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就章》原文及注释(2)
(2022-03-14 10:53:56)分类: 文艺撷英 |
管振邦先生注释(简编本)
漢黃門令史遊撰。游,元帝時人也。見《漢書·藝文志》。黃門令屬少府。
每标章首,以字数为断者,盖取其程课1学僮、简牍2为便也,是以前之卒章或与后句相蹑3。汉黄门令史游撰4。游,元帝时人也。见《汉书·艺文志》。黄门令属少府5。
[译注]
这段话的意思是:本书各章之首,先标出数字,作为序目,把全了书分出段落来。这是为了按进度教学童诵读简牍的方便,因此前一章的结句往往与下一章的首句语意相衔接(因前后文字原本是一个相连续的整体)。这本书是西汉元帝时(前48-前33在位)的“黄门令”史游撰写的。这条资料见于班固《汉书》的《艺文志》。“黄门令”这个职务归“少府”管。
1程课:按一定进度去读书。程:路程、课程之程。作动词用时,取“阶段性安排”之义。课:课读,教人诵读功课,即学习指定的知识。2简牍:用来刻写或笔录文字与图表的细长竹木片(简),或四方形木版(牍)。[今按]:简牍是我国“纸书”出现以前的最佳文字载体。周秦两汉的社会用书基本上是简牍书(另有帛书);它具有价格廉宜、可批量复制、可跨时空传承、可长期储备的特点。人类这才有了专门供传授文化知识用的“书本”。3黄门:本指宫门。西汉时,郎官给事于黄门之内者,称黄门郎或黄门侍郎,设黄门令一人主管其事。东汉始设为专官,或称“给事黄门侍郎”。给(ji)事:供职之义。其职务为侍从皇帝,传达诏命。因在宫中行走,都用宦者充任。4蹑(niè):踩,踏;追踪,跟随。5少府:专属皇家的“后勤部”兼“物资部”“财务部”(属国家的叫“太府”)。
[今按]上述开头语出自颜真卿的手笔,今所见电子版及各手迹本均无。
急就奇觚與眾異 羅列諸物名姓字
分別部居不雜廁 用日約少诚快意
勉力務之必有憙
請道其章
[译注]
1急就奇觚与众异:这一句的大意是,《急就篇》这部奇书同一般的字书大不一样。急就:速成,快速完成(基础学业)。急:快速入门。就:成就的就,意为做好、完成。[今按]本书内容覆盖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给初入学的儿童搭建一个合理而周全的知识框架,起到“速成”作用。又因为句首有“急就”二字,本书也就定名为《急就章》,又称《急就篇》或《急就》了。作为书名,有“速成读本”的意思。(注意:急,这里不作“匆忙”讲。)奇觚(qíg):奇书。觚:古代用于书写的柱状多面体,多为六面或八面者。[今按]本书内文是分“章”录写的,应该就跟这种多面体的录写体制相关,也方便儿童保存、阅读。(另,古代有一种有棱的酒器也叫做“觚”)。与众异:本书与其它字书大不一样。[今按]本书确有优异性之处:1、它突破了原有“字书”只教单字的体制,内容含盖了当时社会生活中最必需的基础性知识,后世启蒙教材的编写,大体都是学它的这个“百科齐备”式的路子,如《三字经》《千字文》之类。2、它是用“章草”书写的,在书法史上,人称“史游即章草之祖”。3、文句多用七言韵语,这又是汉代罕见的文学性创新(唐以后“七言诗”才大发展的)。
2罗列诸物名姓字:《急就篇》各章分别列序万物的名称和人物的姓氏字号。罗列:将收集的资料有序地排列出来。罗:收罗。列:列举,列序。
