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不是做买卖而是娱乐秀
(2020-05-30 18:43:48)
标签:
随笔 |
分类: 低头斋笔记 |
现在什么节最多?购物节。双十一、双十二……所有的节最后都过成了购物节。我不晓得6.18有啥讲究,就看到一则新闻:“6.18购物节罗永浩首场跨夜直播”。
自打4月1号进行了第一场带货直播,到如今罗永浩已经搞了七场,频率相当密集。看数据,一路下滑。销售额还强点,观看人数就有些难堪了,从原先的一场四千多万人到现在只有五六百万。
直播带货并非罗永浩发起,在他之前就有成名人物,如李佳琦。记得还有一个书记还是市长也曾亲自上阵,一时成为话题。但罗永浩把直播带货运动掀起了一个新高潮。在他的激发下,雷军、董明珠、刘涛、黄晓明等,各路明星大佬纷纷加入,紧随其后蜂拥而上的蟹兵虾将更是不计其数。我正好在媒体谋生,近来每天上班都避不开这个事。一部分同事已干得不亦乐乎,还有不少同事在摩拳擦掌。
可在我看来,这根本不是做买卖,而是地道的娱乐秀。观众的主要关注点不在货,而在推销货物的人,在推销商品的方式;消费者花钱买的也不是货物,而是买一个好心情。比如罗永浩,他就是一个网红,他的粉丝听说他要玩新花样了,当然要围观、要捧场。看着看着,高兴了,买,谢谢老罗带来一个愉快的夜晚。即便觉得意思不大,出于对偶像的爱,也得表示表示呀,多少买点吧。买东西等于是买票,买票看演出。
这特别像以前看戏打赏。观众看戏,看得兴起就往台上扔钱扔物。豪横的主儿,对自己捧的角儿可不含糊,不光扔大洋,金银珠宝都直接往台上扔。
当然,如果你非要说这就是买卖,是粉丝经济,那好,我不争论。这事我认为不值得费劲去推理、论证。
有趣的是,2017年6月,有一部话剧在北京上演,剧名就叫《严肃的锤子》,讲述由一把锤子引发的荒诞故事。这部话剧采取“先看戏,后打赏”的售票模式,就是先不用买票,进场随便看,觉得好再给赏钱,多少随意。人尽皆知,罗永浩做过“锤子手机”,不晓得这部话剧跟他只是巧合还是真有什么瓜葛。
罗永浩自己说他搬过砖,摆过旧书摊,筛过沙子,倒卖过电脑零件,因为听说“韩国人性能力不行”,还靠短期旅游去韩国站街卖过壮阳药。我且把这些当是他讲故事——讲故事是咱们的一项历史悠久的推销术——可以证实的是,罗永浩做过新东方的讲师。创业做过媒体,曾硬怼西门子、方舟子。后来做锤子手机、电子烟等,打一枪(不中)换一个地方。有人说罗永浩干啥败啥,是一部创业失败的经典教科书。其实不然。他绝对是一位成功人士。不信请看:
不依靠任何人活得有滋有味。不管他做垮了多少件事,他赚的钱肯定是普通工薪阶层难以望其项背的。此其一。
作为一个三无人员(无学历,无经验,无长相),能走上新东方的讲台;作为一个科盲,能创建锤子科技;靠畅谈梦想,从另一个大忽悠贾跃亭那里成功忽悠到一个亿;融资十亿成都买房……这简直都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啊。此其二。
与各路名人撕逼,战力超强,借此扬名立万,荣升吵架王,成为网红。此其三。
弄个破逼直播带货,尽管人笑话他落魄、堕落到摆地摊了,他却弄得生生水起,一定没少赚。此其四。
还有,不罗列了。这叫失败吗?借用一篇网文里的话说,“不,他从来没有失败,失败的是给他投资钱和感情的人。老罗作为一个网红,一直战斗在前线。”
对,罗永浩是一个极其成功的网红。纵观他的创业历程,贯穿始终的核心实力,就是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网上有曰:“我们都在担心一件事,万一以后听不到罗老师的相声了该怎么办?”
如此人才直播带货正得其所,秀嘛。
可惜直播带货实质上就是个闹眼子的事,注定长不了,即使有不世出的吆喝天才罗锤子也续不了多久的命。加上咱们一窝蜂的老毛病,把人恶心得要吐的一天很快就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