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教序》关键字写法全解析(完整版)(一)

分类: 文艺撷英 |
《圣教序》全解析(完整版)
关键词: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491601de931e4e1d9ca9715921ce0fb9.jpeg
“大”字第一笔的横,由轻到重,露锋起笔,收笔时有弹跳动作。丿划,将横分为左少右多。最后的点,起笔要离横远一些,收笔顿笔回收。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648694c23102439f8c51fdd2d99522a3.jpeg
“唐”字最重要的笔画,是第二笔的横撇,侧锋切笔起笔,向右上行笔,然后转折写丿。写“唐”字,要注意,点划要和中间的竖划,在一条中线上。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313f5070747e4d9e9d0d7ef79f1ade6e.jpeg
“三”,看似好写,其实不然。三条横,都是侧锋入笔,书写时一定要硬朗,干脆。另外,要注意三横的距离,上两横距离近,长横距离稍大一些。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b8f962a2a9f84699ae81ecdedfd2e11d.jpeg
【小程序不支持转载】
“藏”这个字,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要将中空的感觉写出来。如图,疏密要有对比,反复书写后,即实用于创作,美得很。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0afa01efadbb47bf837d8f7f17bbc47e.jpeg
“圣”字的主笔,在于第二笔,如图,侧锋入笔,然后向外倾斜,并带有弧度。另外,要注意“王”字的位置,一定要重心偏右。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89439b5999d4407691c122b36ddf3fb9.jpeg
“教”字的主要笔划,是第三笔的横撇,和“子”的竖钩提,这两个笔划,都有一个绞转的动作,如图所示。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53872f23571e4c78a48f17d8531fe356.jpeg
“序”整个字,都是在旋转。从第一笔的露锋切入,一直能够旋转到最后一笔的竖钩,充满灵动。在书写时,注意长丿的一个弧度,要干脆,利落。
关键词: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157b3c6f0cc240f0a9ab7ec01509bb02.jpeg
“太”字,变化丰富,难度在于撇划,和大点。撇划,有一个先往右后往左的动作。大点,则是有两个动作组成,先带有弧度的顿笔(作为起笔),然后反方向大顿笔(作为收笔)。在书写时,要注意,撇划的末端,是整个字的最低点。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aafff0975f28403a8d2262529cf18896.jpeg
“宗”字的难点,在于上面的宝盖头,以及“示”的竖钩。宝盖头的第一个点,由3个动作组成(如图),第二笔,则是露锋下压,然后顺势,向右上写横,再出钩。“示”字的竖钩,有向外的趋势,由轻到重。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928966d1746d49dab90e66b6ba4677c7.jpeg
“文”字的难点,是书写的节奏。整个字,由一笔组成。所以,在书写时,一定把握书写的节奏,在转折处稍早停顿,在笔画的中间,一定要迅捷、果断。最后捺划的收笔,略略下压停笔(如图)。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aa21cc3709d94f22a68387749edefb4a.jpeg
在书写“皇”字的时候,要注意上方的“白”,呈一个倒三角趋势。最左边的竖,在书写时,要注意细节动作(如图)。“王”字最后一笔的收笔地方,原碑有向上扬的痕迹,可不必较真,因为在行书的笔画里,极少会有这样的动作。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f83656072a734afab76778140dce61a9.jpeg
“帝”字的书写,应该有一种打太极拳的感觉,松动中仍然带有力度。上半部分极为松动,行云流水,用笔不必过猛。而下半部分,则变得格外挺拔,尤其是最后的竖笔。整个的“帝”字,在转折中完成。严格来说,整个字,只用了两笔。第一笔,从点直接写到了“巾”的横折钩,第二笔,就是最后的竖。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1c3cffaa696149508275ea09293c6a3c.jpeg
“轻松”是整个“制”字的基调,放慢速度,去掉火气,轻松地书写。注意,下方的“衣”,要搭在“刂”的下面,而并非正中间,所以整个字,有一种往左倒的趋势,快摔倒了,还没摔倒,因为被最后的捺划给拉住了。