3分别部居不杂厕:区分种类,按类编排,使不相混杂。部居:分部安置,(依题材性质)归类安排。居:居所,安置。杂厕(cì):参杂。杂:杂陈,无序地摆开。厕:厕身,侧身;掺入,挤进。
4用日约少诚快意:花的时间不多,(就能开启心智,满足日常需要),确实能让你称心如意。约:简约。诚:确实,实在。快意:心情满足,爽快舒适。
5勉力务之必有喜:只要奋勉地诵读《急就篇》这部奇书,肯定会收获成功的喜悦。勉:努力。务:从事于,致力于,力求,追求。憙:同“喜”,喜悦,快乐。
[今按]以上五句“歌诀”式韵语,是本书的“前言”,扼要说明该书的体例、特色、功用,勉励初学入门者认真读书。
6请道其章:(下面)请允许我(依次)读讲它的各章内容(大家要跟着诵读课文)。[今按]章:古人说“音十为章”,“音”指有信息含量的、有节奏韵律的声响组合,“十”有充分义。所以教儿童“读书”时,是应该教其朗声诵读的。这条经验并未过时。
[原文]
宋延年鄭子方衛益壽史步昌
周千秋趙孺卿爰展世高辟兵
[译注]
1宋延年:宋姓的始祖是微子启。微子是商纣王的同父异母兄弟。纣王无道,荒淫暴虐,微子多次劝说无果。面对西周文王日益强大的形势,微子再次劝谏,纣王狂妄地说,“我做天子,是承上天之命,西伯又能把我怎么样!”微子无奈,便出走了。周武王灭商后,微子带着商朝祭器,把自己绑起来(表示自己是罪人),跪着见周武王,要求保全商族香火。武王答应了,封纣王的儿子武庚在殷墟。武庚梦想恢复商朝统治,武王一死,他便起兵反叛,兵败被杀。事后,周公以成王的名义把商丘一带封给微子启建立了宋国。宋历时七百多年。其后人便有以“宋”为姓的。延年:颜师古说,取寿考无疆之意,故可以此二字为人名。[今按]以下人名,历史上未必真有其人;本书只是教给人们一个“起名字”的示范。这样,人名便都规范了,不再像《左传》、《庄子》中的人名那么古怪了。
2郑子方:郑姓始祖是郑桓公。郑桓公,姓姬名友,周厉王之子,周宣王的同母兄弟。周厉王不道,被国人赶跑了;他垮台后,姬友等人帮助宣王迁都洛阳,重新稳定了周的统治秩序,实现中兴。周宣王便将姬友封于“郑”(采邑,故城在今陕西华县以东),其子孙迁居于河南中邹部,创立郑国,建都于“新郑”。他的后人有的即以“郑”为姓。如今海内外郑姓人氏都到河南寻根,盖缘于此。子方:子:是对男子的美称;方:品行正直。[今按]作为人名用字,寄托着美好期望。取名要用文雅字眼,但不追求生僻,这里作了好的示范。又,书中姓氏内容全是“韵语”,都以“ang”为韵,适于朗诵。古代幼儿以至成人教育都重视“音乐性”,重视朗读,这也是一种示范。
3卫益寿:卫姓始祖是卫康叔。卫康叔,周文王的第九子。武王伐纣得天下后,大封兄弟。老九康叔起初被封于康,亦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墟(今河南安阳小屯),又命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帮助武庚管理商族遗民。武王去世,成王继位。因成王年少,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掌管政事。武庚梦想恢复商朝统治,便乘机和管叔、蔡叔串通反叛。平叛后,周公杀了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又将殷商馀民(其国在今河南淇县东北)封给了康叔。他的后人以国名“卫”为姓。益寿:增益寿命,延年的意思。
