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经典诗歌20首赏析(六)
(2021-10-08 09:38:01)| 分类: 语文教学 |
十、眺望北方
我在海边为什么却想到了你
不幸而美丽的人 我的命运
想起你 我在岩石上凿出窗户
眺望光明的七星
眺望北方和北方的七位女儿
在七月的大海上闪烁流火
为什么我用斧头饮水 饮血如水
却用火热的嘴唇来眺望
用头颅上鲜红的嘴唇来眺望
也许是因为双目失明
那么我就是一个盲目的诗人
在七月的最早几天
想起你 我今夜跑尽这空无一人的街道
明天,明天起来后我要重新做人
我要成为宇宙的孩子 世纪的孩子
挥霍我自己的青春
然后放弃爱情的王位
去做铁石心肠的船长
走遍一座座喧闹的都市
我很难梦见什么
除了那第一个七月,永远的七月
七月是黄金的季节啊
当穷苦的人在渔港里领取工资
我的七月萦绕着我,像那条爱我的孤单的蛇
——她将在痛楚苦涩的海水里度过一生
1987.7草稿 1988.3改
这首诗写于一九八七年,可能是海子初恋失败周年祭之作。海子在仅有的几篇日记里(86年11月18日),说“两年来的情感和烦闷的枷锁,在这两个星期(尤其是前一个星期)以充分显露的死神的面貌出现”。海子有过四次恋爱经历,但是导致海子想自杀的恋爱,应该只有初恋,大概只有初恋能够给人如此沉痛的打击。最后的自杀,海子的初恋,还是或多或少成了导火索(见西川《死亡后记》一文)。
海子初恋女友是内蒙人,这里的“眺望北方”,就是眺望北方的恋人,思念北方的恋人。这位恋人,在海子心目中,就是“我的命运”,“我”命中注定的恋人,尽管阻隔重重,也难以阻挡我的思念,哪怕要在“岩石上凿出窗户”。
“斧头饮水”的说法,在海子其他长诗中也曾出现,只觉含义奇特却不明具体所指。“用火热的嘴唇来眺望”,应该就是指用我的诗歌来吟唱,来思念我的恋人。
这次失恋对海子打击沉重,想起来,就无法入眠,于是在夜晚,“跑尽空无一人的街道”。想象一个失恋的诗人,像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失魂落魄地独自徘徊在深夜的街头。这个痛苦的形象,可以和高尔斯华绥《福尔赛世家》中,那个失意的在雾海中被撞死的菲利普对照着看。
海子一生都在痛苦中挣扎,为村庄,为麦地的不幸(其实就是为农村农民的不幸)而痛苦;为诗歌而痛苦,坚信诗歌的伟大,又感觉到中国已经失去了诗歌的灵魂,“我必将失败/但诗歌本身以太阳必将胜利”(《祖国,或以梦为马》);为爱情而痛苦,“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夜色》)
同时,海子也时时挣扎着想摆脱这种痛苦,大家最熟悉的诗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是典型的挣扎。这首诗作中,同样表现了这种渴望,这种挣扎,“要成为宇宙的海子,世纪的孩子”,要从个人的失恋痛苦中摆脱出来。然而,和《春暖花开》一样,却依然是“从明天起”,流露出海子内心,从来没能真正摆脱这种痛苦。于是,“走遍一座座喧闹的都市”,诗人依然什么也得不到,什么也忘不掉,只有那个痛苦的七月,“永远的七月……萦绕着我”!
初恋失败,其实几乎是每个人必经之路,多数人,挥挥手就过去了。只有极少数人,会陷在初恋里出不来,成为一生的阴影,成为一种伤害,一种自我伤害,一种没有意义的自我伤害,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愚昧的自我伤害。因为在这种伤害里,潜藏着这样一种意识,我越痛苦,那个伤害我的人,罪过越大。这种企图以放大自己的痛苦来惩罚对方的心理,只有在真正相爱的人之间,才有意义,如《呼啸山庄》中的描写。可是,多数沉浸在初恋痛苦中的人,忘记了一个真相:你的初恋对象,根本不在乎你痛苦不痛苦!她根本已经忘记了你,你对她而言,已经只是个陌生人,你的痛苦和她完全无关,如果你承认这点,想通这点,你就应该从失恋中清醒过来,去迎接新的生活。
海子也未能从虚妄的想象中摆脱出来,他总觉得,初恋的情人抛弃他,是被家庭所*迫——最初是有这个因素,内心还是爱着他的,是一条“爱我的孤单的蛇”,她离开我,就会“在痛楚苦涩的海水里度过一生”——失恋者的虚妄都是如此!一旦当他明白,对方几乎已经忘记他,在自己的生活中快乐逍遥,诗人就受到沉重打击!痛不欲生!(见西川《死亡后记》)
沉浸在失恋之中,只对一种人有意义,就是对艺术家,对诗人。这种痛苦,可以让艺术家爆发出灵感,创作出真正伟大的作品。感谢海子,感谢海子的痛苦,在文学天空暗淡无光的今天,海子成为一颗耀眼的恒星,“在你头顶寂寞燃烧”(《麦地与诗人》),给依然活在世上的痛苦的人们,带来精神上,灵魂上的莫大慰藉!