关键词: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b4f6a749d0c54f3d9e2f79e592c6bee0.jpeg
“弘”字,一定要记住“弓”的写法,极为经典,应用性很强。“弓”上松下紧。注意每个线条的长短。右边的“口”距离左边较远,要注意“口”字内的留白,呈三角状。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795ff3d04d7a454cb5ebcc119686acbb.jpeg
“福”字,左侧非常硬朗、挺拔,所以在书写时,一定要干脆利落;右侧,要注意几条辅助线的关系(如图所示)。另外,难点在于“田”的内侧留白。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44e85864131f4eae95721f82782727c1.jpeg
“寺”字的笔顺,让人极为纠结。距笔者推测,上面的竖划,应放在最后一笔去写。当然,这个不是重点。“寺”整个字,呈菱形,上面的“土”,转折处很硬朗,都是方笔转折。下方的“寸”,是整个字的难点,如图所示,从横开始,到钩结束,应该一气呵成,横连接竖,有翻笔动作。竖的行进过程中,笔锋应当在线条的左侧,有点拧的感觉,顺势出钩,这个笔划,需训练多次。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59cbc34450ef413b84334b5a844140fa.jpeg
“沙”字最大的特点是左高右低,极为明显。整个字的书写,应非常轻盈,不拖泥带水。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55ac9cb5f45a43c6b94007445c056ad1.jpeg
“门”字在书写应用中也很多。书写“门”时,应让毛笔放松,让毛笔和纸面约成60°角。侧锋完成整个字。毛笔太正,就容易写得刻板。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162e1f326fa14df49b814cfa73327672.jpeg
“怀”字,左边的“忄”,注意竖的位置,靠在左点的一侧,竖划,是从右边的点画连上去的,在书写过程中,略带弧度,结尾处迅捷地切笔上挑。右边部分,整个地向右上倾斜,而且斜的很厉害,好像依靠在左边身上,但是被最后的大点拉回来了。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64c49c83d13547e695446d8ea68b28c0.jpeg
“仁”字,要记住“亻”的写法,应用会很多。书写“仁”字,一定要把中间空出来。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102531d9a64546659ff11c3f1e302180.jpeg
在书写“集”字时,要注意5条横划的关系及其位置,有疏也有密。5条横都在向右上倾斜,整个字都要往左倒了。但是中间的竖,向右下倾斜;最后一个点划非常靠右,两个笔划,就把整个要摔倒的字拽回来了。
关键词: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e8d9b880831b416188c656400da265d3.jpeg
“晋”字,最大的特点,就是左疏右密,重心偏右。在书写的时候,注意第一个点画的书写位置,离上面的横距离很远。中间的3个笔画,注意向右上倾斜的趋势。长横,左边一定要长,右边不要太长。“日”,注意左圆右方。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f921b9e317794050bbf9813abaf6c1ef.jpeg
“右”需要注意笔顺,和我们硬笔里的笔顺是不一样的。先写“丿”划,后写横划。而如果遇到“左”字,则是先写横划,再写“丿”划。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f4e9d315b3c6483eb63f89c132bd4a7b.jpeg
“将”字的结构较为简单,需要注意的地方,在于右边的“夕”,在书写过程中,需要笔断意连。两个笔画,不能完全缠绕上,也不能完全没有关系。(书写动作,如图所示)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191414cddec145f4b40d4f52a16f40bb.jpeg
在我最早看见这个“军”字的时候,我坚信字帖里面多了一笔横。因为,看上去里面全是横。但经过认真分析,“军”字里面,一笔不多,一笔也不少。(书写步骤,如图所示)。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8b747ba24797467fb38dc0966a740f68.jpeg
在传统的认识里,“王”字的最下面一横非常长,但是在这个字里,要注意,最靠左边的笔画,是中间的横。而非最后一横。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fda976b70e044137b41db3c15f06da88.jpeg
“羲之”在这里算为一个字来分析。这个字,分为两部分来写,上部分为:“羲+点(之的第一笔)”,下部分为:横折横(之字的第二笔)。“羲”字和“之”字的第一笔,要笔断意连,甚至可以不断笔。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eac8a5f3c87c4154974f8279ea592537.jpeg
