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记·孔子世家(一)

(2018-12-06 11:44:08)
分类: 语文教学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先:祖先。 颜氏女:据《礼记·檀弓》说,名征在。 野合:据《索隐》、《正义》解释,叔梁纥与征在成婚时已超过六十四岁,而征在岁数尚小,二人年龄相差悬殊,此种婚姻在当时不合礼法,故谓野合。 祷:祈祷,向神求福。 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 纡(wéi,)顶:形容人头顶四周高,中间低,呈“凹”字形。圩,洼田四周的埂。 古人有名也有字,且义常相关联。因叔梁纥曾祷于尼丘山,故子名丘,字仲尼。就是把“尼丘”二字拆开来。仲,排行老二之意。孔子有异母兄名孟皮。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慎也。郰人輓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母讳之:叔梁纥去世时,征在少寡,在当时社会,她不便送葬,故不知叔梁纥坟地所在,所以无法告诉孔子其父的墓地在何处。 陈:陈列、摆设。 俎豆:古代祭祀时盛祭品的器皿。 俎是方形的,豆是圆形的。 礼容:指制仪容。 殡:停放灵柩。 五父之衢:睦名,是鲁城内的街道。 慎:慎重。 郰:同“陬”,陬邑。 诲:告诉的意思。焉:代指防山。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

孔子年十七,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一命而偻(11),再命而伛(12),三命而俯,循墙而走(13),亦莫敢余侮(14)。饘于是(15),粥于是,以餬余口(16)’其恭如是。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17)必有达者(18)。今孔丘年少好礼(19)其达者欤?吾即没(20),若必师之(21)”及釐子卒(22),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23)。是岁,季武子卒,平子立。

要绖:古代丧服中的麻腰带。 要,通“腰”。 飨:用酒食款待人。 绌:通“黜”,排除,贬退。 病且死:病重将要死。 且,将要,将近。 诫:嘱告。嗣:继承人,此指儿子。 灭于宋:孔子六世祖孔父嘉在宋国内乱中为华督所杀,其子防叔奔鲁,故云灭于宋。 孔子远祖弗父何为宋襄公之子,依礼法当为宋国嗣君,但其让位于弟弟,即后来的宋厉公。 佐:辅助。 三命:指三次加官晋爵。兹益:更加。 鼎铭:鼎上所铸的文字。 (11)偻:曲背,引申为弯腰鞠躬。 (12)伛:义同“偻”。 (13)循墙:挨着墙。 循,沿着。 (14)侮:欺侮。 (15)饘(zhn,沾):稠粥。 于是:在这个鼎中。 (16)用饘、粥来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表示过俭朴的生活。 (17)当世:指做国君。 (18)达者:显贵的人。 (19)好:喜欢。 (20)即没:如果死了。 (21)若:你,指孟懿子。 师之:以他为师。 (22)卒:死。 (23)南宫敬波与孟懿子同为孟釐子之子,此处不应更言“鲁人”。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尝:曾经。 史:一作“委吏”,古代管理仓库的小官。 料:计算。 量:量具。 平:公平,精确。 司职使:管理牧场的小官吏。畜蕃息:牲畜殖兴旺。 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鲁君:指鲁国国昭公。 适:往,到。 乘:辆。 竖子:童仆。 俱:一起。 窃:自谦之词,冒充。 毋以有己:忘掉自己。 稍渐渐。 益进:增多。

是时也,晋平公淫,六卿擅权,东伐诸侯;楚灵王兵强,陵轹中国;齐大而近于鲁。鲁小弱,附于楚则晋怒;附于晋则楚来伐;不备于齐,齐师侵鲁。

六卿擅权:指韩、赵魏、范、中行及智氏六个大臣把持国政。参见卷三十九《晋世家》。 陵轹:同“凌轹”,欺压。 中国:此指中原地区。 备:防备。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霸小矣。”景公说。