十一、海上婚礼
海湾
蓝色的手掌
睡满了沉船和岛屿
一对对桅杆
在风上相爱
或者分开
风吹起你的
头发
一张褐色的小网
撒满了我的面颊
我一生也不想挣脱
或者如传说那样
我们就是最早的
两个人
住在遥远的阿拉伯山崖后面
苹果园里
蛇和阳光同时落入美丽的小河
你来了
一只绿色的月亮
掉进我年轻的船舱
这首诗歌,在《诗全编》中没有注明时间,从位置来看,西川判定它为84-85年的作品,从内容来看,应该不错。
诗歌很有可能描写海子初恋的甜蜜。
第一节从远到近写景。在海边的山上俯视,海湾就像蓝色的手掌吧。而船桅随风摇摆,彼此相接相离,在情人眼里看起来,也像是恋爱啊。
第二节极细致,极深切。恋人的长发像一张网,被风吹起,贴近我的脸颊,那一丝丝细柔,都如闪电一般令人心底发颤,哪怕我是网里的鱼儿,我也幸福地不愿离开。想象一下一对恋人,在海湾边相依相偎地静坐,内心溢满爱的甜和蜜,何等美丽的景象!
第三节前一半叙述诗人的感觉和遐想,沉浸于爱情中的诗人,觉得除了自己和恋人,一切都不存在,仿佛世界原初状态那般纯净。“蛇和阳光同时落入美丽的小河”不太好理解,主要蛇的形象,在这里比较复杂,在伊甸园里,蛇是邪恶的象征,但也有把蛇作为智慧启迪的象征物,可放在这里,会不会和阳光一起,象征着智慧和光明?整个句子,意味着环境美丽也不乏智慧和光明?称恋人为“绿色的月亮”,或许和当时的服饰有关?“我年轻”应该不是年龄,而是指情感的年轻纯净吧。
读诗歌,常想,诗歌离不开比喻,但是如何运用比喻,还是大不相同。许多人都喜欢用一个“像”字,如收入中学教材的著名诗篇《致橡树》,通篇都是“像”,感觉离了“像”构成的比喻,诗歌就一无所有了。我猜想,喜欢运用“像”的诗人,可能没有摆脱逻辑思维的束缚,行文里还是太多的因果联系,因果联系主要还是理性的或理科的思维吧。而艺术思维,应该尽可能淡化逻辑思维而强化联想思维,我感觉,音乐美术,由于其媒质的不同,就很容易体现这种联想式的体现感觉的思维,比较容易摆脱逻辑思维的束缚。而文学难一点,或者说,小说散文,逻辑思维不一定影响作品质量,但诗歌,我感觉,逻辑思维过于强大,诗歌就会缺少美感。海子的这首诗歌,其实比喻很多,但没有一个“像”字,你读的时候,就不会顺着逻辑去思维,而会把画面显示出来,构成美妙的图像,或者称其为美妙的意象。
海子的优秀诗歌,都有这样的特点。
十二、活在珍贵的人间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太阳强烈
水波温柔
一层层白云覆盖着
我
踩在青草上
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泥土高溅
扑打面颊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要说海子直接表达热爱生命和生活的作品,就是这一首。后期的《幸福的一日》和《春暖花开》都是表面阳光内心挣扎的作品,只要是真正喜爱海子熟悉海子的人,都更多地从中读出痛苦,不是欢乐。这一首不同,这一首就是海子对生命和生活的礼赞,一个内心极其纯净之人对生活生命的热爱和礼赞,充溢着克制不住的内心的欢乐。
这是一个真正赤子的自画像。赤子都来自于农村,城市过于繁华和肮脏,无论是缤纷的五彩,还是垃圾油腻,都会在你的人性中留下永远无法抹去的污迹——你绝无可能成为赤子。而农村不同,那里贫穷,却有着养育万物的纯净的大地。那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灯光璀璨,只有强烈的阳光,温柔的水波,还有飘荡的白云,都犹如净化器一般洗涤着你的心灵,让你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美好,什么是真正的纯净,什么才值得真正追求,值得留恋——当然,你必须天性里有诗人的气质,你除了热爱生命,你还要热爱文化,否则,就算你是一个赤子,也只是一个默默无闻老死乡村的赤子。
