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教学建议
(2020-02-26 22:42:30)| 分类: 语文教学 |
《台阶》教学建议
一、总体建议
1.教学时间:2课时。
2.这篇小说看上比较像散文,容易与本单元前两篇散文混淆。教师应当从小说文体特点出发,引导学生以分析情节、欣赏人物、感悟主题为重点进行教学设计。
3.文本较长,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情节,阅读欣赏过程中,每个问题覆盖的阅读区间不宜过大。
4.这篇小说的语言具有散文化的抒情意味,可选择重点段落,指导学生诵读和欣赏。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从情节入手,深入细节,欣赏人物形象。
学生免不了要对“父亲”的行为与观念做些评价。教师应该提醒学生:这种评价要建立在理解人物的基础上,不能随意“贴标签”,不应脱离人物无法摆脱的时代、文化背景。
2.引导学生在欣赏人物形象的同时,体会“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的主题。
“台阶”只是一个外在形式,“父亲”却用它来判断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为之努力。这是小说最重要的主题,从中可以生发出多元的解读。
3.引导学生自读,并抓住细节适当做些批注。
自读课文与教读课文在教学方式上有所不同,虽然同样需要教师去指导,但前者更需要教师的“引导”。所谓“引导”,意思是由教师提示一些阅读文章的策略、角度和注意事项,或提供相应的资源(如可供对比阅读的文章),由学生自己选择阅读时关注的重点。
三、教学设计
1.课前预习。
(1)通读全文,预习生字词。
(2)尝试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给小说划分层次。
2.快速浏览课文,学习生字词,梳理小说结构层次。
3.欣赏“父亲”的形象,体会“台阶”的多重意蕴。
(1)结合第一部分,讨论:
父亲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为什么有这种想法?
从这部分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有高台阶的新屋”对父亲来说意味着什么?
(2)结合第二部分,讨论:
在父亲准备造屋的过程中,有没有令你钦佩或感动的地方?
从这部分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别人家高高的台阶”对父亲来说意味着什么?
(3)结合第三部分,讨论:
在造屋的过程中,父亲的情绪是怎样的?有哪些体现?
从这部分看,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九级台阶”对父亲来说意味着什么?
(4)结合第四部分,讨论:
“九级台阶”完成之后,父亲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5)你在阅读过程中,有没有预感到这个结局?你觉得作者安排这样的结局是要表达什么主题?
4.朗读18~21段,欣赏抒情性的语言。
5.教师总结小说主题以及本文的语言风格和特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