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长安八中田礼轩

(2018-08-03 10:24:14)
分类: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中学语文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作者姓名:田礼轩

   位:长安区第八中学

   话:13772057375

   编:710106

 


            

         《念奴娇 ·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田礼轩

一、设计思路

   《念奴娇 · 赤壁怀古》是人教社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篇目,本单元学习宋词。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因其美妙的韵律与优美的意境深受读者的青睐。这单  选了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他们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他们是宋词豪放派与婉约派的词人代表,他们的词代表了宋词最高的艺术价值与美学理念。教师通过引导生赏析这些词作,让他们能初步感知宋词的特点与美感。苏轼是词革新与解放的高手,是宋词豪放派的典型代表。《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一首怀古词,主要是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时期。黄州附近有个“赤鼻矶”,相传即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作者在词中写的就是游览这个“赤壁”的所见、所想,借咏史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又联系到自己的现实处境,遂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这首词就是他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心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

   高中第一册的古代散文单元选编有苏轼的《赤壁赋》,学生已对苏轼的生活经历、文学创作和思想倾向有所了解,而且《赤壁赋》与《赤壁怀古》同创作于他被贬黄州期间,其生活境况和情感都有许多相似之处,故而学生在学习中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作为高一学生,诗词鉴赏能力不足,还需要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帮助学生掌握鉴赏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路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技能,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本课按照怀古词写景、咏史、抒怀的顺序展开,以“游历赤壁,亲近东坡”——“驻足赤壁,相知子瞻”——“爱恋赤壁,苏己共鸣”——“铭记赤壁,追寻苏子”为过程,在诵读的基础上,通过问题教学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加深对文本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鉴赏能看力,继而在通过美读深化理解、提高认识,最后通过作业内化知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豪放词的风格特点;           

            2、从词句入手,体会练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                                                             作品的意境;

            3、体会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艺术特色

方法与过程:1、通过诵读,了解豪放派的风格特点;

            2、问题教学,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提高诗词鉴赏水平、理解苏轼旷达的人生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以及“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现代教学手段:增加课堂美感与课堂知识量,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初步了解豪放词的风格特点。

学习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是鉴赏诗词的一个途径和方法,也是中学生应掌握的一种知识技能,有助于增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词句是把握作品意境的基础,意境是对作品、作者思想情感的深入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与知识层次,从而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难点:体会苏轼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

苏轼是文、史大家,也是思想家,他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并为他所用,在出世与入世、避世与用世的矛盾中他能解脱,而且始终保持豁达、洒脱、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境界。涉世不深、少不更事的中学生,既没有生活的阅历,也没有丰富的阅读、知识积累,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对于优秀、积极的文化,通过课堂的讲解、分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知、积累,在以后的生活阅历中加深理解。

四、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写作背景,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时温习《赤壁赋》;

2、多媒体课件;

3《滚滚长江东逝水》歌曲,《念奴娇·赤壁怀古》音乐伴奏;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

课前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将我们带回到英雄辈出、金戈铁马的三国时代,漫游三国,寻迹赤壁,我们邂逅苏轼。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所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授新

    1、游历赤壁,亲近东坡

    带着“乌台诗案”的苦楚,带着皇帝贬谪的敕令,风飘飘,水飏飏,掸掸 一路的素衣风尘,东坡居士来到了古战场——赤壁。同学们尝试背诵《念奴娇 · 赤壁怀古》,用我们的心音再次游历赤壁,亲近东坡。

    学生的齐读是对预习作业的检查,也是为鉴赏作品打好基础,背诵是鉴赏的前提。

    2、驻足赤壁,相知子瞻

    欲问人生之功绩,道一声“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机缘牵起了苏轼与赤壁的情结,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说:“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成全了苏轼。”赤壁造就了苏轼。让我们驻足赤壁,与子瞻相知。

    学生小组讨论:

   1)同样的赤壁,这里已然没有了“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静谧与柔美,而是另外一番景象,这首词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明确:

