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圣教序》关键字写法全解析(完整版)(三)

(2020-08-10 18:13:35)

关键词: 形、潜、莫、睹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d0dd0649dc734114b2c51bfd9a5741af.jpeg

这里的“形”字,字法偏向楷书化,将右边的“三丿”单独书写,但是整个字的用笔,仍然是行书的用笔感觉,注意左侧两横的斜度很大。右侧的“三丿”,一笔比一比粗。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3eac2fd27cbd49b9b47ef75e73c30cc5.jpeg

“潜”字,左侧的“氵”要厚重一些、饱满一些。右侧上方的两个“夫”,一个厚重,一个轻盈,要写出对比。下方的“日”要偏右侧书写。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b62990bd48984369ae63a37b13d759ee.jpeg

“莫”字,看上去有点瘸,因为此处将最后的“捺划”写作了“点划”,而且是个不大的点。此种造险,也正是王羲之的高明所在。前面所有的笔划都较为平正,最后的“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感觉。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c23064e515614fe7ba78032b8d69c47e.jpeg

在古代,大多将“睹”写为“覩”。目部,见也。写过“者”字的朋友都知道,“日”应该在偏右的位置书写,而此处,写在了正下方,为啥?要为“见”的横撇让出地方,从而形成两个撇划的同时出现,一大一小,同为开张。

关键词: 在、智、犹、迷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95fe3109e8c64ecba9239c9e86265874.jpeg

“在”的写法,要注意“横撇”这个笔划,在《圣教序》里,有很多情况,“横撇”都是这么写的,左长右短,如“者”字等。而在下方的“土”,则是靠右书写,和其左侧的“竖划”中间留出一片空白。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635b8e90e50d42ddbe25c7f7653460d7.jpeg

“智”字,整体是一个倒三角取势的字,注意上方的“知”,将右侧的“口”,下方留出一片空白(如图所示)。书写这个字时,要保持轻松的状态,线条要保持含蓄性。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77373559fc1148c79ac43b52113188ca.jpeg

这是第一次出现“犭”,“犭”是属于一个比较难写的偏旁。注意圣教的这种写法,将“弯钩”转为了“竖划”。左右中间的部分,留出一片空白,另外,书写右侧时,要有轻重提按的变化。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f79e1d809997489ba84f7ab8f783ee91.jpeg

“迷”字最大的特点,是“竖划”靠近于右边的“点划”书写,富有弹力。而挑上去的“横撇”笔划,“横”的起笔处较低,但拱形较大,要贯气,不能断气。

关键词: 况、乎、佛、道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b07272af90244c2a86249a04a733a292.jpeg

“况”字的书写,要非常的轻松。中间部分空的距离较大。右侧的“兄”字极为漂亮,用“口”字的“横折”,带动了整个字的扭动感。又用一个较直、且斜度较大的“撇划”,和一个继续向左斜度的“竖划”,把整个字中心拉到了左侧。然而,书圣还是书圣,最后的“横划”,竟是向下运动。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95686a5dbade487e919fbfae29be97df.jpeg

在看“乎”字的时候,从“竖”的笔划中间,画一条竖的辅助线,将其一分为二。本来一个左右均分的字,立刻就显示出了他的特点:左密右疏。在书写时,一定要连贯,表达出行书的“书写性”。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c3308374dee64a588330556d54b08191.jpeg

“佛”字的书写精华,主要是右侧部分,将一系列的“横折、横折、竖折....”改为了“小横折、大横折”。简化了不必要的动作。书写时,需注意转折的轻松,另外要注意两个竖划的长短对比、粗细对比。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8e9d0c9deda741cb87e7ff4b854e4930.jpeg

“道”字的应用,可谓十分广泛,此处的“道”,需注意“首”的“横接竖”的间距(如图所示)。另外,要把“走之”和“首”的中间,空出来。

关键词: 崇、虚、乘、幽、控、寂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57d54523dac9415a97408a9a1adddb0a.jpeg

此处的“崇”字出自《兰亭》“崇山峻岭”,而《兰亭》里的“崇山”却是王羲之楞插进去的,所以看上去难免不够自然。而此处,经怀仁和尚处理后,整个字变得潇洒了很多。注意“山”和“宗”,要有一定的距离。而“宗”的两个纵向笔划,都有向右的斜度。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a02acb50992f4560b3fe968075549b30.jpeg

这个“虚”字,看上去更像楷书,一笔一划,不言苟笑。但是一定要写出他的书写性,通过这些横向笔画的斜度,去加强整个字的动感。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95d6016806c14159899d78e7c35290b3.jpeg

“乘”字的书写,侧锋居多,十分雍容、端庄。在行书中,侧锋的使用是非常多的,但是很多人在使用侧锋的时候,容易把字写的像刀片一样,不够厚重,显得轻浮。而在这个字里,虽是侧锋书写,但是要让字变得饱满起来。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8d0ab094e8574b90a3dea7e88ea5f196.jpeg