海子以其惊人的聪慧,早早从乡间走出,但是,一个真正的赤子,乡村的醇厚纯净就是他的血脉,他永远也不会背叛养育他的土地,他永远为自己是一块纯净的黑土而自豪。
我一直相信,一个真正善良的人,诗意的人,热爱植物甚于热爱动物。热爱动物可能成为极其自私极其可鄙的狗粪一类的人物,他们把狗的尊严放置于人的尊严之上。而热爱植物的人,只会礼赞植物生命的美好,或者痛心于人类的不珍惜。同时他们热爱草甚于热爱花,草才是美丽朴实的植物生命的本体。曹雪芹是一个,林黛玉就是仙草转世,薛宝钗庭院里全是草类。海子是一个,海子诗篇里歌咏的主要是野花。我想,能够感受到植物生命的幸福,那一定是极其幸福的感觉,海子曾经就是这样一个幸福的人——当他的初恋情人在他身边。而和相爱的人共同倾听雨水,这是何等幸福的爱情——海子当年的爱情就是如此的幸福。可惜,和爱人一起倾听雨水的幸福的海子,没有留下这样的诗篇。当我们读到海子和爱人一起倾听雨水的诗篇,已经成为海子痛苦的回忆。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分享极其优美而忧伤的爱情诗歌:
《海子小夜曲》
以前的夜里我们静静地坐着
我们双膝如木
我们支起了耳朵
我们听得见平原上的水和诗歌
这是我们自己的平原,夜晚和诗歌
如今只剩下我一个
只有我一个双膝如木
只有我一个支起了耳朵
只有我一个听得见平原上的水
诗歌中的水
在这个下雨的夜晚
如今只剩下我一个
为你写着诗歌
这是我们共同的平原和水
这是我们共同的夜晚和诗歌
是谁这么说过 海水
要走了 要到处看看
我们曾在这儿坐过
1986.8
感想以后再谈,大家不妨把其中的忧伤去掉,想象一下当时的海子,是如何和恋人一起,体验着雨水一般幸福的爱情。或许对理解《活在珍贵的人间》有很多帮助。
这样一个纯净的赤子,这样一个幸福的赤子,这样悲伤的结局——想起海子,阅读海子,常常忍不住热泪盈眶。
十三、我请求:雨
我请求熄灭
生铁的光、爱人的光和阳光
我请求下雨
我请求
在夜里死去
我请求在早上
你碰见
埋我的人
岁月的尘埃无边
秋天
我请求
下一场雨
洗清我的骨头
我的眼睛合上
我请求:
雨
雨是一生过错
雨是悲欢离合
1985.3
当我的爱人遗弃了我,世界犹如生铁一般的冰冷,我再也不相信爱情,再也不相信光明,我只盼望此时此刻,世界和我一同毁灭。
盼望天地下一场大雨,犹如我无法遏制奔流而下的泪水,洗刷内心那不尽的哀伤。世界是无穷无尽的绵绵细雨,悲哀绝望都笼罩在萧索的秋雨里。
我内心渴望着,你还对我留存哪怕一丝一豪的怜悯。当你看到我为你枯槁而死的躯体,你会不会为我流下同情的泪水,哪怕一滴?
那无穷无尽充满哀伤的岁月,犹如无穷无尽弥散于天地的尘埃,永留心间。哪怕秋雨洗尽我的白骨森森,又岂能洗尽我内心的哀伤?!
我的哀伤犹如秋雨,没有修饰,质朴直接,渗透天地和灵魂。我不忍心看这悲惨的世界,我的眼睛合上,你的身影仍在,让我泪泉汹涌。我的绝望,将伴随我的一生。爱上你,是我一生的过错。我一生的悲欢离合,都在你离弃我的刹那,成为永恒!
肖邦的《离别》,那惆怅哀伤的乐曲在秋雨中回旋,在我心头回旋,仿佛你挥之不去的身影。
每当我阅读你,感受你的绝望,海子,我都无法忍住我的泪水。我更想知道,引起你无穷无尽哀伤的她,是否读过这首诗歌,面对这首诗歌,她是否想起,是否怜悯,当初你虽生犹死的哀伤,虽生犹死的灵魂和身躯,会不会为你流下秋雨般的泪水?!
她会不会只是冷冷撇下一句:痛者自痛,与我何干?