4史步昌:史姓一支的祖先为史佚,西周初年太史。史佚为人严正,后人赞扬他为史官的楷模。因为他长期在周任太史,其子孙便以其官名“史”为姓。史姓徊仅来自史佚,还有的说是黄帝时史官仓颉的后代,还有的是少数民族的后裔。步昌:颜师古说,是超群出众,高视阔步而且昌盛的意思。
5周千秋:周姓源于姬姓,其祖先,有的是周文王,这是普遍的说法。但据《姓氏考略》记载,早在黄帝时就有个大将叫周昌,商代也有个太史叫周任。这二位的后代都姓周。千秋:长寿之意。
6赵孺卿:赵姓始祖是颛顼的裔孙造父。相传造父是周穆王的驾车大夫。善于驾驭车马,侍奉周穆王。因帮助穆王平叛徐偃王之乱有功,被封于赵城(故址在今山西省赵城县西南)。他的后人便称姓赵。孺:对年幼者的称呼;卿:意为将来可为卿相。
7爰展世:爰氏始祖“涛涂”,字“庄爰”,其后世便有以“爰”为姓的。传说帝舜的后裔胡公满是周朝的上卿,受封于“陈”,又称陈胡公满。胡公一生申公,申公生靖伯,十八世孙庄伯生“诸”,字伯爰,孙涛涂以王父字为氏。“爰”与“袁、辕、援、溒、榬”六字,古时的音、义相通,其子孙分别以上述六字为姓,这就是“一姓六字五族之异”。其中,袁姓人数最多;而“陈”“胡”与“袁”、“爰”本是“一脉”。展世:不断地展现于世。展:颜师古说是“延伸”的意思,意为子孙蝉联不绝;也有人说:展是坦诚的意思。
8高辟兵:史料对高氏始祖的记载主要有:一是高傒。姜太公的六世孙齐文公,有个儿子受封于高,称公子高。公子高的孙子傒,同齐襄公的弟弟公子小白是好朋友。后来,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所杀,傒联合其它大臣平定内乱,诛杀公孙无知,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史称齐桓公。齐桓公为表彰傒的功劳,便以其祖父之名“高”赐予傒为姓。二是齐惠公的孙子公孙灶,其后亦姓高。三是高丽族的羽真氏、娄氏进入中原后,改从高姓。辟兵:颜师古说,取平息兵戎之意。辟:辟除。《荀子》有“辟除民害”之言。兵:兵器,引伸为“兵祸”。
[今按]兵。古读bang,全文未换韵。当年,唐代学者颜师古在讽读和考辨《急就篇》时,是“以《尔雅》《方言》《本草》辩其物,以《诗》《传》《楚辞》叶声韵”的,故这里直贯下一章,并未换韵。今读以ing为韵,亦无不可,只是失去了一、二章韵律上的直贯性。
[原文]
鄧萬歲秦妙房郝利親馮漢強戴護郡景君明
董奉德桓贤良任逢時侯仲郎由廣國榮惠常
烏承禄令狐横朱交便孔何傷师猛虎石敢當
所不侵龍未央伊嬰齊
[译注]
1邓万岁:邓氏姓源:一是夏朝仲康帝有子孙封在邓国,故地在今河南邓县。其后世子孙以国名邓为姓。二是商代高宗武丁封其叔父于邓国曼城,称曼氏,曼氏后来又改封邓国,其后世子孙亦以邓为姓。万岁:颜师古说,如同千秋之意。
2秦妙房:秦姓有两支组成。一支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中有以秦为姓的。另一支是颛顼的后裔伯益。相传颛顼有个孙女叫女修,拣到一只燕子蛋,吃后就怀孕了,生下儿子大业。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伯益。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姓嬴,并把本族姚姓女子嫁给他。姚女生下两个儿子,小儿子若木是费姓的祖先。