“书”字的笔顺,也是学习行书非常纠结的一个字。在这个字里,注意几条横的起笔露锋状态和他们的斜度。他们都在往右上倾斜,那中间的“竖”划是向右下方行笔,如此一来,整个字的平衡感就找到了。这个字另外的难点,在于下方“日”字的来回翻笔,需细细体会。
关键词: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c7a5c368d4b5449fb9d036fd387e5b9f.jpeg
“盖”字,属于一个极为险绝的字,中间的“王”,不循规蹈矩,第一横平,第二横斜,第三横更斜,写到这里,完全一副要摔倒在左边的趋势,此时,“皿”的一个横折,跨度很大,直接将上方拽了回来,从而让整个字险绝中仍显平正。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e5b663b804324205a89839e9292a0ab2.jpeg
“闻”字的书写,要注意第一笔竖。写过褚遂良楷书的朋友,都能清楚的知道落笔动作(如图所示)。整个字从第一笔落笔的那一刹那,就造就了强烈的跳跃感,整个字,用侧锋取势,轻松书写。“门”整个偏旁,在创作的应用中会非常广泛。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16afd3fae4a34169b0cdf35132f3c306.jpeg
“二”字,两条横划,要干脆利落,用侧锋书写,注意两笔的长短(如图所示)。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bc4cb013a1c64047b8d32b0113b3c6d5.jpeg
“仪”的动感很强,很硬朗,很挺拔。所以,在线条的行进中,要保证线条的速度,不能太慢、拖泥带水。笔划的停顿,一定是在转折处,在笔划的行进中,不能犹豫不前,不能停下思考,这样会影响线条的质量。另外,要注意,左高右低的取势。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052115044fae4d958fc9aa443fe95c1f.jpeg
“有”的第一笔是“撇横折”,这一笔书写起来,难度较大,我们在书写时,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部分,如图,3个停顿的地方。如此一来,在书写时,这个笔划,就有了关节。线条就不会圆滑无力。另外,整个字呈左疏右密状。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ec56ceaff3f44e40a1c3df8900f3675e.jpeg
这个“像”字,和上方的“仪”都有相同的偏旁,但是书写的感觉却截然不同,一个是瘦子,一个是壮汉。我们要记住他们不同的写法,如此一来在应用中方能得心应手。右方的“象”,要注意最右侧的走势,在书写时,最好记住这个字的形态,应用中可以和“家”、“逐”等类似的字相互打通。我们在追求临摹到位的同时,要强调书写性,不能过慢,要体会王羲之书写时的书写状态。
关键词: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35b81405dd84401f82895856de75af88.jpeg
“显”字,我们更可能地吸收这个字左边的笔法,“丝”一系列的折笔(如图所示),能使字显得格外精神,在日常的创作中,“丝”字可以直接应用,右边“页”的“横撇”笔划,原碑写得稍有牵强,可以不必较真。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680baee088ce4e83a00627af193e4e58.jpeg
“覆”,在这里将上方的“西”更改为一个类似“丙”字,使用了宝盖头的写法。当然,既然是宝盖,就一定要盖得住下面。所以下面的一系列笔划,基本都被上方的“丙”所覆盖。要熟练掌握右下角“复”的写法,在日常应用中,会常被用到。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e7152016e97c40a592e159adf4473b3f.jpeg
在书法的创作里,“载”是一个高频字,“文以载道”、“厚德载物”等等都会用到此字。在书写时,注意所有的横划,都是右上倾斜,最后用最长的“戈钩”往右下方拽回来。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aed4ca57e6d24eccb4d59303885a4d80.jpeg
可以把“以”字分为两组,第一组是前两个点,第二组是竖横折。中间空隙距离大。注意所有笔划的起笔,都是在右上方。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52220b51d017421dac7b657823995b84.jpeg
“含”字,需要注意的,都如图了。“人”下面的所有构成,是个典型的三角形。上面的“人”,要注意手笔的位置。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8371c0788a7247448d618fe83f4f2e8f.jpeg
“生”字不同于楷书里的“生”,是一个典型的“头大脚小”的字,第一横是最长的横。最下面的横,反而不长。这样写,反而让整个字显得活泼、生动。另外,注意竖划,有稍稍的弧度,有“左括号”弧度的感觉,不能写直了,那样就呆板了。