公元前522年。 辟:同“僻”,偏僻。 身举:亲自推荐。五羖(g,古)指五羖大夫百里奚。百里奚原为虞国人,晋虞,为晋所俘,作为陪嫁臣随秦穆公夫人即晋公子夷吾的姐姐入秦,后逃离秦国,在宛地被楚国人捉住,秦穆公以贤,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回,任为大夫,故云。事详见卷五《秦本纪》。羖黑色公羊。 累绁:(xiè,谢):同“缧绁”,绑人用的绳索,引申为拘禁。 王:统治天下。 说:“同“悦”。高兴。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因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乾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季平子与郈昭伯因鸡斗仇,郈昭伯就劝鲁昭公讨伐季平子。 孟氏:即孟孙氏。 处:安置。 顷之:不久。 家臣:卿大夫的幕僚、私臣。 太师:乐官。语乐:谈论音乐。 《韶》:古代乐曲名,相传为虞舜所作。 称:赞扬。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谿田封孔子。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学,当年不能究其礼(11)。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12)”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异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吾不能(13)”以季、孟之间待之(14)。齐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15),反乎鲁。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国要像国君的样子,大臣要像大臣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上下各守秩序政治就可以走上轨道了。 信:的确。 滑稽:谓能言善辩,巧嘴滑舌。轨法:遵守法规。 居傲自顺:傲慢不恭,自以为是。 崇丧遂哀:重礼丧葬,长期不止。 遂,通“久”。 大贤:指文王、周公等人。 息:灭。 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礼崩乐坏已经很久了。 使上下朝的礼节繁琐。 趋: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详:审慎。 累世:几代。 (11)当年:毕生。 (12)先:导引。 细民:小民百姓 (13)奉:进献。 (14)季、孟之间:指上卿和下卿之间。季孙氏当时为上卿,孟孙氏为下卿。 (15)遂:于是。

孔子年四十二,鲁昭卒于乾侯,定公立。定公立五年,夏,季平子卒,桓子嗣立。季桓子穿井得土缶,中若羊,问仲尼云“得狗”。仲尼曰:“以丘所闻,羊也。丘闻之,木石之怪夔、罔阆,水之怪龙、罔象,土之怪坟羊。”

穿井:打井。 缶:一种肚大口小的瓦器。 《索隐》引《家语》云:“桓子穿井于费,得物如土缶,中有羊焉。”若,好像。 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询问孔子时谎称得到的是羊,以看其是否博学多闻。 夔: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动物,只有一足。 罔阆(làng,浪):同“罔两”,古代传说中的山精怪。 罔象:古代传话中的水精怪。 坟羊:据《集解》说,是一种雌雄未成的怪手。又称土精。

吴伐越,堕稽得骨节专车。吴使使问仲尼:“骨何者最大?”仲尼曰:“禹致群神于会稽山,防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节专车,此为大矣。”吴客曰:“谁为神?”仲尼曰:“山川之神足以纲纪天下,其实为神,社稷为公侯,皆属于王者。”客曰:“防何守?”仲尼曰:“江罔氏之守封、禺之山,为釐姓。在虞、夏、商为汪罔,于周为长翟,今谓之大人。”客曰:“人长几何?”仲尼曰:“僬侥氏三尺,短之至也。长者不过十之(11),数之极也。”于是吴客曰:“善哉圣人!”

堕(hu,毁):同“隳”,毁坏。 谓一节骨头有一辆车长。 :召集。 防氏:部落首领。 戮:陈尸。 纲纪:法则,原则。这里是造福的意思。 守:指监守山川按时祭祀的人。神:指神化了的部落首领。 社稷:指土地和谷物,此指守土神和谷神的人。 汪罔氏:上古部落名。 僬侥氏:古代传说中的矮人。《列子·汤问》:“从中州以东四十里,得僬侥国,人长一尺五寸。” (11)十之:指三尺的十倍,即三丈。

桓子臣曰仲梁怀,与阳虎有欲逐怀,公山不狃止之。其秋,怀益骄,阳虎执怀。桓子怒,阳虎因桓子,与盟而之。阳虎由此益轻季氏。季氏亦僭于公室,陪臣执国政,是以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嬖臣:宠幸之臣。 隙:裂痕。 (shì,释):通“释”,释放。 僭:超越本分。指下级冒用上级的名义、礼仪、器物。 陪臣:诸侯国的大夫,对天子自称陪臣。此指季氏。 《诗》:指《诗经》。《书》:指《书经》,又称《尚书》。《礼》:指《周礼》、《仪礼》、《礼记》,全称《三礼》。 弥:更加。

定公八年,公册不狃得意于季氏,因阳虎为乱,欲废三桓之适,更立庶孽阳虎素所善者,遂执季桓子。桓子诈之,得脱。定公九年,旭虎不胜,奔于齐。是时孔子年五十。

公元前502年。 三桓:指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因都是鲁桓公之后,故称“三桓”。适(dí,嫡):同:“嫡”。指正妻所生的儿子,为法定继承人。 庶孽:妾所生的儿子。

公山不狃以费畔季氏,使人召孔子。孔子循道弥久,温瘟无所试,莫能己用,曰:“盖周文、武起丰、镐而王,今费虽小,傥庶几乎!”欲往。子路不说,止孔子。孔子曰:“夫召我者岂徒哉?如用我,为东周乎!”然亦卒不行。

