈述。“舒”与“诗”双声,以“舒布”释“诗”,是声训。既言如彼:已经像以上所谈的那些。17总成:总括成功。“总”与“颂”叠韵,以“总”释“颂”,也是声训。此:指上述尹吉甫所作的《蒸民》和季扎所赞扬的《颂》诗。18箴(zhn):用以规戒劝告的一种文体。补阙:弥补过失。这句是说箴这种文是由于补阙的需要而产生的。19戒:用以警戒的一种文体。弼(ì):辅助。匡:纠正。20论:用以阐述道理的一种文体。析:分析。精微: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