关键词: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b6ef88bde6c64769ad7dd6208bd71e32.jpeg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四”的行书写法,通常是把框内两笔写为两个短竖、或两个点。而在这里,将“四”字字形楷法化,将里面写成了一撇和一个竖弯。在这里,要特别注意撇笔,侧锋切入,果断书写。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ee1947fb054c4c52bd0b99da9989091d.jpeg
这个“时”字的书写,实用价值极高,“时”“诗”等都是创作的高频字。要牢记右侧“寺”的写法,注意三横的疏密,注意两个竖划的方向。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8fc93680101e45739067f173fcedb785.jpeg
“无”字几条横的转折处,全是方转,另外,注意几个横的距离,以及连接几条横的牵丝,他们弧度是有区别的。最关键的,是这个字的笔顺(如图所示)。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e83964ccfc31494b98e783e2fe78af6e.jpeg
“形”,难写的笔划,在于第二笔的“横转丿”,书写时,横取斜势,蓄力向左上方挑出,然后由轻到重向左下方出撇(如图所示)。另外,注意这个字的中空。牢记“彡”的写法,用途会非常的广。如“影”“彩”“彰等等。”
关键词: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fccce58a04b54b229bb7dc6423751ff0.jpeg
这个字,最大的特点是在于用笔。其一,基本都是露锋取势;其二,在于几个转折处的方转,行笔要快,转折要利落。另外,如图所示,注意空的地方。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dc26d892366743f788932fc42159e8b9.jpeg
“寒”字,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整个字“楷书化”。一笔一划,一板一眼。字法可以楷化;但是,笔法不可以楷化。起笔、收笔,不能有多余的动作,不能画字,要找到书写感。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05c24c613ba24889a3f14a8d98d6bff5.jpeg
“暑”字,脑袋小,身子宽,腿脚小。注意上面的“日”,不封口,留出空间,给予一种松快的感觉。中间的长横,一定要写出斜度。撇划,要写出弧度。另外,上方的“日”靠左侧,下方的“日”靠右侧。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9813e869b51d4ddd9925b1d76d7ec2f9.jpeg
“以”字,在书写时,要放松笔法。写出毛笔的弹跳性。整个字用了两笔,也分成了两个部分,中间留出大量空白。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49d7202686984c03bdb98e41bc6d9e94.jpeg
“化”字,左侧的“亻”,和上几讲有所不同,这又是一种写法,完全侧锋铺毫。另外,把最后一笔的“竖弯钩”,写成了“竖弯折”。弱化了右侧的撇划,强调了“竖弯折”的转折(如图所示,一圆一方)。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b11c3728b0b14fb984ea788a5a97a1b7.jpeg
“物”字,整个字,用了两笔完成。从“牛”到右侧的“撇横折钩”,一气呵成,书写时,毛笔一直在翻转。“物”字在创作中,是一个高频字,需要牢记书写方法。
关键词: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2994bbc8a27c448cb26399b8e79ed6a0.jpeg
“是”字,是典型三角形的字,脑袋小,身子大。整个字的难点,在于下半部分。书写时,注意“中竖”相对于上方“日”的位置。下半部分的笔划,看似是一笔,但是也有停顿调锋,这种笔划,如不调锋,容易写滑。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a619d1c060f24559b519da2b542f7c3a.jpeg
“以”在上一讲理提到过,大同小异。注意留出中空,另外,左边的笔划,二压二提,要轻松书写。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7f1678d683e04464afb24af0a89e85a8.jpeg
这个字的特点是:上面要盖得住,左面粗又挺,右边细而轻。上方的“穴宝盖”整体采用侧锋用笔。“见”最后的竖钩,在行书里,王羲之喜欢将“竖钩”写成这样,如此写法,其他书家并不多见。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5a6212874356404e9e223cd0314e5b61.jpeg