畔:通“叛”。反叛。 温温:柔和的样子。一说同“蕴蕴”,郁郁不得志的样子。 己用:任用自己。 傥:义同“倘”。或许。庶几:差不多。 徒:白费,空。这句的意思是说,在东方建立一个像周那样的王朝。

其后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则:效法。 孔子由中都宰为司空、大司寇不在一年内,此处谓在一年,误。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奢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11)“请奏四方之乐(12)”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祓矛戟剑拨鼓噪而至(13)。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14),不尽一等(15),举袂而言曰(16)“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17),麾而去之(18)。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19)。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不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20),手足处(21)。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22),小人有过则谢以文。若悼之(23),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公元前500年。 平:和好。 好会:和好的会盟。 好往:毫无戒备地前往赴会。 摄理。 相:此指主持会议的司仪。 具:备。 以:而。 坛:以土所筑的高台,用于祭祀、朝会及盟誓等。 位:指坛上的席位。 土阶三等:登坛的土台阶只有三级。 会遇之礼:指国君相会时的一种简略礼节。 揖:拱手为礼。 让:谦让。 (11)有司:主管官员。 (12)四方之乐:指边地少数民族的舞乐。 (13)旍(jng,精):同“旌”,古代一种用五色羽毛装饰的旗子,用以指挥或开道。 袯(fú,弗):一种粗糙实的衣服。 (14)历阶而登:指一步一阶地往台上走。按照古代礼法规定,登台阶时每上一级,要等双足取齐,然后才能登另一级台阶。如一只脚踏上第一级,另一只脚直接踏上第二级,就叫做“历阶”。孔子因紧急,不顾忌礼节,就历阶而登了。 (15)不尽一等:还有一级台阶没有上。 (16)袂(mèi,昧):衣袖。 (17)怍:惭愧 (18)麾:指挥。 (19)优倡:表演乐舞的艺人。侏儒:身材敌小的人。古代常以侏儒为倡优艺人。 (20)加法:依法处罚。 (21)手足异处:指腰斩。 (22)质:指具体实在的东西。 (23)悼:痛心,悔愧。

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于是叔孙氏先堕郈。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孔子命中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将堕成(11)公敛处父谓孟孙曰:“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鄣(12),无成是无孟氏也。我将弗堕。”十二月,公围成,弗克。

公元前497年夏天。 甲:指武器。 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三都:指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人封地的城邑。 郈:叔孙氏属地。费季孙氏属地。三子:指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 武子:指季孙宿。 公侧:鲁定公所登的台侧。 北:打了败仗往回跑。 (11)成:孟孙氏属地。 (12)鄣:同“障”。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以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公元前496年。 行摄相事:担任理相。相,指处理政务的最高行政官。 与闻:参预。 粥:同“鬻(yù,育)”,卖。贾:同“价”。 涂:同“途”,道路。《索隐》云:“《家语》作‘皆如归’。”意谓都有宾至如归之感。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卒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善优哉游哉,维以卒岁!”师已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桓子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11)

盍:何不。 沮:阻挠。 庸:难道。 文衣:指华丽的衣服。 《康乐》:舞曲名。 文马:身披彩饰的马。 驷:古时一车驾四匹马,驷马为一乘。 遗:赠送。 周道游:指环游各地。 郊:在南郊祭天。 膰:祭祀用的烤肉。祭祀束之后将所用烤肉分送大臣是符合当时礼节的,这样表示对大臣的尊重。 喟然:长叹的样子。 (11)群婢:指女乐。

孔子遂适卫,主于子路妻兄颜浊邹家卫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何?”对曰:“奉六万。”卫人亦致粟六万。居顷之,或谮孔子于卫灵公,灵公使公孙余假一出一入。孔子恐获罪焉,居十月,去卫。

主:居住。 奉:同“俸”,俸禄。 六:据《正义》解释,为六万小斗,计二千石。 谮:进谗言,中伤。 一出一入:指用兵仗跟踪子出入,进行威胁。

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以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如予何!”孔子使从者为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

仆:驾车的人。 策:马鞭。 缺:缺口。这一城墙上的缺口是往昔被阳虎攻破的。 暴:残害。 据《孔子家语》说是匡人简子以甲士围孔子。 焉:那里,指匡地。 文:指周代的礼乐制度。 兹:这里,指孔子自己。 斯:此。 如予何:他们能把我怎么样。 这句记可能有误,因武子在时,孔子尚未出生。参见《史记会注考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