    此三句总写长江,引起人的怀古思绪,具体写赤壁之景。

    先写江岸石壁,“乱”写出险怪,“穿”写出高俊。再写江面波涛,“惊”写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卷”句写出浪花飞溅、狂澜奔腾起伏的景象,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

    这几句,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之情。同时便于引出下文的英雄故事与英雄人物,便于表达词人对古代英雄的向往之情。   

   2)同样的赤壁,这里已然没有了“破荆州,下江陵,舳舻千里,荆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操,而塑造了“三国周郎”的形象。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的形象。同时思考为什么单单怀周瑜?

明确:

a.称呼:“公瑾”称字表尊敬、亲切
    b.婚姻:“初嫁”衬托周瑜的年轻有为,春风得意。
    c.外貌:“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展现了英雄气概,儒雅风度。
    d.指挥才能:“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展现了周瑜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功成名就。
    这几句话,给我们塑造了一个青年将领周瑜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形象。至此,同学们想想,苏轼写周瑜的目的是什么?(展示:一方面是表现自己渴望像周瑜一样建功立业,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通过自比,抒发感慨)

周瑜与苏轼两人的对比资料:
    周瑜                             苏轼
 年龄:34岁                           47岁
 生活: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职位: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际遇:功成名就                       功业未成
     真是造化弄人,当年的赤壁是周瑜建立赫赫战功的战场,眼前的赤壁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连的去处,相比之下,苏轼的内心涌动的该是怎样的情感呢?是他发出了感叹。

   3)同样的苏轼,这里没有“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物与我皆无尽臧也”的理趣。这首词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明确:“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笑什么?多情。多情也就是多愁善感。愁什么?被排挤,不得志,仕途不平,大志难以实现。

 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3、爱恋赤壁,苏己共鸣

    赤壁,诉说着东坡的豪放与诗情不朽;赤壁因苏轼而光芒四射;赤壁,只属于苏轼。

    学生带着感情配乐朗诵《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师参与朗读。

4、铭记赤壁,追寻苏子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赤壁成点了苏东坡的不屈赤壁彰显了苏子的豁达与洒脱。苏轼在赤壁吟出了“大江东去的豪迈、“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也吟出了人生的豪迈与激昂!

    “伟哉,苏子”为题写一段话语。

、小结

    苏轼借长江之景抒情,借壮阔之景引出风流人物,风流人物衬处自身情感。全词写景,怀古抒怀,三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

    三国风云,而今安在?凭吊古迹,无限感慨。人生失意,何时再来?清风明月,洒酒抒怀。当一切的一切都叛逆他时,唯有那乐观与豁达如随身佩戴的薰草,属于他,忠于他,支持他。

(四)作业

    1、熟练背诵 ;

2、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写一篇学习感言。

板书设计: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周郎     小乔初嫁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七、 教学反思

本节课层次清晰,结构紧凑。以景带史,借史抒怀,让学生认识到怀古诗词的写作思路和鉴赏顺序;教学环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思维特点。注重方法引导,提高鉴赏能力。炼字炼句是诗词鉴赏的学习内容,以课文为范本,教会学生相关学习方法和鉴赏角度,有效的增强了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引经据典,丰富课堂内容,增强语文美感。课堂上对《赤壁赋》《行香子》等古诗文的准确巧妙引用,既清楚地阐明了作者的情感态度,也增添了语文的美感,有感染力,让学而生享受语文的魅力。

但由于学生在诗词鉴赏方面的知识、方法贫乏,教学中又与高考紧密联系,高度太高,难度太大,学生有明显的畏难情绪;加之学生缺乏生活阅历,苏轼复杂、深邃的思想情感很难理解透彻,课堂上学生表现出迷惘;课堂内容单一,在对豪放派词风格的讲解中缺少同类支持或婉约派诗词的对比,学生对豪放派诗词风格认识不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