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4@365一株超大型“天显通宝”钱树的研讨(辽代“天顯钱”漫话)

(2023-04-04 15:54:36)
标签:

365

历史

收藏

文化

分类: 争鸣

   笔者之所以写《辽代“天顯钱”漫话》,起源于笔者收藏的一株超大型天显通宝钱树。在裴元博先生编著的《契丹钱树的鉴赏与投资》中介绍了小平和折三“天显通宝钱树”,在《各朝异版银钱树》中又介绍了小平“天显元宝钱树”,这种超大型“天显通宝钱树”尚未见披露。

     从目前的资料看,以小平和折三“天显通宝”钱树为例,钱树上的“天显通宝”和所见相同规格的“天显通宝”钱的写法、风格、韵味都是相同的。

     下面是“天显通宝”小平钱与小平钱树:

 94@365一株超大型“天显通宝”钱树的研讨(辽代“天顯钱”漫话)

 下面是“天显通宝”折三钱和折三钱树:
94@365一株超大型“天显通宝”钱树的研讨(辽代“天顯钱”漫话)

   从钱币铸造理论上说,钱树是“天显通宝”钱制造的半成品,但是,从钱树发现的实际情况看,钱树本身可能有着更重要含义。

     一种意见认为,随着与内地中原的经济联系日益增强,内地钱币开始大量地流入辽地,辽代统治者意识到,本国货币,特别是年号钱宣誓主权与皇权上的重要意义,开始铸造本国钱币,而这些钱币首要是宣誓主权与皇权,在经济上只是内地流入货币的辅币。

     因此,出现了在辽代,甚至金代的以流通钱币为主的窖藏钱币中,发现辽代钱币,特别是辽代早期钱币极其稀少。而在墓葬和祭祀坑中发现的钱树中,时有早期钱币钱树时有发现,就早期辽代钱币的数量而言,钱树所载有钱币的数量,则大大超过普通辽代窖藏钱币中辽钱的数量,这是一种极其奇异的现象。

     以裴先生的《契丹钱树鉴赏与投资》一书收录的铜质“天显通宝”小平钱钱树就有七种之多:光背、合背、背上月、背上星、背左右双月、背左右星等。其钱文写法基本相同。

   而在实际中,人们收藏的“天显通宝”小平钱,基本上是光背钱,极少有背面有纹饰的报道。

   这种情况在辽代早期钱树中相当普遍,如果以版别钱的珍稀标准,钱树中钱币版别钱是珍品叠出,而相应的行用钱中却难觅踪影!

   因此,笔者认为,我们所见到的钱树,已经远远超出了钱币制造中的半成品范畴,是一种类似厌胜钱类的物品,或是祭祀,或是陪葬。

   在当年出土窖藏钱币如同“泉涌”的时期,在报国寺钱贩中流传着许多关于钱树的故事,有的说,钱树发现时候是成堆摆放,此处类似祭祀坑,有的说,一次发现的钱树,散落在一个长条状的大坑中,与这些钱树一起出土的有腐烂的木柱和连接木柱的铁钉,这些钱树似乎插放在一个木架之上。至于墓葬钱树,说法更加诡秘。

但是,却有一个事实是确定的,一次发现的钱树是各朝各代的,鲜见都是同一年号的钱树。

裴先生的文章《各朝异品银钱树》就讲述了辽代长春州(今天的塔虎城)发现的辽代银钱树,就说明了这点。

    笔者收藏有一株奇异的五叶“天显通宝”超大型钱树:
94@365一株超大型“天显通宝”钱树的研讨(辽代“天顯钱”漫话)

长约170毫米、宽约115毫米,钱币直径50毫米、郭厚5毫米,总重量265克。

94@365一株超大型“天显通宝”钱树的研讨(辽代“天顯钱”漫话)

此钱的“天顯通宝”四字,旋读,写法与其他“天显通宝”钱写法风格、韵味相似,而辽代早期钱币带有胡书风格的写法更加明显,钱文浑厚,其背面穿上为“春”字,穿下为一巨星。

在《辽金花钱》一书中收录银与银鎏金两枚类似钱文的辽代大钱:

94@365一株超大型“天显通宝”钱树的研讨(辽代“天顯钱”漫话)

其背纹,穿口上下为“日”和“三个俯月”,穿口左右为契丹小字的“契丹”二字,这种钱币的厌胜钱韵味非常浓重!

