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厚均:《文逊与山水美学的建构(3)
(2022-05-09 11:15:01)| 分类: 文艺撷英 |
此外,《文选》中的公宴、祖饯、游仙、招隐几类也值得关注。公宴一般是皇室或王侯召集文人在园林或城市近郊游玩、宴饮、赋诗,祖饯则是朋友间祭道饯别。二者相近之处在于,身处自然环境之中,不觉游目骋怀。如曹植笔下的西园,“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公宴诗》),一片鸢飞鱼跃、活泼泼地景象;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首四句云:“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云去苍梧野,水还江汉流。”虚写零陵之景,气象阔大,兼有故实,“语似有神助”(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七)。可见,无论是公宴,还是祖饯,在抒写欢情或别情时,往往立足于眼前的自然,进行描写,并且描写得很出色,此类作品历来皆被视为山水诗的重要源头。至于游仙、招隐两类,小尾郊一、顾彬、王国璎等在研究自然观或山水诗时,都曾将其作为自然山水诗的萌芽。萧统在编《文选》时,设立这几类,保留了不少山水描写的诗作,对山水美学的建构也不无助益。
萧统在赋作的编选上,也是有意识地收录模山范水之作。纪行赋、游览赋两类“具有移动地描写在游览与行旅时亲眼所见的自然的特色”,常被视作山水文学的先驱。尤其是《游天台山赋》对天台山景致和游览过程的细致刻画,正是时代审美风潮的展现。其他如江海赋、物色赋、鸟兽赋等类别中所选的作品,不乏对风云雨雪、奇花异草、珍禽异兽的描写,“这种试图细腻地描述自然物的写实性倾向,却大大打开了人们鉴赏自然美的眼界。”(《中国文学中所表现的自然与自然观》)《文选》收录这几类赋作,无疑也体现了对山水美的关注。
《光明日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