大儿子名叫大廉,因为继承了父亲调驯鸟兽的技业,称鸟俗氏。鸟俗氏得到商帝太戊的赏识,被封为诸侯。商纣王时,鸟俗氏的后人飞廉是飞毛腿,他的大儿子恶来是大力士,父子俩都是商纣王的亲信。周武王灭商后,飞廉和恶来都被处死。飞廉的小儿子季胜有个曾孙叫造父,是周穆王的驾车大夫,因平定徐偃王之乱有功,被封在赵城。造父得宠,恶来的后裔大骆便来归附,被周穆王封在犬丘(今陕西兴平县)。大骆有个庶子叫非子,为周孝王养育良马有功,孝王封他在秦谷(在甘肃天水西南)为附庸国(地位低于诸侯国),让他恢复嬴姓,称为秦嬴。非子的后代发展成强大的秦国,成为七雄之首,嬴政攻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秦朝,史称秦始皇。秦亡后,其王族子孙便以国名“秦”为姓。妙:德行高妙。房:取好的德行集于一身之意。
[今按]当年,唐代学者颜师古在讽读考辨《急就篇》时,是“以《诗》、《传》、《楚辞》叶声韵”的,而“《诗》、《传》、《楚辞》”时期是无“轻唇音”(f、v)的,只有“重唇音”(b,p、m)。因此,房,依先秦古音,应读“pang,旁”,叶韵。
3郝利亲:据相关史料记载,郝姓源出商代帝乙。帝乙于公元前1191年即位后,把他的儿子期封在今山西太原的郝乡。后来,期的子孙就以国名郝为姓。一说,郝氏是上古太昊氏的佐臣郝骨氏的后裔,其年代还在炎帝神农氏以前。年代久远,尚无佐证。颜师古说,郝姓是汉代京畿地区盩厔(zhuzhì)一个乡的名称,是以居住地命名的姓氏。盩厔,古县名,西汉置。1964年改周至县。利亲:颜师古说,取意能善待父母。
4冯汉强:冯氏始祖是毕公高。毕公高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子,其后代毕万受封于魏地。子孙食采于冯城,即以邑名“冯”为姓。一说,冯氏始祖是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冯简子。冯简子“能断大事”。当时子产为政,许多大事都同他商议。汉强:颜师古说,取意忠于汊王朝。他还说,冯氏的祖先本为归姓。
5戴护郡:戴氏姓源有两支:一支源出姬姓,是以国名命名的姓氏。周初有个姬姓戴国,故地在今河南民权县东。春秋时被宋国灭掉,国人以国名戴为姓。另一支源出子姓,是以封号命名的姓氏。宋国国君死后谥号为“戴”,史称宋戴公。他的子孙即以“戴”为姓。护郡:取意身可为郡太守,也可为郡都尉(有护一郡治安之责)。
6景君明:景氏中的一支,源出“芈”姓。景氏系春秋战国时楚国屈、昭、景“三闾”贵族之一。楚顷襄王的公族大夫景差,是景姓中一位很有地位的人物。他的辞赋可与屈原、宋玉媲美。其子孙即以景为姓。唐人《元和姓纂》中说,“汉初,徙山东豪族于关中,今好畤、华阴诸景是也。”这一支,传说是颛琐帝芈姓的后裔。另一支,据《姓氏考略》记载,春秋时期齐景公之后,其子孙以其谥号“景”为姓。君明:颜师古说,取义有美德,适合做国君的助手、藩臣。明,古读“mang”,叶韵。
7董奉德:董氏姓源,一是董父。相传颛顼己姓子孙飂叔安的后裔董父,自小喜欢龙,对龙的习性颇有研究。当时有个诸侯向帝舜进献了几条龙,帝舜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驯养这几条龙。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这几条龙学会了各种舞蹈,舜很高兴,封董父为鬷(zng)川侯,赐姓董。二是源于官职。春秋时,周大夫辛有的两个儿子在晋国任董史(相当于太史,董是管理的意思),管理晋国的典籍史册,他的子孙以其官职名“董”为姓。奉德:颜师古说,取意奉行德义。一说,因有贤德,获得人们的拥戴、尊奉。
