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和散文阅读技巧
(2018-09-25 14:21:59)分类: 语文教学 |
小说和散文阅读技巧 (2014-02-04
10:54:40)
分类: 高考阅读训练
小说和散文阅读技巧
《考试大纲》规定了文学类文本考查的四种体裁,实际上主要考查小说。散文近几年没有考查,戏剧考查的可能性极小,诗歌则没有考查的可能。在这里我们谈谈有关小说和散文的知识。
一、关于小说方面的知识
小说是文学类中的重要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方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一)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3.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小的作用。
(二)小说的基本特点
从近几年高考看,所谓的小说考查大都是集中在小小说的考查上。小小说和短篇小说还有所不同,与短篇小说相比,它的篇幅更短,故事更简单,它多取材于生活的一瞬间、一插曲、一场景、一镜头,反映人物在一件事或一个场景中的行动片段,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揭示出某个道理。其特点主要有:
1.选材以小见大。小小说的这一特点是就它反映的内容和意义而言的,小小说由于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一般只有几百字,至多千余字。在这短小的篇幅里,只能反映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只能反映现实生活侧面的某一个闪光点,也就是说小小说所选的题材截取的生活面小,这就是“以小见大”中的“小”。它虽然小,却不是孤立的,它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在此,我们可以根据生活中的一角一面来认识大千世界,折射重大问题。小小说篇幅虽小,但它有较多的丰富意蕴,有一定的生活容量,它反映的内容和意义并不小。这就是“以小见大”中的“大”。
2.人物形象典型。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小说凸现主题的主要载体。读者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在人物的喜怒哀乐中深受感染。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都是塑造形象的好方法。受篇幅限制,小小说塑造人物时,主要写主要人物性格的某一侧面或写主要人物的情绪心态。因此,把握主人公及其性格很重要。
3.情节有吸引力。情节是小小说吸引读者的关键,小小说的情节一般发展比较快,前后事件较为紧凑,整个情节曲折新奇,常常突破思维定式,给读者以惊异感。
4.结尾含蓄隽永。小小说的结尾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境界,这也是小小说最突出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小说的质量。结尾往往在情理之中又在预料之外,其精髓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作品的深刻主题常在结尾处明朗。阅读小小说一定要关注结尾。
5.反映的主题新、深、辣。所谓“新”,就是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写别人没有写过的事,及时发现生活中的新事物、新问题,有强烈的时代感。所谓“深”,就是作品具有深度,启迪思想、引人回味,从而使人得到哲理的享受。所谓“辣”,包括以情动人,震撼人心;尖刻辛辣,一针见血。
6.风格清淡隽永。小小说由于篇幅短小,所以,在选择题材、虚构情节和安排结构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可能反映现实的重大矛盾和斗争,不可能反映十分严峻和重大的主题。作者常常将含蓄的写作手法运用到小小说的写作中,作者将自己的深意隐含在作品所描绘的具体形象中,藏而不露,由读者去回味,去补充,去发展,从而产生凝练隽永、委婉含蓄的艺术效果。
(三)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渲染故事气氛
作者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渲染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2.烘托人物形象
自然环境的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也就是说,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3.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发展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4.暗示社会环境
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幅社会历史图画。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家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
5.深化作品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二、关于散文方面的知识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表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一)散文的分类
1.记叙散文。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人物形象鲜明,景物描写倾注了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比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需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记叙散文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
2.咏物散文。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色是借物抒情、借物明理或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物明理是借某物与某人某事的相关联系,来抒发对某人某事的感情,来揭示一种道理。阅读这类散文,要注意了解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思想、生平,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意蕴。
3.写景散文。阅读写景散文要注意三方面。一要注意把握景物的特征和色调。二要注意写作的顺序。写景散文,其写作顺序多为时间和空间,从时空的变化可看出散文的行文脉络。三要注意观察点与被观察事物之间的关系。观察点与被观察事物之间的关系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观察点与被观察景物均无变化;有一方发生了变化;双方均在变化。明晰这些很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散文的写法及行文的层次关系。