“天”字,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字,难点在于最后的捺划,分为了三个弧度动作。另外,注意第二横,一定要翘起来。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95722f886ab449ccae951cb6822eb903.jpeg
这个字,左高右低,右边的一系列的转折,用笔的笔锋要随之变化(如图所示)。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943cf8a73d4c42e19d37a952f3e459f4.jpeg
“地”字,整个字呈扁形。这个字,分为两个部分,左边松,右边紧。要注意“土”字旁中竖的位置,要偏左,不能写到中间。这个字的难点,在于右半部分,有斜度的控制,也有方圆的把握。(如图所示)
关键词: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cfbced90ef054337931c87c3bb2393c0.jpeg
“庸”字,需要把握的有两点:1、空间的掌握。第一笔的“点”和下面的距离非常大,整个字,呈上松下紧状。2、翻转的掌握。从第二笔开始,遇到转折,就一直是翻转,每个动作都很连贯。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7a7c86275f7645929b2edf395b5ebda5.jpeg
这个“愚”字,在圣教里,是极为精彩的一个字。上方的禺,需要注意中间的竖划,有一个向右的弧度(如图所示)。下方的心,起笔在“禺”的左下方,收笔,和上方对齐。具体用笔方法,如图所示。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cca3f016244644748775796f90ea8f73.jpeg
“皆”字,在书写时,一定要记住,“比”的右半部分,占用空间极少。这个字,最为精彩的一笔,就是连接“比”和“日”的那条线,要干净,并且带有弹跳。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93ff3b0d78dd48b8a1fb701c4fb831c1.jpeg
按照我们当代的审美来看,这个字,并没有多么美。但是这个字的特点,就是突破常规的书写。我们在书写时,可以将他看成“左右结构”,而并非“左中右结构”。“言”为左侧,“音”与“戈”几乎贴在了一起,为右侧。“戈钩”比上面长出很多,而且这个钩划,却没有那么多的斜度。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604f7798d7b04a3b8e46b4d99a362e98.jpeg
这个“其”字,都是瘦瘦的线条,干净利落。这样的线条,需要的就是挺拔。其字中间的两横,用“3”代替,这个“3”的位置,在圣教里,是一个超经典的写法,位置不是居中,而是居右。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76644bf02d0040c7abe0dc42143ed47a.jpeg
左侧的“立”,写成了“言”的简体写法,其实并不然,这是“立的”草书写法。我们在书写行书“立”时,并不多用。此字,左侧轻盈细长,右侧连续转折,很有节奏感。右侧山字的收尾处,有类似“点”的形状,此应为石碑破残所致,我们书写时不考虑此因素。
关键词: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41b26359c9ba42c78733bf910909f125.jpeg
“明”字,左侧的偏旁,可以写“日”,可以写“目”,也可以写“囧”。在古代的行书作品里,大多都是“目”的写法出现。这个字属于非常端正的一个字,左边矮胖,右边高瘦。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50d6e4355b8546208a207d8b4bb1c2bd.jpeg
在书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字外留白的形状,右侧的“人”,左低右高,极为明显。右侧几条横的间距,有聚有散。整个字的趋势,都是要往左倒下去,但是上方的捺划,如此的平!不仅留出了下方的一片空白,还在关键时刻,把整个字拽了一把。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570ed21b74db4a9880f85998b3fe73e2.jpeg
“洞”最大的特点,是右侧的“横、口”,集中在框内的左侧,留出右方的空白。另外,要注意“三点水”,字帖的“提”,不能完全效仿字帖,要有书写性,笔断意连,连接至“同”的第一笔竖。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09/15e8fb91d50e490cb882258909263872.jpeg
这是一个高频字,尤其是右侧的“易”,可以和“杨”串通起来。在书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上面辅助线的几个关系,左矮右高。右边的“易”则又是三角构图,上小下大。另外,要注意“勿”之间几个撇划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