8桓贤良:桓氏姓源,一是姜太公的后裔,齐桓公之后。春秋时齐襄公胞弟公子小白曾出奔莒国。襄公被杀后,小白回到齐国继承君位,任用管仲进行改革,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他死后谥号为“桓”,史称齐桓公。他的庶子称桓族子弟,后以桓为姓。另一支出于子姓。宋桓公有个儿子叫公子肸(x),字向父。向父的后人称向氏,是宋国执政公卿之一。向氏子孙众多,又分出一些姓氏。向戍有曾孙名字叫魋(tuí),宋桓公时任司马。魋以宋桓公的谥为姓,亦称桓氏。贤良:颜师古说,取意可以应“贤良”的举荐。“贤良方正”是汉代征召人才的科目之一。
9任逢时:任姓姓源,一支是黄帝少子禺阳的后裔。少阳受封于任,其后以国为氏。一支是大皞(hào)伏羲氏之后。相传太皞的后裔封于任国(今山东济宁),其后以国名任为姓。逢时:取意遇上了太平盛世。
10侯仲郎:侯氏姓源,出于姬姓,春秋初期,晋哀侯和晋缗侯都被晋武公杀死。他们的后代逃到别国,就以先人爵位“侯”为姓。另,南北朝时,后魏的侯奴氏、渴侯氏、古引氏、俟伏侯氏都改姓侯。仲:排行第二。郎:取意可以任郎官。侍郎、郎中一类,都是君王身边的“亲近官”。
11由广国:由氏姓源,一支是楚大夫养由基的后人。楚大夫王孙由于有忠诚勇敢的气节,楚国人亦称其族为由氏。一支是戎人由余的后人。戎人由于到秦国为相,他的后人便称姓由。广国:颜师古说,取意于能为国家扩张领土。
12荣惠常:荣氏之始祖,一说是为黄帝铸出十二钟的荣将,使黄帝的《咸池》之乐得以演奏,是中华民族的音乐始祖。一说是周大夫荣夷公,他食采于荣(今陕西户县西),便以荣为姓。荣夷公,周厉王时卿士,好专利,封于荣,助厉王推行山泽物产的垄断政策,引起国人反抗。惠常:颜师古说,取意以仁慈惠爱为始终不变的品德。
13乌承禄:乌氏姓源,一是以官为氏,祖宗为少昊。相传少昊将乌鸟作为部落的图腾,并以百鸟之名命官,其中有乌鸟氏,其后代以乌为姓氏。二是陇西有乌氏国,后被秦国攻灭,其国人以乌为姓。承:承袭,承受。禄:俸禄,福禄。
14令狐横:“令狐”本是春秋时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西。令狐氏出自姬姓。周文王子毕公高裔孙毕万为晋大夫,生芒季,芒季生武子魏犨(chu),犨生颗。魏颗因获秦大将杜回有功,晋景公便把令狐邑封赏给他。其子魏颉就改以封邑名为姓氏。横:充溢、广远的意思,词语“横空出世”、“横绝大漠”,盖取义于此。
[今按]魏颗的俘获杜回,有段历史佳话:魏颗的父亲魏犨是春秋时晋国有名的猛将,他有个宠妾叫祖姬。每次出征前,魏犨都要交代家里人说,“万一我战死,就让祖姬改嫁,别耽误了她的青春。”后来,魏犨得了重病,临死前却交代家人让祖姬殉葬。魏犨死后,其子魏颗坚持认为父亲要祖姬殉葬,是在他神智昏乱时说的,不应听从,坚持让祖姬改嫁了。后来,魏颗同秦将杜回交战,节节败退,退到一片草地中间。杜回健步如飞,追杀到草地中间时,步履艰难,几次踉跄欲倒。魏颗回头一看,原来有一位老人伏在草丛中,把长长的草结在一起,形成一道道绊索,致使杜回像进了罗网。魏颗大喜,赶快驱车冲上前去,捉住杜回,打败了秦军。事后魏颗才知道,这位老人是祖姬的老父的灵魂,为感谢魏颗的救女之恩而来其一臂之力。后人就把“结草”作为知恩图报的典故。