4.抒情散文。抒情散文主要用以抒发作者的主观情感。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抒情散文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
5.议论散文。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它与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那样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而主要用文学形象来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熔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
(二)散文的特点
1.真 取材于真人真事,抒写真情实感,决不仰仗虚构,这是散文的首要特点,也是和小说、戏剧的首要区别。取材于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散文,如《挥手之间》《藤野先生》等,不但整体上不能仰仗虚构,就连细枝末节上的失实,也是不允许的。一般题材的散文,则可以允许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作局部细节的艺术加工。
2.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散文是作者感情的产物,注重表现真实的生活感受,具有强烈的抒情性,是散文的又一显著特点,只有写真情实感的散文,才能真正征服读者的心。
3.小 篇幅短小而情长意远,是散文可贵的优点。如《白杨礼赞》《济南的冬天》不过千字左右,虽然短小,却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使读者“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4.散 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然和人生是散文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大到茫茫宇宙,小至花鸟草虫。重大的历史变革,叱咤风云的领袖伟人,以至日常琐事、平凡百姓,都可以作为散文的写作对象。散文的形式自由,除一般的常用形式外,还可用书信体、日记体等。散文广泛的取材、自由的形式、多样的方法,都要始终围绕表达一个明确而集中的主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散文的“神”,要神聚,“形散神不散”就指此。散文中各种题材靠主题来凝聚,靠线索来贯穿。
5.美 散文被称为美文,以绘画的眼光和技法写景状物,构架生活,富有诗情画意;散文语言骈散兼用,长短结合,有自然、和谐的旋律之美:散文以绘画美、音乐美、诗意美、品质美使读者愉悦、陶醉。
(三)散文常用的线索
1.感情线索。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从喜欢到厌恶,就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结起来。
2.事物线索。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事件组合在一起。许多托物言志的散文就是以物为线索的。
3.人物线索。如写某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可以用这个人物作为线索把活动串联起来;也可以用另一个人物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内容的事物串联起来。这个人物还可以是写作者本人“我”。
4.思绪线索。如面对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有关的材料组织在一起,表达原定的主题思想。
5.景物线索。通过景物描写,在写景中融进作者的思想感情。[来源:Zxxk.Com]
6.行动线索。如游记以游程行踪为线索。
(四)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
散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和说明。就表达方式来讲,散文用得最多的是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
1.叙述。叙述是散文最重要的表达手段,因为无论什么形式的散文,都要以事或以景、以物见意。材料的叙述顺序,关系到表意的效果。
2.描写。描写的目的在于给读者以鲜明的形象。但一篇散文,如果不加以区别,处处都展开描写,形象反而就模糊了,因此,描写又是有重点的。文章描写的重点,总是那些最能表现作品思想的内容,最能烘托作品情境的内容。
3.抒情和议论。在散文中,抒情和议论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作者对所述对象的见解和感情,常常直接以抒情或议论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阅读散文,把握住了抒情和议论也就把握住了材料的精神,把握住了作者的思想倾向和写作意图。
如果说记叙是散文的形,抒情和议论则起着点“神”的作用,抓住了抒情和议论,对散文也就“意领神会”了。
(五)散文中常用的表达技巧
1.悬念。悬念是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心理的一种艺术手段。先不把谜底揭开,引出下文。
2.照应。照应即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暗示。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严谨,中心更突出。
3.伏笔。在文章的前面将下文要出现的人物或事物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4.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衬托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铺垫也叫“陪衬”。
5.
渲染。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事件等多方面浓墨重彩地描写,以突出气氛、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6.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7.想象。它是人们在头脑里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
8.联想。它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个事物或事理联想到其他有关事物或事理的心理活动。联想的类型一般有下列几种形式:接近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另一事物的一种联想。类似联想,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而产生的一种联想。对比联想,是根据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想。因果联想,是根据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想。
前一篇:[转载]诗人与笛子
后一篇:散文阅读(一)结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