哪怕如此,我绝不吝惜为你流下秋雨般的泪水。在这尘埃遮天蔽日的岁月里,内心的哀伤,是唯一值得留恋的清新。
十四、历史
我们的嘴唇第一次拥有
蓝色的水
盛满陶罐
还有十几只南方的星辰
火种
最初忧伤的别离
岁月呵
你是穿黑色衣服的人
在野地里发现第一枝植物
脚插进土地
再也拔不出
那些寂寞的花朵
是春天遗失的嘴唇
岁月呵,岁月
公元前我们太小
公元后我们又太老
没有人见到那一次真正美丽的微笑
但我还是举手敲门
带来的象形文字
撒落一地
岁月呵
岁月
到家了
我缓缓摘下帽子
靠着爱我的人
合上眼睛
一座古老的铜像坐在墙壁中间
青铜浸透了泪水
岁月呵
一直不知道它为什么吸引我,也没有看到一篇解析的文字,如同一个美丽的谜没有谜底,每个人所能奉献的,也许只是自己的阅读经验。
在海子身上,有着强烈的文化冲突、民族悲情和心灵孤独。苇岸曾说,海子最恨中国文人的气质,说他们把一切都变成了趣味,独独缺少与天地共荣辱的灵魂。
最初读这首诗,是从文化的角度来理解的,公元元年,耶稣诞生的日子,西方宗教中全人类的救世主。面对强势的西方文化,之前我们太小,后来我们太老,不无悲凉。但我还是举手敲门,带来的象形文字,撒落一地。为什么撒落?因为撞击,悲情、努力、抗争,都在言外。
到家了,回归到爱中,不再漂泊。墙壁中间的铜像,是整个民族,是作者,也是每一个人,浸透了辛酸的泪水,这就是我们的历史。帽子,在他的意象中是漂泊,我戴着水浪的帽子,我戴着漂泊的屋顶。
历史的开端则是穿黑色衣服的人发现第一枝植物,黑色衣服,黑暗,黑夜,原始的蒙昧状态,也意味着孕育和开端,发现第一枝植物,进入农耕社会,脚就此插入土地,再也拔不出,一个民族的历史命运。花朵,意味着女人,艺术,诗歌,爱,是嘴唇,也是歌颂春天的嗓子,但被忽略和遗失了,寂寞的嘴唇渴望亲吻和歌唱。
最难解的是第一段:
我们的嘴唇第一次拥有
蓝色的水
盛满陶罐
还有十几只南方的星辰
火种
最初忧伤的别离
是否指两种文化的最初相遇呢?嘴唇,是浪漫的,用来亲吻的,也是每个人身体的代指。蓝色的水,一般概念里的蓝色海洋,代指西方文明,也可引伸为梦想。陶罐,中国的象征,或者物质文明的开端。南方的星辰,是最初点燃思想火花的启蒙运动者,或者理想的天空指明方向的神祉?点燃火种照亮天空,也照着最初忧伤的别离,是指我们与自己文化的告别吗?
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是,如果这样解诗,这首诗完全可以从其它领域解通,例如爱情,例如游子的漂泊,例如一个人的成长。从爱情的角度来解,嘴唇拥有,意味着相爱,星辰,是理想的召唤,理想的火种燃起后,发生了最初忧伤的别离。黑色的蒙昧中发现植物,扎根土地实现理想,遗忘了春天,那寂寞的嘴唇与花朵。当爱觉醒时,发现真正的美丽已经错过,但还是顽强地举手敲门,一任自己的过去洒落。终于,到家了,与爱人相依,合上眼睛安息,而那过去的岁月如悲悯的铜像,浸透了辛酸与泪水……
同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拥有众多的解读。从这个角度来讲,海子与李商隐的诗歌风格不同,但都到达了一种神秘多解的美学境界,也许正因为多解,才会触动不同的通感与联想,才会有回味不尽的神秘之美。就我个人而言,每次读《历史》这首诗,各种纷至沓来的感受会如电流一般,在心中汇成安静的湖泊。重温,是与这些感受约会,与文化、爱情,成长的辛酸与苦痛,还有太多的过去和未来。因为他写出的,不仅仅是一种历史。
常读泰戈尔,也常读海子,前者读后心情会阳光平和,而每次放下海子,却有着说不清的复杂与悲凉,但还是会读,如同不断出发寻找自己,寻找久违的感受,被遗忘的精神血管。
海子死于1989年,一个富有理想色彩的特殊年份,他的生命结束了,但诗歌长存,精神之光长存。纪念海子,以后会陆续将一些有关海子的东西放在这里,与大家共享,也希望能看到朋友们的心得体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