“幽”也是《兰亭》里的字,先写中间的“竖划”,“竖划”的起笔,作为这个字的最高点,紧接着写里面的两个“丝”,最后写两侧的拱形竖。整个字,呈三角形趋势。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b24322be382f4ef490995d652cd9ff6b.jpeg

“控”字的重点,是右侧的“空”,将“穴宝盖”最后一笔的“点划”与“工”连写,形成一笔,连贯性极强,且将左侧留出一片空白,轻盈的同时,制造出了距离美。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cc48947173a245d385e915305c93c1c2.jpeg

“寂”字,要留意下面“叔”的写法,这种写法,在行草书里极为常见。这个字所有的线条,是非常硬朗的,整个字非常挺拔,个头也非常高,所有的笔划都是直来直往,最后的一个“竖划”的收笔,暴漏出了其天真的本性。

关键词: 弘、济、万、品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9f6bdc01904240f3b0f00901b5464758.jpeg

这个“弘”字的重点,在于左侧的“弓”,在之前的“弘福寺”中,我们也遇到过这个字,两种“弓”不同的写法,都很美。注意,我们在书写“弓”最后一个转折的时候,不要像日常的书写状态一样写的过大,最后一个转折,要含蓄,第一个转折,要张扬。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2888549a8bb1449d875496a9edf51639.jpeg

书写“济“字时,要缕清笔顺。这个字,透露了两个知识点,这个“氵”的写法,非常的柔和,轻入、腰粗、提长。右侧的“齐”字也是常用字,“见贤思齐”、加一个“小”字,就可以成为“XX斋”等等。注意书写时,要把握右侧一系列短笔画的聚散关系。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67438930e9ec471aa923f8fb6a9dc99e.jpeg

“万”字笔画很少,注意笔顺。另外,注意横折钩的“短横”,是向下书写,并非向上。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226d333597454bc581cea6c3a31f2a2b.jpeg

“品”字,呈三角形状态,我们在书写时,将他看成“三个口”来书写,注意他们兄弟三人的大小。

关键词: 典、御、十、方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b86b938a838c4ea486c6ec10fa63cb15.jpeg

“典”字的字形,略有向左下方倒的趋势,所有的横向笔画,都在向右上倾斜,尤其是“长横”笔划,斜度极大,而“长横”的长,只体现在了左侧,右侧只微微露出一点,含蓄的很。下方的两个“点划”,一如既往地分散打开。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474b4468ce5a444685b612ede99a9049.jpeg

“御”字,可将其分为两个部分来看,左侧是“彳”,右侧是其他的笔画,右侧的连贯性要强于左侧。书写这个字,要注意这个字的最高点、最低点,以及纵向笔划的收笔位置。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dd3ea01aa4024508a8834c8a0ffbb882.jpeg

这个字只有两笔,注意“竖划”并未将“横”等分,竖划略略向右一些。书写时,最关键的,是这个字笔法的运用。笔锋虽为侧锋,但是一定要干脆、果断、流畅。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76b9be9da8a3492e889e311c7dd827a1.jpeg

首先注意这个字的笔顺,正确笔顺为:“点、横、横折钩、撇”。书写时,注意“横划”的斜度,笔画虽细,但需挺拔有力。这个字的大部分空间,都挤在了右侧,甩出了左侧的空白。

关键词: 举、威、灵、而、无、上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50de3c05b7d84f749fc2bb169644cf29.jpeg

“举”字在《圣教序》里,属于大高个儿,身材很健美还有肌肉线条。注意这个字右侧的辅助线。整个字的笔锋上,中侧并用,挺拔有力。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7bce4c7fb305486c90b0619a54ab3325.jpeg

通常来说,“戈钩”的笔画,都是很长的,而在这里,“威”字的“戈钩”,有一种含蓄的状态,一定要把握好这条笔画的长度和弧度。而中间的“女”紧紧地聚在一起,上方流出一片空白,形成疏密对比。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eb508cb0fe5c4311a03b04a68558e115.jpeg

“灵”字,要找到一种“灵气”的状态,我们在分析字的时候,不难发现,上面有一组“点”,下面有一组“点”。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左点贴近竖划,右侧的点远离竖划。而这个字的绝大部分线条,都是直来直往的,没有太多的弧度,虽然直接,仍然可爱。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b5d778a368fd4a738c4bacdd63315487.jpeg

“而”字需要注意的地方,如图所示,最后一笔“竖划”的位置,另外就是“横折钩”的连贯性,是圆转,并非方转。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3383720e9d1b4c9fa31876dd22ba93b3.jpeg

“无”字有两个关键点,其一,这些横划的斜度变化、以及长短变化,其二,这个字的笔顺,一定不要写错。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f17f9f35ba8e44b68d366212cbf8b2e7.jpeg

“上”字由3笔组成,要注意笔顺。另外,最后一横的起笔位置很是关键。自“竖划”的收笔处,略作停顿便起笔写横,轻入快出,左短右长。

关键词: 抑、神、力、而、无、下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69fd5a6328bd4c9492d457654b7c2182.jpeg