这两枚钱币的直径略小于钱树上钱币的直径。

这株钱树的背面有“春”字,使人联想起,辽代特有的政治制度的“四季捺钵”,“春水秋山”,辽帝分别设有春、夏、秋、冬四个捺钵。春捺钵,辽帝多从正月上旬出发,约六十日后到达,多在此地举行凿冰打鱼、捕鹅雁等活动,一般到春季结束时才返回。

 

而“春捺钵”,据考证,位于辽代的长春州、泰州的洮儿河、松花江流域:

   94@365一株超大型“天显通宝”钱树的研讨(辽代“天顯钱”漫话)

而这枚钱树恰好出土于这一地区。此钱树是否为春捺钵的祭祀之物,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考证。

辽太宗会同元年,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献给太宗,太宗将国号“大契丹”改为“大辽国”,开始铸造国号年号钱“大辽会同”,补铸了“大辽神册”、“大辽天赞”、“大辽天显”等钱,应该说,开创补铸前朝钱币的先例。

下面是笔者二十多年前,在报国寺收藏的一枚“大辽神册”鎏金钱币:

94@365一株超大型“天显通宝”钱树的研讨(辽代“天顯钱”漫话)

此钱为生坑钱币,原为鎏金钱币,鎏金层大部分已经脱落,上面土锈中就有脱落鎏金碎片,收藏时候,正值中午,在阳光下碎片一闪一闪,至今记忆犹新!

下面是《辽金花钱》一书中收录的银鎏金、银、铜等三种不同材质的折十“大辽天显钱”:

94@365一株超大型“天显通宝”钱树的研讨(辽代“天顯钱”漫话)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大辽天显”钱,就“天顯”二字的风格与这株“天显通宝”超大型钱树的风格是相通的。

笔者有幸收藏到超大型“大辽神册”和折十“大辽天赞”辽代早期钱树:

 94@365一株超大型“天显通宝”钱树的研讨(辽代“天顯钱”漫话)

下面是两株钱树与对应钱币的比较图:

94@365一株超大型“天显通宝”钱树的研讨(辽代“天顯钱”漫话)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从本世纪出以来,北方原辽金属地,出土了大量辽代钱币实物和文字材料,根据民间和专业学者的研究,在辽代已经开始使用翻砂铸造法铸造钱币,大量的出土辽代钱树就是最好的例证。

翻砂铸造法必然存在母钱,根据同年号钱树,面相同,而背纹不同,显然这些钱树不是一批铸造,而是分批铸造到。笔者认为,虽然辽代钱币有“即山铸造”的惯例,但是仍然存在保存母钱,作为分批翻砂铸造钱树,进而铸造钱币的标准模具。

而铸造钱树和铸造钱币,应该是两种不同的工艺要求。铸造钱树,钱树是目的,无论是在钱树钱币的厚度,重量上,钱币钱文的清晰程度上,都没有过多的要求。

而铸造钱币,实在铸造钱树的基础上,进行精加工的过程,锯锉,抛光等等,因此在钱树钱币的厚度,重量上,钱币钱文的清晰程度上都有较高的要求,需要较好原材料和较高铸造水平。

笔者认为,从出土的钱树来推断,实用钱币的铸造质量较差的结轮是不合适。因为辽代钱树和钱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仍然以超大型“大辽神册”钱树与超大型“大辽神册”钱为例。

下面是不同材质、不同背纹的四枚超大型“大辽神册”钱:

94@365一株超大型“天显通宝”钱树的研讨(辽代“天顯钱”漫话)

从钱文,背面的边缘上看,如果不计背面的纹饰,它们应该是同模钱币。

而由背纹的两种钱币,其背纹是完全相同,而且为阳文,类似符号。

从钱树与这些钱币的图形关系看:

94@365一株超大型“天显通宝”钱树的研讨(辽代“天顯钱”漫话)

笔者认为,不同材质、不同背纹的钱币,实际是钱树生产过程的衍生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