15朱交便:相传,颛顼的玄孙陆终有6个儿子。第五子名安,曹姓。周武王灭商后,封曹安后裔曹挟于邾,建立邾国。其贵族以“邾”为姓。后来,邾国被楚宜王所灭,其后人便去“阝”以“朱”为姓。交便:取意善于与人交往,大家都方便与安乐。
16孔何伤:孔氏始祖是孔父嘉。周武王战胜商朝后,封商纣王庶兄微子于宋。微子死后,由其弟仲衍继位。仲衍的曾孙宋闵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弗父何把君位让给了弟弟宋厉公方祀。弗父何的曾孙正考父历任宋戴公、武公、宣公三朝大臣。他的儿子名嘉,字孔父,在宋国任大司马,因华督作乱而被杀。当时,孔父的儿子木金父年纪尚小,由家人抱着逃到鲁国。木金父长大以后以父亲的字孔为姓,定居鲁国。木金父生睾夷父,睾夷父生防叔,仕鲁,为大夫,生相夏,夏生叔梁纥,纥生孔丘,字仲尼。孔氏主要姓源还有一说:相传商代始祖契为帝喾之子,其母简狄吞鸟(燕)卵生契,赐姓子氏。至成汤,以其祖吞乙卵而生,故名履,字天乙,后代以“子”加“乙”为姓,遂有孔氏。何伤:没有什么伤害,无人能够伤害。
17师猛虎:师,是对盲乐师的称呼,亦为古掌乐之官的官名。其始祖,一说是子师仆,本姬姓,郑大夫子师仆的后人以官名师为姓。一说自晋师旷后始以师为姓。师旷,春秋晋国乐师,字子野,目盲,善弹琴,精于辨音。晋平公铸大钟,众乐工皆以为合乎音律,唯独师旷不以为然,后经师涓审度,果不合音律。以猛虎为名,取崇尚威猛之意。
18石敢当:石氏的始祖是石碏。石碏是卫康叔六世孙靖伯的孙子,春秋时卫国大夫,是历代学者公认的石姓始祖。石碏曾大义灭亲:卫桓公十六年,桓公之弟州吁弑兄,自立为君。石碏之子石厚是州吁的好友,又是州吁弑兄的同谋。石碏得知此事,设计把州吁和石厚诱骗到陈国,请陈侯把这两个人抓起来,送卫国处置。这一义举,得到人们的称颂,石厚的儿子也以祖父的名字中的石为姓。敢当:勇气过人,所当无敌之意。
19所不侵:所所,砍伐树木的声音。古代有虞衡官,因其主管山林砍伐,便以伐木声“所”为姓。不侵:取意谨慎诚实,不做掠夺强暴的事。
20龙未央:龙氏姓源,一支是,舜时有个大臣名龙。舜任命他为上传下达的纳言官。他的后人便以“龙”为姓。另一支,有个叫董父的,舜已赐他姓董,后又改氏为“豢龙”,他的后人(中有一支)将“豢龙”简化为“龙”氏。未央:取“长寿无极”义。
21伊婴齐:伊氏始祖是伊尹。伊尹名挚,原是位隐逸之士,躬耕于有莘氏之野(“耕莘”一词,即出典于此)。伊尹虽隐居不问世事,但品格才智誉满四方。当时,有志于推翻夏桀暴政的商汤,恳请他出山,一连请了三次才出来。他不辱使命,助汤推翻夏桀。商汤的儿子太甲继位,不学好,伊尹以两朝元老身份,把太甲放逐到桐,并代为主持朝政。三年后,太甲悔过,他又把政权还给了悔过自新的君主。对此,历史给予很高评价,称其为一代贤相。婴齐:取意长得要像干净整齐可爱的婴儿一样(?)。先秦齐国有贤相晏婴,机敏过人。这里取“向晏婴看齐”之义。
22:按照韵文的规律,这里应还有三个字,正好可用下一章开头的“翟回庆”三个字在此填充。把此三字下移,这就如颜真卿在“引言”中所说:“前之卒章或与后句相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