“抑”字属左右结构,而在这个字的处理上,王羲之采用了左高右低的方法,“扌”靠上,而右侧则靠下。书写时,注意图中几条辅助线的取势。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8cac9a7120dc432284253c2b557bd960.jpeg

“神”字在此处,非常地端正,不苟言笑。这个字,和上方的“抑”有相同之处,都是左高右低的取势,另外,需要注意“示”旁,“丿”划的起笔位置。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a66277dab04448459e1e95c724402f3b.jpeg

这是一个极具爆发力的字,虽然一共只有两个笔画,但是细看两个笔画的起笔处,极具爆发力,行笔时,也是果断干脆。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ca0862d37ff54f1288ea59475591f92a.jpeg

在《圣教序》里,有很多处“而”字,此处的“而”,需注意第二笔的变化,几个动作,非常硬朗,如图所示。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ff2d8007dd1746f9a776a09c59cd87f3.jpeg

《圣教序》里的“无”字,也是重复出现若干次的字,我们需要注意他们的细节变化,如此处,几个“丿划”的弧度,虽然这个“丿”有可能只是牵丝,我们仍然要发现这些细节。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ed68856278e547c8be4ee2ff53d0d3c7.jpeg

“下”字的书写,重心放在了右侧,留出左侧的一边空白,书写时一气呵成,注意最后“丶”划的顿笔位置和收笔位置。

关键词: 大、之、则、弥、于、宇、宙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973eefd6b09a477b8cc4da8df06487f3.jpeg

“大”字,“丿划”的弧线需要强调,另外,需注意横与点中间的空白。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d01f7f9d7f52461697bf5e603a0ba548.jpeg

“之”,将他看成“点+3”,上面的“丶划”和下方的“3”,留出一定的距离,这个“3”的写法,注意轻重的提按变化。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952607760b7949cc930a40e6fc93ef78.jpeg

“则”字,有一个右取势的感觉,整个字的纵向笔画,均有向外的趋势,在这里,需要强调“贝”下方两个点的写法,一低一高。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0e155b0d395f43e694de0f1ffbe2570b.jpeg

“弥”字是一个弧线非常多的字,整个字充满了弧线线条。在此处,“弓”的写法,做了一个草法的简化,而右侧的笔画衔接,也非常的婉转,在弧线中寻找整个的动态。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502cd6cf7c30442895a4f2e5abffd134.jpeg

“于”字的实用性很强,我们落款时,会经常用到。需注意,左侧为“方”字,不是“木”字,所以在书写“竖”的时候,略带拱形。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dd0ca368a51a4ab2b9dec12653f4a762.jpeg

“宇”字非常端正,最后的钩划,顺势而出,用笔犹如“乎”字等。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0c573d80d89243f2adee7ae1f986a1fd.jpeg

“宙”字的宝盖头很大,能包容一切。而在下方的“由”,需要注意最后一横的位置,我们习惯了最后一横封口,也习惯了中间一横比较短,而在这里,最后一横的起笔位置在上一横的右下方。

关键词: 细、之、则、摄、于、毫、厘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e3df8a5113054ffc960c582f13bf7354.jpeg

“细”字属于“左重右轻”的字,注意左侧连续转折的用笔(如图所示),在书写右侧时,需注意笔顺,以及用笔的轻松度。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846af28c899d43d28414af28ebb27ad5.jpeg

这个“之”字,是一个“点”+“2”,下方的转折,我们把它看成“2”的写法,上横短,下横长,注意两个转折的角度。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91031325d39b4a46962a354213281ff2.jpeg

则”字,这个字的两部分,都属于细长型,并且有整体向右的趋势。注意图中“刂”旁“丶”划的书写,非常的靠上。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c64857d9d26c4814a443e561b4c427b2.jpeg

这个字的难点,在于笔顺的把握,右侧3个“耳朵”,3个耳的笔顺,却又不尽相同。啥是正确的笔顺?怎样写得更顺,那就是正确的笔顺。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7593a4fe72d44f91831dd76001a16368.jpeg

在之前,我们讲过。左侧的偏旁为“方”字旁。在书写时,需注意左低右高。右侧一系列的转折,多为圆转,书写时,要找到一种委婉、波澜不惊的感觉。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9b6bce289ec44e77b49db828706c6285.jpeg

“毫”与“豪”,古同。在分析这个字时,我们要把握它的整体形态,这是一个长行的字,纵向笔画较长,横向笔画较短。书写时,注意几个转折的变化。另外,我们在学习书法时,需要活学活用。在看到这个字的时候,我们可以挡去上半部分,改为“丶划”,家,就出来了。这也是移花接木。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c82d345b6b5246529bc7f539d9d19bea.jpeg

“厘”字的繁体字,笔画较多。上方的“文”,不要写的太低,给下方的“厘”让一些空间,虽为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托住“未”字的,是“厘”的胳膊,而托住“文”的,是“厘”的全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